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集体备课会

近日,贵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以“共备共研聚合力 同向同行育新人”为主题的集体备课会,邀请校内“结对子”学院教师参与备课并进行展示。马克思主义学院、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近40位教师参加了现场集体备课会。贵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苏向东、校党委副书记高勇、副校长安艳玲到场观摩指导。
图片
集体备课会。
这两次集体备课,“结对子”教研室围绕课程核心内容和重难点从不同视角共同挖掘思政元素,丰富思政资源,探索授课思路,寻找不同专业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的兴奋点和兴趣点,是继此前走进“天空之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后的再一次深度联动。
图片
集体备课会。
会上,陈钰老师以说课形式介绍了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章节重要内容的教学准备和教学设计,聂祥乙老师围绕“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专题进行了示范课分享,龙绍檑老师就《焊接冶金学》的课程思政实践探索做了交流。
“这两次集体备课使我大受启发,尤其是陈钰老师以雨课堂答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哪天’导入抗日战争章节内容,为学生植入‘胜利教育’的教学理念,令人耳目一新。”马克思主义学院综合教研室主任张璋说。
“在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里,我们并不缺乏国耻国难教育,但强化胜利教育明显不足,这是个很好的思路,我们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可以借鉴运用,融入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去。”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彭勇也对此表示高度认同。
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教师龙潇谈到:“我切实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备课使不同专业的教师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我学到了很多好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及时发现了自己在课程思政设计中理论阐述和运用上的不足。”
图片
龙绍檑老师现场示范课分享。
教师陈小澄表示,通过集体备课,进一步坚定了用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信心和决心。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勇认为集体备课的成效非常明显,是帮助思政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站稳讲台的重要举措。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陈老师的说课非常精彩,如果在教学中多使用一些生动鲜活的历史素材和工科领域案例,以此来激励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红色工程师,咱们的思政课特色会更鲜明,更能吸引学生。”思政课教师赵岩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图片
聂祥乙老师现场作示范课分享。
副校长安艳玲指出:“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要符合专业特点,理论阐释和术语运用要准确恰当,两者相结合的创新就是理工特色。”
党委书记苏向东强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专业学院“结对子”的工作要依托集体备课持续深入推动,实现思政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他提出,教研室活动要通过强化教师专业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带动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整体提升;要依托理工科院校优势加大对“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富矿精开”等时代课题的研究力度和课堂融入。
集体备课会的开展是贵州理工学院奋力开创新时代理工科院校思政教育新局面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凝聚合力提升理工科院校思政课有效性,构建有理工科特色的“大思政课”体系,为贵州发展培养既有“红”的底色、又有“工”的优势的新时代红色工程师的积极实践。(文/华岚 图/张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