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边境地区起名引发印度不满,藏南成博弈焦点,冲突风险大增

最近外电报道说,中印之间正在爆发一场地名之战。中方公布了边境地区一些被占中国领土的正式名称后,印度也采取了命名和宣传措施。中印两国关于地名的争议,主要存在于藏南地区。虽然藏南是中国的合法领土,但多年来,因为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的落后,中国一直没能完全收复藏南,对于藏南的地籍管理,也没有提上议事日程。随着对印边境斗争的进展,以及中国和不丹划界谈判的顺利实施,中国对藏南地区恢复行使主权,进入到实质性的推进阶段。
图片
收复失地要“名正言顺”,首先要有对这些地点的恰当称呼。这就是中国在2024年公布藏南一批地名的主要目的。虽然仅仅是公布名称,但印度也清楚其中的意义,各级官员纷纷跳出来反对中方的命名。印度外长苏杰生甚至表示,不能因为中方改了名,这块土地就归中国了。不但如此,印度还高度宣传他们给藏南地区所起的名字,试图用这种方式来削弱中方命名地名带来的效应。因此,中印之间,正在打一场争夺地名话语权的舆论战。
图片
但是,因为印度所使用的大量地籍名称,是英国殖民时期确定下来的,应用在各种英语文献当中,美国、英国和西方还刻意偏向印度,这让我们的地籍正名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例如,西方几十年来,一直用TIBET这个词汇来称呼西藏。如同在南海,西方媒体故意使用带有殖民色彩的名字,来称呼相关礁盘。把仁爱礁称为“第二托马斯浅滩”,把黄岩岛称为“斯卡伯勒浅滩”。最近,英文媒体又故意采用菲律宾的说法,把南海叫做“西菲律宾海”。在东海的钓鱼岛,西方报道长期使用日本的称呼“尖阁列岛”。
图片
当然,斗嘴是不能最终解决领土主权问题的,让这些觊觎中国领土的人死心闭嘴的只有拳头。在中印边境问题上,中方在东线和西线,有限地收复了一部分领土。在藏南,已经开始使用新的法定地名。但是,相关的宣传和舆论工作还做得远远不够。至少需要在国内的舆论环境中,要让普通的中国人都知道,中国不但有北上广深,我们还有藏南的塔克新村、西线的典角村和天南河谷。
图片
我们注意到,莫迪第三次当选印度总理的选票并没有什么优势,因为人民党的选票不足,他将面临一个弱势政府的不利局面。普遍认为,为了提高支持率,莫迪会不断地在反华的道路上玩花招,给自己营造民族英雄的形象。印度会不会改变目前这种“多动口、少动手”的策略,再次向中方进行挑衅,很值得我们警惕。不过,以印度的综合国力和印军的实际战斗力,如果他们主动向中方发起挑衅,那实际上是等于给中国送机会。印度在边境制造的事端越多,其丢失的实控地域将越多,中方发布的地籍名称将更加的名副其实。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