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旧址改造提升后 有哪些新区域可以看?

此次黄埔军校建校百年改造提升,一些之前未曾开放的区域面向公众开放。
记者从馆方了解到,这些区域主要集中在走马楼第三进范围,也有一些分布走马楼各处及军校旧址内外其他区域,主要包括:
图片
此次新开放的走马楼第三进区域
一、禁闭室:
图片
禁闭室
位于二、三进楼梯下方,有轻、重禁闭室之分。
军校纪律严明,成立之初便颁布法令规范师生行为,并设禁闭室关押罪情较轻不入刑法范围的师生。最初还没有正规的禁闭室,只是利用楼梯底下角落做临时禁闭室。
二、军械库:
图片
图片
图片
军械库复原场景
图片
军械登记簿复原
位于三进一楼西侧三间房,分别是枪械室、大炮室和弹药室。
黄埔军校建校初期武器数量种类均较少,后经扣押商团武器等诸多途径,逐渐发展成为拥有多种先进武器且数量庞大的军事机构,为军事教学提供了便利,也成为其创下赫赫战功的重要因素。
三、管理部:
原位于校本部二门内部东侧,现移至校本部三进二楼西侧第四、五间,分别为办公室及职员室。
办理全校员工、学生总务事宜,负责卫戍、消防、军纪、风纪、清洁卫生及电灯、电话、自来水的装修管理等工作。1925年1月30日,管理部改为管理处。1926年3月1日军校改组为中央政治军事学校,军需处并入。
四、军需部:
图片
图片
图片
军需部复原场景
位于三进二楼西侧第二、三间,其中第二间为办公室,第三间为军需品室。
负责全校经费的预算筹措、军械弹药粮秣的补给等。军校成立之初,军需部事务繁多,军校印刷所、房舍修理、操场、雨操场、射击场之添造等都归其负责。1925年1月30日,军需部改为军需处。1926年3月1日,军校改组,军需部并入管理部改为管理处。
五、军医部:
位于三进二楼西侧第一间。
负责本校卫生事宜,全权承担军校师生体检,校区、部队卫生勤务及战地救护职责。1925年1月30日,军医部改为军医处。后规模不断扩大,下辖医务科、卫生科、陆军医院、疗养所、卫生队、医务所、脚气病院、诊查室等。
六、顾问室:
位于一进二楼东侧。
七、黄埔军校同学名录查询室(6月16日当天公布)
位于三进一楼东侧。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是由我馆与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合作筹办的,以便来到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的黄埔后代或对黄埔同学录感兴趣的参观者能够找到黄埔先辈的名字和黄埔记忆,是目前国内可以公开查询的规模最大、收录最全的黄埔名录数据库,现已收录黄埔本校、各分校、附设各训练班、各兵科学校等黄埔系毕业学员/生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
八、俱乐部
俱乐部是军校里面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共两层高,建于1926年,是当时黄埔军校师生举行集会、演出、节日庆典的场所。2021年,馆方曾对俱乐部屋顶和地面进行补修,大堂场景复原,布设关于俱乐部历史的展览。此次最新的改造提升工程开启了俱乐部一至二楼的全面修缮复原,一楼四周回廊全铺仿古图案地胶,过道柱子加装壁灯及标语口号,天花增加复古吊灯和风扇,舞台增设展示灯光,二楼复原“阅览室”“音乐室”“弹子游艺室”,立体细致展现军校师生在军事训练课程之余的校园生活。
九、游泳池
图片
游泳池及更衣亭
位于黄埔军校俱乐部西边约100米的珠江畔,是1926年军校为适应在南方水网地带作战需要,由船坞改建而来。两个泳池连在一起,西边的是浅水池,适合初学者;东边则为深水池,与珠江相通。最初的游泳池是没有更衣室的,1929年校庆前在游泳池的空地上建了一排十间更衣室,使设施更加完备。军校停办后,游泳池便长期废置,经修缮恢复其历史原貌。此次修缮工作包括西泳池、东泳池、泳池间的地面以及泳池四周的池壁和堤岸。
十、孙总理纪念碑
于1930年落成,是黄埔军校旧址中至今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建筑之一。2022年馆方开始纪念碑修缮工作。时隔两年多后,纪念碑将再次对公众开放。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卜松竹  通讯员 黄晖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卜松竹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卜松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戴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