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耳畔安宁”!长宁这个千户小区按下“静音模式”……

走进仁恒河滨花园,草木葱绿、宁静清幽的环境让居民们怡然自得;漫步小区,只剩下鸟叫虫鸣能够轻易划破这片安静与祥和……经过1年的积极创建,周家桥街道仁恒河滨花园居民区勾勒出了一幅“宁静小区”美好、宜居的画卷,并入选上海市三星“宁静小区”。
图片
坐落于芙蓉江路388弄的仁恒河滨花园居民区建于2004年,小区占地面积12.87公顷,总建筑面积38.35万平方米,由27幢全装修高层住宅楼组成,总户数1663户,常住人口约4100人。
为了营造舒适惬意的居住环境,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自2023年6月以来,街道响应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展上海市宁静小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推选仁恒河滨花园先试先行,探索宁静小区建设的有效路径。
图片
什么是宁静小区?顾名思义,是指通过噪声污染控制实现声环境质量达标,居民满意度较高,能为居民生活居住、学习办公提供安静人居环境的小区。
营造小区的宁静氛围,离不开居民的参与。在周家桥街道的指导下,仁恒河滨花园居委会成立了由街道、社区民警、居委会、物业以及绿色环保志愿者共同参与的自治小组,使居民成为创建的主力军,营造了人人参与、人人关心、人人维护的良好氛围。
“小组以27名楼组长为骨干,辅以30余名青少年绿色环保宣传队,这样不仅能通过协商议事‘众筹’到‘金点子’,还能培养自觉意识、凝聚共识,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仁恒河滨花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宋璐告诉记者。
图片
在过去的1年里,自治小组持续开展宣传动员,并通过议事平台制定了《噪声控制规约》,涉及家庭装修、家庭聚会、饲养宠物等社区中容易产生噪音的各类行为,同时明确居民尽量避免在夜间(晚21:00至次日上午9:00)和中午(12:00至14:00)等休息时间制造噪音,强化了居民的自我管理和约束。
与此同时,小区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在广泛了解社区居民的作息及休息时间和意愿后,制订了《仁恒河滨花园住宅装修管理协议》,对装修时间、装修单元运送建筑材料以及清运建筑垃圾的时间重新进行了规定。
图片
为能及时减音降噪,社区和物业人员会针对小区内装修单元进行每日巡逻监督,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持续优化小区管理服务,进一步减少噪声污染,确保小区生活环境更加安静宜人。
当然,说到噪声,广场舞音乐常常是居民的“吐槽点”。为此,居委会联合业委会、物业,将小区会所的跳操房定时免费开放,这一举措既满足了居民的娱乐需求,又有效缓解了邻里间因噪声产生的矛盾,成为了宁静小区建设的一大亮点。
考虑到夜间路面车辆停车、发动产生的噪音,会对小区居民正常生活产生影响。经居委会、物业和业委会多次商议讨论,在征求居民意见后,小区建成了机动车噪音扰民数字化治理系统。
“机动车在进入小区时和进入指定停车点时(地库和远离居民楼的临时停车点),系统识别存档。在机动车离开小区时,对未在规定时间段和指定地点停车的,收取额外停车费用。同时,通过小区智能监控系统和日常巡逻,对较长时间停留在楼宇附近,可能产生噪音扰民的车辆引导驶离。”宋璐说道。
机动车噪音扰民数字化治理系统应用后,小区内机动车噪音扰民投诉率保持零记录,为宁静小区建设提供了智能化手段保障。
“润物无声,还静于民。”宋璐表示,仁恒河滨花园以“宁静小区”创建为契机,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控制噪声,让居民拥有了一个美好宜居的居住环境,满足居民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
(来源: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