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史漫笔128】日本面对奥斯卡大奖狂吠也曾研发过原子弹

◆《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在人类历史上,日本是全世界唯一挨过两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而且还都是来自于它今天的军事盟国——美国。准确地讲,1945年8月6日,美国把一颗名叫“小男孩”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上空投掷下去;同年8月9日,美国把一颗名叫“胖子”的原子弹在日本长崎上空投掷下去。如此残酷的战争武器,美国人却给它起了如此温馨、幽默并不显露凶恶杀气的两个名字,这种事情大概只有美国人做的出来。据说,这也是美国当时库存的仅有的两颗原子弹。这从历史上告诉日本人:美国人一旦决定收拾日本,是不惜“倾库而出”的。可惜,当今的许多日本人已经意识不到这一点了。
不久前,描绘“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美国电影《奥本海默》在2024年奥斯卡大奖赛上斩获7项大奖。不得不说,“美国大片”就是“美国大片”!拿着日本国家、民族的伤痛做“美国大片”的题材,这种事情,估计也只有美国做的出来。说好了的“盟友”呢?不要跟我说“美国文艺是与美国政治分开的”,你让美国拍一部分裂美国的电影,看看它能不能得大奖?!
图片
面对《奥本海默》这部大片,日本人心里肯定不爽的。其不爽程度大概可以用“一万匹什么马在奔腾”来形容。但也无奈,这已经成为历史的事实了。但是,日本硬是要在“无奈”中有所表现。6月7日,日本主流媒体《每日新闻》在第三版的著名专栏“果然如此”中刊出一篇小文章,题为“日本也研发过原子弹吗?”我们如今常常说媒体报道“越是文字少的时候,就越是内涵大的时候”。果然如此,这篇来自《每日新闻》生活科学环境部编辑池田知广手下的小文章,既显得“知多见广”,又回答得相当简约,不妨在这里摘记下来。
第一,研发的过程。1938年,日本就得知德国在研发核武器——原子弹。第二年,心里有了底气的德国法西斯政权进攻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英国也开始研发原子弹。日本也独自开始研发原子弹。这就把日本研发原子弹时间的上限确定在1938年到1939年之间。如果联想到1937年日本凭借“七七卢沟桥事变”全面发动对华侵略战争,日本研发原子弹时的“假想敌”是谁,应该不言自明的。
第二,研发的主体。文章指出当时主导日本原子弹研发的是日本的军部。众所周知,当时日本军部里面陆军和海军进行“内卷”,掐得十分厉害。这在研发原子弹的时候也表现了出来。一方面,日本陆军本部找来了被称为日本“现代物理学之父”的理化学研究所博士仁科芳雄,因为他姓氏第一个字母的发音与日语“二”的发音相同,这项研发就被称为“二号研究”。另一方面,日本海军本部则找来当时“京都帝国大学”(今天的京都大学)的荒胜文策教授,因为“核裂变”的英文是“Fission”,这项研发在这里就被称为“F研究”。后来,日本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博士也被强令加入研发序列。
第三,研发失败的原因。资源匮乏的日本没有办法得到大量的天然铀矿石。要想制造出原子弹,就必须从天然铀矿石中提炼足够丰度的武器级“铀235”。但是,日本不具有这项提炼技术。
图片
读了这篇小文,我大概知道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日本曾经研发过原子弹,但是时间未够;日本曾经研发过原子弹,自身具有这样的研发人才;日本曾经研发过原子弹,但因为天然铀矿石的稀缺和提炼技术的不足而没有成功。
《每日新闻》的这位编辑是在为今天日本高科技发展总结教训?还是在为今天日本高科技发展划道指路?意图一时难以判断。但其中那份“我们也曾经干过”的狠劲和不服输精神则显露出来。难怪上个世纪80年代有日本政治家叫嚣“日本现在如果想拥有原子弹,一夜之间就可以造出来!”
这,才是日本的本性!(2024年6月11日写于澳大利亚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