普陀区三所学校将崭新亮相

记者从普陀区城投公司获悉,近日,由其子公司天恒公司承接的武宁中学异地改扩建工程、长寿地块小学新建项目、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二期)工程等三所教育类代建项目已进入竣工验收、交付阶段。
精益求精、因地制宜 为学生们创作更多可用空间
据介绍,武宁中学的改扩建项目主要包括新建教学和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地下车库及屋顶绿化。在设计阶段,天恒公司在校舍布局、建设规模方面充分考虑教学需求,合理使用空间,目标是打造功能齐全的“新时代”复合型、集约型校舍。
“学校的建设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学校所需的基础设施无法在其中容纳。”天恒公司相关项目负责人介绍,为此,公司与学校多次实地勘探,最终决定通过优化总平面布局、改进运动场地设计,为下方的建筑布局找寻更大空间。
图片
研究武宁中学方案
走入学校后发现,方案使建筑总体变得轻盈,下部建筑形体和空间关系进行合理组织,让视线更加通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压迫感。架空后充分释放地面层的场地,可以解决高密度建设带来的场地不足的问题。
图片
武宁中学施工
“武宁中学项目的建设经验我们企业总结下来,那就是要建设复合型、集约型校园,为学生创作更多可用的空间。”天恒公司相关项目负责人介绍道,天恒公司将累积的改造经验还应用到了长寿地块小学和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二期)工程。
具体而言,为满足长寿地块小学普通教室对日照的要求,新建的教学楼采用行列式教学综合楼的平面布局,主体建筑为三座并列教学楼,西侧用走廊+辅助功能连接主题建筑,避免建筑彼此遮挡。200米环形跑道设置在东部,将日照充足的空间留给建筑。
图片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二期)施工图
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二期),新建教学楼不同高度的屋顶被充分利用,部分种植屋顶绿化打造景观式活动场地,既保证了日照采光,也满足了建筑活动场地的需求,大大提高了建筑的景观品质。
把好“三道关”,确保项目实施“一次成优”
以建设“精品工程”为目标,天恒公司坚持把好质量管理的“三道关”——“材料关”“工艺关”“检验关”。
“首先,全部的室内装饰材料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为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天恒公司相关项目负责人表示,在材料进场前、进场后和替代材料方面,都做足工期谋划和方案。
面对深基坑施工这一校园建设中的“大难点”,天恒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在长寿地块小学项目中,代建部提前策划环境保护方案,严格控制止水帷幕施工质量,同时加强监测力度,确保施工安全高效。在高排架施工过程中,天恒公司要求现场架体搭设必须经过两步验收,并在浇筑混凝土前再次进行严格检查。同时,公司相关部门对架体监测进行加强,确保架体稳定安全。
三所学校如期交付
现在这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已“初长成”,已进入竣工验收、交付阶段。
武宁中学已于5月中旬完成竣工验收并交付校方。学校共有6个楼层及1个地下层,除了各类教室及基础设施外,五层设有“无界的智慧图书馆”,同时学校在每层平面均设置了室外、半室外的活动空间及多种体育健身场地,可以满足不良天气条件下的活动需要。教学楼主体设置在西南侧,公共教学楼设置在中间体育、报告厅与食堂设置在东北侧共同托举起了行政层和屋顶体育场地。
同样在5月中旬交付的还有长寿地块小学,现正式更名为上海市江宁学校(梓棉校区)。建筑物主体采用砖红色、白色、绿色及黄色。校内室内中庭、室外连廊、屋顶花园、各种形式的庭院和广场营造出立体多样化的校园公共空间,为积极交流创造硬件条件。同时设置更多功能教室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或自组团队研究空间;公共空间多功能使用,研讨、阅览、餐饮、休憩、活动、展示,激发学生主动创新动力。
上师大附属第二实验学校已基本完成建设内容,并将于6月中旬交付校方。校园整体延续一期学校的风格,整体材质和色彩保持统一。主楼立面以轻盈的铝板及大玻璃窗作为主要的设计语言,独立轻盈,现代简约而不失细腻,充满现代精神。同时通过设置木阶梯等室内装饰让室内空间实现多功能利用,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个空间。
天恒公司表示,教育类学校项目实施改善公共教育资源,满足区域内适龄青少年的入学需求,提升居民居住幸福感的重要指标。天恒公司将持续深耕教育类代建项目,促进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全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顺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