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只有皇帝能行封禅礼,为何一代名将霍去病敢在狼居胥山封禅?

漠北之战后霍去病居然敢在狼居胥山和姑衍山举行封禅祭,要知道在古代只有皇帝才有资格举行封禅祭,那么身为人臣还是统军在外的大将霍去病为何敢如此举行封禅祭,他就不怕受到汉武帝的猜忌?
图片
封建王朝的封禅祭始于秦始皇时期,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就开始了五次大规模的全国巡游,在各地名山胜地刻石记功,炫耀自己的武威。
在公元前219年时,秦始皇巡行东方,他遵照“五德始终”论,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皇帝第一次封禅祭,当时的封禅地点就是五岳之巅的泰山山顶。从秦始皇之后,历代皇帝武功声威达到巅峰时,都会效仿秦始皇进行封禅。
在“封禅”一词中“封”字代表祭祀上天,即在山顶上建设圆坛向上天报功祭祀;“禅”字代表祭祀大地,即在山脚下小丘上建设方坛向大地报功祭祀,其中蕴含着古人“天圆地方”传统自然观念。
图片
其实在秦始皇之前封禅祭并没有太大的政治意义,封禅祭最早可以起源到比尧舜禹还早的远古时期,据传说当时的中原地区统治者伏羲、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都曾举行过封禅祭,再到后来的尧舜禹夏商周时期,也都有过封禅祭。
但是那时期的封禅祭主要是为了庆祝庄稼丰收或者发生自然灾害时向天地祷告祈求平安,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第一次举行泰山封禅祭,秦始皇不是为了丰收和祈祷灾难消退为目的,他是单纯的为了炫耀武功,这时候封禅祭就有了特定的政治含义。
自秦始皇之后,但凡皇帝统治期间内,没有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农民丰收富足,再加上武功强盛,那就必定要举行一次封禅祭,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
图片
而且自秦始皇之后,封禅祭就有了完整且固定的典礼规范,通常祭祀区域都是以中原地区为主,在古代古人把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划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每个方位对应一座名山,即称之为五岳。
五岳分别是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北岳山西恒山、南岳湖南衡山。而这些名山中以泰山之巅最为高大,因此泰山也最受皇帝喜爱,成为封禅祭的最佳地点。
由于泰山最高,而在古人的意识中,高山是连接天与地的通道,所以在最高的山上祭祀天地最能彰显诚意。
当然,认为泰山是中国最高的山是当时古人的概念,要知道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主要活动在第二阶梯2000米以下和第三阶梯500米以下的地势中,因此在古人的意识中,没有海拔的概念,只有相对高度的概念,在中原地区相对高度之下泰山就是天下最高的山,什么喜马拉雅、长白山、昆仑山等等这都属于是荒蛮之地,中原文明之人不统荒蛮之地。
图片
所以在古人的概念意识中泰山之巅就是天下之巅,历代皇帝如果举行封禅祭就必定在泰山上。
当然,历史上也有唯一的皇帝举行封禅祭没在泰山的例外,这个皇帝就是女皇武则天,而武则天没有在泰山举行封禅祭主要在于她没脸去泰山了,因为公元666年,武则天以皇后的身份陪同丈夫唐高宗李治封禅泰山,在公元690年时,武则天称帝取代唐朝建立了武周政权,并迁都洛阳,毕竟她当初陪李治封禅泰山时曾向上天祈祷庇佑大唐,结果才二十多年,她就篡夺了唐朝建立武周,所以她称帝后感觉愧对泰山,在称帝后举行的封禅祭就选择了距离洛阳较近的中岳嵩山。
因此就这么看来在古代中原地区的皇帝封禅地点都会选择泰山,换言之泰山才是皇帝专属的封禅地,只要你不在泰山封禅,那你就不算僭越。
再看看霍去病封禅地点在哪,按《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记载:“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登临翰海。”
图片
