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星光丨普陀的她竭尽全力,让患者安心、放心、舒心

“阿姨,侬不要动,我帮侬去查。”门急诊科科护士长兼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病区护士长曹程秀一把扶住陈阿姨(化名),接过她手中的单子,快步走向护士站询问检查时间。“42床阿婆走路不太稳,要多注意。”交代管床护士后,她又扶着陈阿姨慢慢送回病房。病房内,她先看看这个床的吊瓶还有没有,再看看那个床的心电监护仪的监测数值,又跟熟悉的老患者亲切地问问恢复情况……短短两分钟、十米路程,她像一个谨慎的“排雷兵”一样,时刻放心不下,排除掉一个又一个“安全隐患”,而这些,都是她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
2024年,普陀区人民医院门急诊科护士长兼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病区护士长曹程秀荣获“第7届左英护理奖提名奖”。“左英护理奖”是上海护理界最高荣誉奖,是对护士专业能力、综合素养水平的最高肯定。从事护理工作近三十年,曹程秀对护理事业有着近乎虔诚的热爱,她不断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同时优化护理流程,创新服务项目,在曹程秀和她的团队的精心护理下,患者和家属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很快好转出院。
图片
获第7届左英护理奖提名奖(受访者供图)
勇于创新从“6”减到“1”
普陀区人民医院老年患者多,住院期间留置胃管情况较为普遍。老年患者因为缺乏自主意识、情绪烦躁造成自主拔管的情况,是困扰医务人员和家属多年的“头等麻烦”。“如果发生非计划拔管,可能会需要再重新置管,增加医疗费用,也造成患者额外的痛苦,甚至会出现延迟出院。”曹程秀告诉记者。出于对患者的安全考虑,她一遍遍地琢磨,如何减少非计划拔管,并组织开展《胃“养”新知—安全管道路路通》老年患者安全管理项目。经过创新研究,非计划性拔管案例,从2021年6例、拔管率0.54‰,到2022年1例、拔管率0.05‰,呈现跳跃式下降。
从“6”到“1”,不仅是数字上的变化,更是不断探索的过程。从固定胃管的胶布是交叉贴还是“工”字贴,到胶布用多长,什么情况需要调整长度,如何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都做了无数遍的内部测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胶布使用面积,让患者的舒适度得到提升。”曹程秀说。这一创新举措,使医院非计划拔管率直线下降,保障了患者安全,增加了床位使用率,该研究成果获2022年上海市总工会的先进操作法创新奖。
在平时工作中,曹程秀经常主动询问护士们的意见,积极与医生或者相关部门去沟通。她带领护理团队通过开展信息规范化交接班、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等项目,总结和固化最佳的、最有利于患者的经验做法,实现高效救治,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感,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并多次获上海市品管圈大赛奖项。
图片
研究固定胃管的胶布的粘贴方式(受访者供图)
精于服务患者需求为导向
勇于创新,攻坚难点促提升。曹程秀说,运用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服务于患者,从患者的角度需求去做,才能真正落实落地,让患者感受到相应的温暖。
“曹程秀专业能力非常强,不仅熟练掌握了各种护理操作和技术,还能准确地判断和处理各种临床问题。”病区副护士长(主持工作)黄莉说道。平时只在理论书上看过的急性肺水肿患者咳出粉红色泡沫痰的症状,有一天曹程秀碰到了3例,凭借着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医生的默契配合,3名患者均转危为安。“所有的学习和实践都不会白费的。”曹程秀感慨道。
其实刚参加工作的曹程秀,并没有如今如此丰富的专业知识。曹程秀说:“在我工作的第二年,急诊送来一批车祸患者,一共15人。当时条件比较艰苦,是大卡车将病患送来的,护士长带着我冲到大卡车上,快速地对患者进行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等初步评估,按等级做好预检分诊。”老护士长在救治过程中,运用专业知识精准、快速地判断伤情的一幕,让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曹程秀触动很大,也埋下了始终如一做好救护工作的种子。在之后的工作中,曹程秀不断学习各项急救知识技能,提升应对各种突发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她说:“急诊是医院的第一道窗口,对急救应急处理综合能力及医护的协调配合能力是相当要求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救治更多的患者。”
除了在岗位上的技术创新,曹程秀还积极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发表统计源期刊论文近十篇,先后荣获实用新型专利7项,还参与授课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新形势下老年常见慢性疾病延续护理实践》。此外,她还先后考取上海市红十字救护员证、上海市救护师资证,用丰富的知识不断给予患者安全感。
乐于奉献温暖人心除病痛
“我从小就经常过敏,经常生病。所以自己得到了帮助,也希望帮助别人。”曹程秀告诉记者。许多人认为这份职业,就是执行医嘱,落实临床上的治疗和护理,但实际上,护士是患者病情变化的“第一侦察兵”,更是术后康复、病情恢复道路上“支撑患者前行的拐”,需要全面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来服务患者。
图片
查看病人输液情况
“曹程秀真的老好的,平时我在家里,有什么不舒服我都会打电话给她,她都会耐心地解答,就像朋友一样。”王阿姨(化名)作为曹程秀近二十年的老病患,对她给予高度的评价。在工作中,她时不时去看看那些病患,与他们拉拉家常,从语言上温暖他们。“我和患者就像朋友一样,我希望他们能快点好起来,远离病痛的折磨。”曹程秀说。
“我看到她就放心了。”坐在病床上的王阿姨说道。面对病患的信任,曹程秀一直想着能否多做一些,让他们多一些便利。为此她致力于老年慢病管理研究,首创“三微模式”,通过建立微手册、开办微课堂、创建微平台,以浅显易懂、直观生动的方式为患者带来心血管慢性疾病自我管理的新体验。值得一提的是,该模式荣获多项荣誉。曹程秀积极参与普陀区人民医院的“四季之约—健康科普送万家”志愿服务活动,聚焦健康科普事业,拍摄“床轮椅转移”“海姆立克法”等10余项科普视频、编写健康手册11本,其中由她负责编制的“华法林安全用药·温暖伴行”获得上海市护理学会科普健康资料评比优胜奖。
“护理就是长期坚持踏踏实实地工作,让我们继续一起努力让人间充满温暖和希望。”曹程秀说。
来源: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