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降息、美国金融战输了!无往不利的美元潮汐,在中国面前失效

欧洲撑不住了,欧洲央行宣布降息,美国陷入进退两难;
金融武器是美国无往不利的收割工具;
但美国的绝招,在中国的防波堤面前失效了
欧洲央行降息,美国还在咬牙硬撑
图片
金融战到了关键阶段,美国陷入孤立作战的局面。
6月6日,欧洲央行决定将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均下调25个基点,这是欧洲央行自2019年9月以来首次降息。就在前一天,加拿大也宣布降息25个基点。
很多网友可能不太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我在视频里给大家详细分析分析。欧洲央行降息的举措其实意味着在高利率面前,美国的盟友纷纷扛不住了,现在发达国家阵营里只有美国还在咬着牙硬撑,明明CPI指数只有3.4%、利率却达到了5.5%的高位。
美国陷入两难,美国最好的选择就是跟着降息,也就意味着它这次发起的虹吸全球资本的金融战“鸣金收兵”。
美国发动金融战自己受损不小,咬牙坚持了两年多,肯定不甘心就此打住,毕竟美国最想收割的对象是中国,经济基本盘依然稳如泰山。
更何况美国在自己最擅长的金融领域认输,那跟掘自己的地基有什么区别?所以现在的美国,只能一边咬着牙硬撑,一边苦思冥想该如何体面的结束金融战。
图片
很多人都被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蒙蔽了双眼,却忽略了美国真正厉害的金融战。
在军事上,过去美国起码还有打不赢的对手,比如上世纪50年代的志愿军、上世纪70年代的越南。而在这次金融战之前,美国的金融收割可以说是无往不利,美元潮汐就是通过加息、降息循环来拉爆全球债务,对他国货币汇率造成巨大打击,最终从他国掠夺大量财富。美元潮汐每次都会在目标区域制造一片血雨腥风,同时让美国赚得盆满钵满。
美元潮汐,曾经无往不利
图片
上世纪80年代,在美元潮汐的冲击下,南美诸国的经济被重创。大致模式就是在美联储货币政策由宽松转为紧缩的政策下,南美诸国对外出口额恶化,导致赤字增加;之后当地经济环境恶化并出现资本外逃;债务激增后出现债务违约;银行抛售南美各国的债券,美债作为对冲的资产收益率提高。许多人都知道日本有一个“失去的三十年”,其实发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拉丁美洲债务危机,已经被拉丁美洲国家称为“失去的十年”了。
上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美联储再次挥舞镰刀进行收割,当年一度逼得韩国总统带头出来捐出金饰,呼吁韩国国民以捐金来补充韩国外汇和黄金储备。美元潮汐过后,东南亚经济哀鸿遍野,支柱产业倒了一片,直到现在都还没恢复元气。
图片
而这一次,美国收割的目标放在了中国身上,并不单纯是因为美国要打压中国,而是美国在“走流程”:每当全球出现一个资本扎堆投资的地方,在将其养肥了之后,美联储必然会开始进行收割。上世纪80年代,全球资本汇聚在拉丁美洲,然后就被美联储收割了。上世纪90年代,全球资本又跑去亚洲扎堆,什么“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称号听着挺唬人的,结果依然倒在了美联储的镰刀下。
随着中国加入WTO,全球资本又往中国市场跑了,中国经济实现腾飞,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可把美国馋坏了,要是能实现对中国的收割,足够把美国喂到肚满肠肥,自己的盟友也能跟着多吃几口肉。于是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不久,美联储就开始了不断的加息,一直持续到现在。
图片
客观来说,中国这次应对美国的收割,虽然成功挡住了美元潮汐,但过程并不轻松。中国这边是咬着牙降息,从2023年到现在,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基本都处于破7的水平,资本流出的压力也在加大,股市那边那是比较惨淡。
然而对于美国来说,带着盟友拼命加息,最后也只是让人民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贬值,距离收割中国的目标差了十万八千里,这场完全是结结实实踢到铁板了,不仅没对中国完成收割,欧盟那边已经被折腾的奄奄一息了。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先是能源危机,紧接而来的就是贸易逆差、大量制造业被美国吸走,整个欧元区经济一片哀鸿遍野。2023年,欧盟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都不到1%,许多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仅在2023年,德国倒闭企业的数量就超过17万家。
图片
反观美国,虽然无法对中国完成收割,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可以顺手对日本、土耳其、埃及开刀,给自己回点血。土耳其想抵抗美国的收割,拼命降息,奈何实力与壮志不匹配,最终遭到美联储暴击,股市、债务、货币汇率全部被暴杀。
