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痛经是病变,不是忍忍就能过去

图片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医师李智敏
图片
  广东省生殖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李玉华
图片
  女性那些难以言说的“小毛病”,有哪些真的“不用忍”、哪些“不该忍”?面对年轻患者的“鸭嘴钳恐惧”,妇科医生有哪些触动?在6月9日世界女性生殖健康日前夕,南都记者采访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医师李智敏和广东省生殖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李玉华。
  两名经验丰富的妇科医生谈到,很多痛经可以治好;患上阴道炎症别自行买药、买洗液;40岁以上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可能因为激素改变出现系列不适。
  她们最为痛心疾首的是,尽管互联网带来了大量触手可及的知识资讯,但还有大量年轻女孩不懂得避孕有多重要、不懂得人工流产的危害。
  痛经
  姑娘长期痛经,原来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有些女性真的太能忍了!真的不用忍到这种程度”,这是采访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感慨。
  20来岁的姑娘小敏(化名),在一次跑步之后,肚子突然剧烈疼痛,痛得直不起腰,检查发现,她肚子里一个10厘米大的“巧克力囊肿”破裂了。通过微创手术,医生为她处理了腹腔四散的囊液,剥除了囊肿。
  “如果早点来看,早点控制,她的巧克力囊肿不会长得这么大。”接诊她的李智敏医生说。
  原来,小敏自来月经就开始痛经,但听人说,女孩子痛经正常,就一直忍着。谁知,由子宫内膜异位至卵巢而形成的“巧克力囊肿”就是她痛经的根源,如果早点诊治,她不用痛经这么久,也不用经历囊肿破裂导致的凶险的急腹症。
  “痛经中很多是有病理因素的,不是忍一忍就能过去的。”李智敏说,月经期间略微的小腹坠胀是正常的,但如果痛到需要使用止痛药,就需要就诊、找到疼痛原因、对症处理,就像小敏的常年痛经,其实就是生病时发出的“信号”。
  一般来说,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主要是因为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局部释放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导致子宫产生收缩、痉挛,引起疼痛。继发性痛经多为器质性疾患,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占继发性痛经的40%-60%左右,其他的痛经原因包括盆腔炎等感染性疾病。
  广东省生殖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李玉华介绍,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最常见的女性痛经“源头”,可以理解为: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随着经血“乱跑”,当“逆流”至卵巢就会发生“巧克力囊肿”;“乱跑”至子宫肌层,会发生子宫腺肌症,还有些“跑”得远的,甚至会异位至肠管和其他一些罕见部位。
  经期到来,这些异位内膜细胞会在激素的“指挥”下出血、代谢,但又因位置不对而无法顺利排出血液,就引起异常疼痛。
  正因为月经期间脱落的子宫内膜有可能“乱跑”,李玉华提醒,女性月经期间最好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避免翻滚、跳跃、跑步的动作。
  老一辈常说“某某病等结婚生孩子就好了”,痛经是经常被举例的一种。李玉华表示,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基本没有可以靠结婚、生育“治好”的病,痛经也一样。
  阴道炎
  自行使用药物、洗液 易引起阴道炎反复发作
  女性成年后,进入长达30年左右的育龄期,感染、代谢等引起的生殖健康问题成了“常客”。
  “大约70%的女性在漫长的育龄期会发生阴道炎,但去正规检查、诊断的,不足一半。”李玉华感慨良多。如果发生阴道炎症状,对很多女性来说,去药店购买洗液或药物是最省事的处理办法,等症状减退了就不会再理会。这样简单粗暴的处理,往往导致女性的阴道炎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而来到医院妇科诊室的,大多是这样的女性。
