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称中俄开展军事技术合作:可以向中国提供一些东西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与苏联/俄罗斯的关系可以说历经波折,不过冷战结束后,由于中俄双方都面临共同的威胁,关系在总体上稳步上升,特别是近几年来,西方对中俄的敌意愈发露骨,中俄加强各领域合作也就在意料之中。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今日报道了对总统普京的采访,对于和中国的合作,普京总结了十多条,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研等诸多方面,而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当然还是中俄在军事及军事技术方面的合作。
图片
(普京这么说,那么向中国提供“东西”不一定是俄罗斯自己的)
从卫星社的报道来看,普京的原话是“正在与中国就军事技术合作问题开展工作,可以向中国提供一些东西”。前半句话不难理解,近几年来中俄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虽不像90年代和21世纪初那么频繁,但不过合作基础依然在,关键是后半句,俄罗斯向中国提供一些东西。
这个概念过于笼统,很难不让人多想:除了俄罗斯本国的军事技术及实物外,是不是还有其他俄罗斯从俄乌战场或其他渠道得到的“东西”?
图片
(俄罗斯缴获了不少西方武器)
这个可能性并不低,开战两年多以来,北约向乌克兰提供了规模庞大的军事援助,但技术层次没多高,比如占大头的还是轻武器,以及三四十年前就开始研发的坦克装甲车辆,包括“海马斯”火箭炮和陆军战术导弹,也在北约武库中不算什么重要角色,没太多意义。
至于让俄军吃了不少亏的无人机和无人艇,对中国军事技术也没多少参考价值,毕竟俄乌双方最大的无人机来源就是中国,无人作战装备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中国更有可能率先取得突破。
图片
(客观来看,俄罗斯也只有核潜艇等技术对中国还有一定吸引力)
在主战武器方面,唯一称得上有点技术含量,或者说还对解放军有威胁的,就是“爱国者”防空系统了,综合来看,“爱国者”在乌克兰的表现并不像海湾战争那么惊世骇俗,但要把战争本身的变化,以及俄军有意的防范和规避因素也得算进去。
更重要的是,台军装备了不少“爱国者”-2/3防空系统,日本和韩国也都部署有“爱国者”系列,所以说如果可以得到“爱国者”的部分实物,甚至只是残骸,也对解放军未来攻破美系防空系统大有裨益。
遗憾的是,乌克兰将为数不多的“爱国者”全部用来要地防空,处于乌克兰纵深腹地,所以俄军至今未能缴获真正有价值的实物或相关物品,但其他方面依然不可忽视。
图片
(乌克兰已经有了数套爱国者-2/3防空系统)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俄军缴获了美国M1A1SA主战坦克、M2A2步战车以及德国的豹2A4主战坦克等等,这些车型其实都是老型号了,而且多年来从公开渠道和资料也可以获得足够的情报。但技术人员能够亲眼见到并上手测绘真家伙,以及对技术思路、机械结构,乃至金属加工和冶炼工艺进行分析,还是可以得到相当丰富的一手资料,逆向推测出西方真实的重工业水平也不是难事。
进而根据公开数据,估测出美德等国真实的战争潜力和动员能力,无论对俄罗斯还是中国,都可以说是未雨绸缪。
另外,以“星链”为代表的通讯系统,以及以“荨麻”为代表的作战指挥系统,俄军可能也缴获了控制终端。这些平时看不见的东西,可能相比起主战兵器更加重要,比如乌军将“星链”和“荨麻”结合起来,在2022年夏秋给予俄军重大损失。
图片
(能对北约作战指挥系统造成威胁,这是关键)
对解放军而言,真正的价值在于这些系统与北约指挥系统链接,如俄军发现部分“荨麻”终端可以直通美军预警机,如果可以进入到这个指挥系统里,就可以直接对北约或美国的作战网络发起攻击,对高度依赖数字化信息化的北约来说,一旦数字化作战系统失效,失败只在顷刻之间。
不过更值得注意的是,俄军这两年多来实际上等于直接和北约抗衡,虽然吃了不少亏,但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更由此窥得如今北约的作战模式和方向,掌握了为数不少的第一手情报。
复杂的不说,北约指挥部如何协调预警机、电子战机、无人机和卫星,对进入战场的己方单位进行方位导航、目标识别和毁伤评估,俄军在这方面多少也有所积累,这对尚未与北约正式交过手的解放军来说,基本不付出任何代价就可以知道美军的关键情报,几乎可以说是天上掉馅饼了。
图片
(俄军收集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残骸)
总体上来说,尽管俄军占到越来越多的主动权,但俄乌战场总体上仍是胶着状态,战事拖得久,诚然是在放北约的血,但俄罗斯也不能不防着其他变数。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必须也必然要和中国加强合作,这一类军事合作只是双方广阔合作领域中的一部分,可重要性却不可小觑。
对面临台海冲突的解放军来说,提前熟悉美国装备的“套路”,在可能的武统之战中做充足准备,即使俄方只能部分西方装备,发挥一些作用,也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