而埃及那边呢,在严重的通货膨胀、外汇匮乏及债务危机面前,埃及官方苦苦坚守了好几个月的货币汇率,最终也还是绷不住了,埃及央行宣布放开埃及镑汇率,导致埃及镑兑美国的汇率暴跌近40%。由于汇率暴跌、粮食匮乏,埃及许多民众都开始领“救济大饼”吃了,要多惨有多惨。所以美国这次也不是一无所获,大餐没吃到,但起码用几个小国塞了塞牙缝。
美国的绝招,在中国面前失效了
图片
可欧盟却受不了了,原本以为这次跟着美国搞收割,会是美国大口吃肉、欧盟跟着喝汤的待遇,结果却是扑了空,美国随手抓了几个野味垫垫肚子,欧盟却只能眼巴巴的吃草了。于是就是出现了欧盟“倒反天罡”的一幕,既然美国只顾自己、不管欧盟的死活,那欧盟也没必要跟美国绑在一条绳上,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中法建交60周年的时候呼吁加强合作,准备推进双边经贸、人文、青年等交流合作,加强在全球问题上的沟通协调,不断深化法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到了今年4月份,在美国嚷嚷着要“对华去风险”的情况下,德国总理朔尔茨带着一大批德国企业的高管,跑到中国寻求合作。
图片
5月份,马克龙首次访问德国,确定了欧洲要独立自主、联合研发远程导弹等共识。在巴以问题上,越来越多的欧盟国家开始支持并承认巴勒斯坦建国,美国口中的“国际社会”,在巴以问题上开始站到了“国际社会”的对立面,属于回旋镖结结实实砸到脸上了。
就在几天前,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芬兰央行行长雷恩宣布:6月放松货币政策立场并开始降息的时机已成熟。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莱恩也表示:除非出现重大意外,目前我们看到的情况足以取消最高级别的限制。
图片
欧盟这是在隔空告诉美国:我们撑不住了,这场金融战争我们欧盟退出,你美国自己看着办吧!中国太坚挺了,美联储的镰刀挥舞的都冒烟了,愣是收割不动,这场金融战争没法打了,你美国自求多福,想办法如何体面的结束冲突吧。
别的国家面对美联储收割,都是疲于招架,出现经济大滑坡、外资大量逃离、债务飙升等问题。反观中国则是能够将各方面损失降到最低,保持社会稳定,甚至还能按部就班的完成发展计划。2023年中国的GDP增长率达到5.2%,放眼全世界都是非常出类拔萃的水平。从2022年3月美国开始加息算起,在美国发动金融战争的这2年零3个月时间里,中国的C919客机投入商业运营、使用国产芯片的华为智能手机上市、新一代航空母舰海试、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大国、至关重要的中吉乌铁路项目签字。
图片
为了完成收割,美国这次可以说是动用了浑身解数,不仅制造美元潮汐,美国利用舆论唱衰中国经济,对外资制造恐慌,还满世界拉着盟友与中国进行“贸易脱钩”,无一不是想要打垮中国经济。结果呢?德国2023年对华投资额创新纪录,东盟等经济体拒绝学美国那样对华脱钩。
而且美国持续不断的加息,自己内部要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别的不说,光是美债需要付出更高昂的利息,就足够美国喝一壶的了。美国接连出现银行倒闭的情况,硅谷那边出现“下岗潮”、全美工业用电量猛跌近6个百分点。毫不夸张的说,这此的金融战争已经让美国头破血流。目前美国对华发起的金融战争,局面有点类似于两个武林高手过招,美国这边已经把大招放出来了,结果中国也就是受了一点小伤,还能继续打,美国身后的小弟们看到老大的成名绝技都被破解了,直接扭头跑了,就剩下美国自己是进退两难,毕竟放大招对美国来说那也是要耗HP和MP的。
图片
所以在最近几个月,美国一直试图将话题转移到中国“产能过剩”、“倾斜商品”上面,而美国这边在欧盟退出战场之后,其实肯定也在想办法如何体面的结束这场金融战。就跟朝鲜战争那样,美国明知打不赢志愿军,战线只能僵持在38线附近之后,美国依然一边谈判一边继续打,总想找个机会给自己赢回点场面,起码让自己以更体面的方式结束战争,于是就在第五次战役之后,美军那边依然时不时想从志愿军手上夺回一些高地,其中就报包括上甘岭战役。
美国自己现在是咬着牙硬撑,利率维持在5.25%-5.5%之间已经好长时间了,搞得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已经创下了2007年10月份以来的新高。而长期加息对经济可是有坏处的,因为借贷成本上升会挤压美国企业的利润,并引发违约潮。民众也更喜欢把钱存在银行里吃利息,而不是通过消费让钱流动起来。
图片
其实当马克龙打破20年多以来法国总统不访问德国的传统,拉着德国总理朔尔茨一起表态要让欧洲“独立自足”,其实就已经透露出欧洲有点想跳船的迹象了,美国这次金融战没能赢得了中国,也让美国的盟友感觉到这个老大有点日薄西山了,欧洲要给自己留条后路。当美国发动的贸易战陷入僵持、科技战收效甚微、金融战又打不赢的时候,留给美国的选择已经越来越少了:要么直接掀桌子发动热战,要么就一点点看着自己被中国反超。这一次金融战,虽然没有硝烟,甚至许多人都不知道,但是这场金融战对中国的意义,甚至不亚于上世纪的抗美援朝战争,如果说抗美援朝战争是让中国在物理层面实现了“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那么这场金融战争则让中国在经济层面打出了“国威”。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