  “阴道炎症的分型是很多的,不同病因导致的炎症,阴道酸碱度不同,选择药物需要专业区分。”她说,不适合的药物可能可以迅速缓解症状,但副作用大,破坏本身的阴道菌群,使得阴道炎更容易复发。
  为此,她呼吁,患上妇科炎症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做检查、对症下药,否则,将可能面临炎症反复发作甚至病原体上行影响子宫、输卵管、卵巢、盆腔,造成生育力受损。
  围绝经期
  40+女性的各种不适 可能源自激素变化
  在育龄期快结束时,女性开始进入围绝经期,遇到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减退所造成的一系列慢性症状,这些问题被称为“更年期综合征”,包括骨密度下降、易骨折,易疲劳,情绪易波动,心脑血管疾病增加,失眠,生殖泌尿系统症状等。
  这些问题不会等到50至55岁的绝经期才出现,很多女性在40岁就开始发生雌激素减退,这个阶段被称为“围绝经期”,“这些症状对于40岁以上的女性非常常见,但又容易被女性忽略”。
  为此,李智敏所在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在今年开设了“40+女性门诊”,以全面地评估和干预女性在围绝经期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帮助女性提升生活质量。门诊开通数月,很受欢迎。
  李玉华提醒,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月经量可能慢慢减少,如果出现月经量异常增多、异常出血,要十分警惕。因为女性在45岁后,进入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乳腺癌的发病高峰期,月经量异常变多有可能是内膜增生,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排除子宫内膜癌。
  她曾有一个51岁的病人,连续3个月发现月经量变多,经检查是高分化子宫内膜腺癌,由于发现得早,成功治愈。
  科学避孕
  人工流产对子宫伤害巨大
  “很多人觉得避孕问题是老生常谈,但现在人工流产还是很多,很多人对人流的危害不知道、不重视。”李智敏给出的数字触目惊心:我国每年的人工流产数量达到900万至1000万,与新生儿数量几乎是1:1,而人工流产的数量还有继续攀升趋势。
  李智敏遇到过很多让她痛心疾首的病人。她30岁左右,已“孕10产0”,已做过10次流产,做完手术后医生叮嘱她一定要好好避孕,但过几个月她又来了。
  她强调,无论手术医生技术好不好、是不是“无痛”(全麻下人工流产),人工流产手术本身就是有创的,对子宫有巨大伤害,“就像是拿刨土豆的刮子,在子宫内壁刮啊刮,技术好的医生可能一分钟就刮干净了,技术不好的可能两分钟,但都会在子宫内壁留下伤痕,伤痕大小不同而已”。
  在李智敏的科室,开设了流产后关爱门诊,向每个病人详细讲解人流的危害,帮她们找到适合的避孕手段,以尽量避免下一次的意外妊娠。
  “要爱,不要伤害”,李智敏呼吁女性,在享受性生活的美好时,一定要提前想好怎样进行高效的避孕。
  李玉华也强调,对中学生进行性教育是一项越来越紧迫的工作,“需要让孩子们明白意外妊娠、人工流产对身体的伤害,也要鼓励大家尽早带孩子打HPV疫苗”。
  提醒
  不要因为惧怕鸭嘴钳,而放弃妇科体检  
  近段时间,妇检工具鸭嘴钳引发公众关注,许多女性在网上讲述自己在妇科检查中的不适经历与抗拒心理。
  对此,李智敏表示十分理解,患者对于就诊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有要求,妇科检查本身就是暴露隐私部位、让人有心理压力的检查,鸭嘴钳作为一种妇检工具,的确有可能让女性产生不适。但目前,的确没有可以替代鸭嘴钳的妇检工具投入使用,妇科医生们会有意识地尽量做到语言柔和、态度温和、操作轻柔,让病人放松心态,尽量减轻不适感。
  李玉华也提醒,体检中的妇科检查十分重要,千万不要因为惧怕鸭嘴钳而放弃妇科检查。比如,对于宫颈癌预防至关重要的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涂片筛查就要在鸭嘴钳的协助下进行取样。
  “其实,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度还远远不够,能够主动进行这项筛查的多为单位组织的集体体检,没有‘单位’的个体从业者们,很少主动做这个筛查。”李玉华说。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通讯员 张璟 蔡佳琪 王舒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