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去4层“外衣”才能看见粽子 消费者:如此过度包装不可取

图片
图说:粽子礼盒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粽子显然成了最为应景的送礼佳品。市民孟先生向“新民帮侬忙”报料称,节日里,他收到亲朋好友寄送过来的一份“粽子礼盒”。让他和家人都没想到的是,要想见到4只粽子的“真身”,竟然要接连剥去4层“外包装”。部分包装的边缘处更是锋利无比,让他不慎划伤手指,“望粽兴叹”。
图片
图说:塑封包装边缘处存不少“快口”
  “我本来以为,打开礼盒,直接剥开粽叶后,放在锅里蒸热,就能吃了。没想到,取个粽子,竟然也会这么复杂!”记者从孟先生拍摄的视频看到,这4层包装分别是:红色的硬纸板外盒、塑料封袋和塑封包装和粽叶本身。他直言,仅是去除这些包装,就让他搬来凳子、拿来剪刀,前前后后倒腾了10多分钟,由于粽子的塑料封袋和塑封包装的边缘部位锐利无比,他还不慎划破了手指。
图片
图说:每只粽子外都有塑料包装
  孟先生说,剥去4层“外衣”后,这才见到4只个头并不大的粽子。他望着堆积起来的垃圾包装壳,不禁感慨:“粽子本来就有粽叶包裹保护,还有必要弄得‘里三层外三层’吗?”他直言,如此过度包装,是舍本逐末、浪费资源。
  记者走访后发现,不少超市、卖场和商店里售卖的各式“粽子礼包”,往往都用厚重的红、绿色硬纸板作为外包装,不少还配上金色的绳带,看上去“颜值颇高”;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一些放在诸如“王家沙”“新雅粤菜馆”“沈大成”和“杏花楼”等老字号品牌门店内的“零散”粽子,却没有“花里胡哨”的“层层包装”,照样也能受到市民们的青睐,不少门店的门口更是大排长龙、热闹非凡。
图说:王家沙的“零散”粽子无过度包装,也颇受消费者欢迎
  其实,早在2010年3月28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就发布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对于限制过度包装做出明确规定:饮料、酒、糕点、粮食、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外包装都面临“瘦身”。标准强制规定,食品和化妆品销售包装层数不得多于3层,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此外,国标还规定,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得超过商品售价的20%。
  2022年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过度包装治理的通知》。其中主要提到,要“高度重视商品过度包装治理工作”和“强化商品过度包装全链条治理”。
  消费者呼吁,商家必须履行相关规定,让商品回归其质量的本质;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强管理与执法,尤其在节日等消费集中的时间段内,主动出击,遏制“过度包装”之风蔓延。
  新民晚报记者 徐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