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渡争渡,海口海甸河重现龙舟竞速

图片
6月10日,2024“海口杯”端午龙舟邀请赛在海口市海甸河钟楼附近水域举行,图为参赛队伍在比赛中。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海南日报记者 习霁鸿
6月10日17时40分,海口海甸河旁,一声哨响贯彻长空,破开了海甸河的宁静,也宣告了2024“海口杯”端午龙舟邀请赛正式开赛。
此次比赛共有海口、三亚、儋州、文昌、琼海、定安、澄迈等市县以及海口市秀英区、龙华区、琼山区、美兰区和江东新区管理局等12支队伍参赛。参赛队伍以22人龙舟500米直道竞速赛的形式进行了小组赛、淘汰赛和决赛的比拼。
根据赛前抽签分组,3支队伍率先“出战”。数十支桨齐齐入水,生生劈开平静的水面,队员们随着鼓点喊着口号,奋力朝向终点快速划动,划出一条条长长的水线。
翘首以待的观众早已把海甸河两岸围得水泄不通,看到比赛开始,忙不迭举起准备好的手机开始录制视频。
“加油!加油!”河面上的龙舟奋楫破浪、船桨翻飞,观众的情绪也被参赛队伍的昂扬斗志点燃,大声加油喝彩,沸腾热烈。
29岁的海口市民陈康站在前排观赛。一轮赛罢,他才放下手机。他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儿时自己也曾在海甸河看过一回龙舟赛,当时热闹的场面让他记忆犹新。得知今年海口重启龙舟赛,自己在下午3时就提前到达现场,“没想到现场已经围了里三层外三层,还有人早上就到现场占位了。”他忍不住啧啧感慨。
4轮小组赛后,胜出的9支队伍进入淘汰赛。
又是一声响亮的哨声。
眼看3支龙舟逐渐逼近,海南师范大学的学生们双手高举加油棒,齐声为参赛队伍助威。
图片
6月10日,在海口市海甸河钟楼附近,观看龙舟赛的市民游客。 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来自俄罗斯的谢姝桦和倪若水是海南师范大学的学生,二人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和全体观众一起一声声地喊着“加油”,手里还拿着手机录制视频。
他们告诉记者,得知海口举办龙舟赛的消息,二人特意从学校赶到钟楼观赛。为了迎合端午节的氛围,谢姝桦还特意穿上了自己的第一套旗袍。“很有意思,通过这次的龙舟赛,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要把比赛视频发到朋友圈和VK(俄语区主流社交平台)上,让更多人知道中国的赛龙舟文化。”倪若水兴奋地说。
谢姝桦介绍,其实有不少留学生都来了现场,“光是我知道的就有印度尼西亚、老挝、泰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同学,但是现场人太多了,实在是找不到他们。”她耸耸肩说道。
19时许,比赛即将进入决赛阶段,天空突然落起小雨。观众不但没有离场,反倒镇定地撑起雨伞,继续为在雨中“拼杀”的三支队伍呐喊鼓劲。
经过决战,澄迈代表队斩获冠军,海口市美兰区代表队获得亚军,三亚代表队摘得季军。
“龙舟赛最重要的是大家的默契配合。”澄迈代表队领队曾令健说,该队队员都是当地渔民,不但每年都参加当地的龙舟赛,还经常出省比赛,“可谓‘身经百战’,默契十足。”
海口市美兰区代表队桨手赵利伟是海南大学体育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赛后,他捧着奖杯,激动地向记者透露了队伍的应战策略,“小组赛时保留一定实力,进入前九即可,淘汰赛时使出全力争前三,决赛时使出120%的力气不管不顾往前冲。这是我们拿到名次的一个重要因素。”
紧张激烈的比赛结束后,海甸河归于平静。河的两岸却依然热闹非凡,舍不得离去的人们交流着、说笑着,谈论着这一期待了20年之久的龙舟之约。
端午节,赛龙舟。作为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赛龙舟承载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蕴含着勇于争先、同舟共济等精神品质,并在时代发展中焕发新的光彩。市民游客感受龙舟竞渡时的欢腾场景,也能从中汲取中华民族血脉传承中奔涌的精神力量。
据了解,在2024“海口杯”端午龙舟邀请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海口市规划在明年将这一盛会升级为“海口国际龙舟节”,届时将邀请更多国内外代表队来海口挥桨竞渡。
(海南日报海口6月10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