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聚焦消费热点抢换新经济赛道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侯林
炎炎夏日,太阳炙烤着大地,淄川区昆仑镇大奎山“花能互补”示范项目的智能玻璃温室里,16℃的恒温十分凉爽。四五名花农不停穿梭在盛放的玫瑰间,忙碌地采收、打捆、包装。
图片
“6月2日起,项目第一批鲜花开始采收,每天能收5000支玫瑰。我们通过订单式销售,发往省内各地的线下花店。”6月11日下午,“花能互补”示范项目生产负责人张双凤和花农们一起忙着鲜切花的采收。
图片
作为全市第一个鲜切花生产基地,大奎山“花能互补”示范项目由禾韵(山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68亿元,建设2个智能玻璃温室,3个种植膜温室及配套设施。通过淄川区丰富的闭坑矿井水资源,让矿井水冬暖夏凉的特性,为鲜切花种植进行冷、热调节,实现设施农业恒温恒湿。今年3月中旬,项目一期占地15.88亩的智能玻璃温室建成并投入使用,种植了12万株玫瑰花。
“现在智能玻璃温室的鲜切花产量还没有到达盛产期。”张双凤说,预计8月底智能玻璃温室的鲜切玫瑰,可以达到日产万支。
图片
“目前,我们正在对接淘宝等线上平台,准备利用线上销售,让淄博鲜切花走向更多消费者。”“花能互补”示范项目开发部经理赵云说,随着鲜花成为点缀生活和节庆仪式感的象征,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其产生的各类新消费场景不断丰富,也催生了“鲜花经济”这个消费新蓝海。“目前,玫瑰鲜切花的价格在每支2——3元,如果加工成干花束工艺品价格更高。”
淄川区是一个因煤而兴的城市,而资源枯竭的到来,让转型迫在眉睫。大奎山内已关停的舜天煤矿区,占地1300亩。淄川区积极盘活闭坑矿井、废弃矿山,总投资2.58亿元,建设多能互补创新示范园项目,打造“光伏电站+蓄能+水源热泵+设施农业+研学基地”的一体化能源综合体。项目分为6个部分,主要建设抽水蓄能、“花能互补”、鲜切花生物炭固化、农光互补示范区、撂荒地生态修复、金城医药近零碳产业园等,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1.5亿元。
图片
“今年底,正在建设的1个玻璃温室和3个膜棚也将投入使用。”赵云说,随着第一批鲜切花走向市场,“花能互补”示范项目走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不过鲜切花只有在达到规模种植后,才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为此,除了加速项目建设,淄川区相关部门也在进行“花能互补”模式的推广,建设更多的鲜切花种植基地,充分利用能源、资源,力争让淄川成为北方鲜切玫瑰花的产业基地。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在“花能互补”示范项目加速推进的同时,位于寨里镇寨里村的一处旧厂区,聚焦低空经济的航空飞行模拟器研发制造生产项目,正在进行土地的平整。
图片
“项目由中稷航空产业(山东)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1亿元。”淄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建设期为2年,8月将开工建设,预计2026年3月竣工。项目达产后,年生产各类模拟器1000台,年产值可达3亿元,同时解决100人的就业,并带动淄川区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航空飞行模拟器是飞行员驾驶真机前实操实习的必用设备,同时也是娱乐游戏的一种新兴产品,广泛用于民用航空、通用航空、飞行员的前期培训工作,也将用于航空研学、飞行体验,及各种游戏娱乐。随着工业制造4.0时代的到来,低空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其中,航空飞行模拟器的市场释放量每年达千亿元。
聚焦消费热点,抢换新经济赛道。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中,淄川区主动适应消费结构升级需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同时,以重点项目建设为依托,实施重点项目挂包制度,实行全流程管理,突出挂图作战、集中攻坚。1—5月,淄川区12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24亿元,项目开工率100%。56个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6.5亿元,项目开工率84.31%。220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8.82亿元,项目开工率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