这意思就是说霍去病是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在瀚海祭水。那么这些地方都在哪呢?狼居胥山就是现今位于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姑衍山就是肯特山北面,瀚海则是位于现今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这些地方在古人眼中都是荒蛮之地。
霍去病在狼居胥山举行封禅祭也是有特定的时代背景的,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遣霍去病和卫青二人为主将,命二人各统五万骑兵,分别从山西定襄和河北代郡(现今河北蔚县)出兵深入漠北,准备歼灭游牧民族政权匈奴人,这场战斗史称“漠北之战”。
当时霍去病从代郡出兵,他率领骑兵在匈奴腹地长途奔袭2000多里地,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最终与匈奴左贤王的部队接战,在正面对战之下,霍去病歼灭匈奴70400人,将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以及83个官员,包括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俘虏。
得胜之后的霍去病乘胜追击,一路直追到了大漠深处的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下霍去病彻底全歼匈奴各部,还缴获了匈奴人的祭天金人。
图片
在匈奴人眼中狼居胥山和姑衍山就相当于中原的五岳之山,是高大神圣的圣山,而祭天金人就是用来祭祀圣山之用。
霍去病得知匈奴人的这个传统之后,因此他就决定登上狼居胥山,在山顶南面向中原地区,设置祭坛祭天,在姑衍山下设置祭坛祭地,这代表着中原人对匈奴人的征服。
此后霍去病并没有打算放过匈奴人,继续带兵深入追歼匈奴各部,一直又追到瀚海也就是贝加尔湖,在这里举行了祭水仪式后,这才班师回朝。
经过霍去病这一次深入追歼之后,匈奴人彻底被汉朝打怕了,匈奴王庭被迁徙到了更加遥远的漠北,史称“使匈奴远遁,从此漠南无王庭”。
图片
可以说漠北之战霍去病把匈奴彻底打残了,使得匈奴人不敢在南下侵扰汉朝边境,霍去病可谓是彰显了汉朝的国威。因此霍去病在这时候趁着得胜之势,再从匈奴人心目中的圣山上进行封禅,那肯定会对匈奴人造成极大的震慑和阴影,这也能使得汉朝边境更加稳固,让大汉臣民有信心和安全感。
所以霍去病才决定在狼居胥山、姑衍山举行封禅祭,这个封禅祭也非常有必要,而汉武帝如果因此猜忌霍去病而惩罚他,那么以后谁还敢替汉朝征伐匈奴。
而且霍去病的封禅祭只是简陋的走个流程仪式,古代的封禅祭可是有着严格的流程体系,是需要有专门的礼官进行操办的。
封禅祭的流程是很繁琐的,比如要把祭祀的玉石礼器埋入地下,还要把鲜活的禽畜如牛羊鸡等挂到树上或扔到山谷里等等步骤,非常繁琐复杂。
图片
想一想霍去病怎么可能出兵打仗的时候还装带着封禅祭用的玉石礼器以及操办流程的礼官,在战前包括汉武帝和霍去病本人在内,都没预料到漠北之战会取得汝瓷胜果,所以霍去病不可能带着封禅祭用的玉石礼器以及礼官,他在狼居胥山举行封禅祭也不过是在缴获匈奴的祭天金人后临时起意,为了进一步威慑匈奴所采取的措施。
在《史记》和《汉书》中对于霍去病在狼居胥山举行封禅祭的流程几乎没有记载,只是大概记载了霍去病做了这件事,因此可以想象霍去病当时在狼居胥山举行封禅祭的场面必定十分简陋,甚至简陋到汉武帝都不会过多猜忌。
而且事后汉武帝不仅没有猜忌霍去病,反而还把霍去病封狼居胥,禅姑衍的行为大肆宣传,把这件事渲染成利国利民的好事,当时就连朝廷中一些嫉妒霍去病或者与他不和的大臣都只能祝贺他,不敢拿这件事在汉武帝面前挑拨。
所以霍去病敢行封禅祭之事,一个是他胆子够大还心怀坦荡,他本人确实没有僭越之意,再一个就是他对汉武帝比较了解,知道汉武帝不会因此事而猜忌责怪他。
图片
其实历史上汉武帝确实很喜爱也很信任霍去病,他是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的亲外甥,自幼就被汉武帝收养,少年时代他就展现出过人的骑射天赋,很受汉武帝喜爱,把他留在身边当近侍,汉武帝还曾想亲自教授他兵法。
但是霍去病对于兵法更有独到见解,他认为行军打仗不能拘泥于古人的规矩方法,应该随机应变,随局势而变,因此他拒绝跟随汉武帝学习兵法,为此汉武帝不仅不生气,还十分赞许他。
后来汉武帝又在霍去病长大后给他盖了一座豪宅,但是霍去病却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理由拒绝接受汉武帝赠予的豪宅,这些都不仅不让汉武帝生气,反而还更加喜爱霍去病。
公元前123年,年仅18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加封为剽姚校尉,这个官职是汉武帝特意为霍去病设立,当时的霍去病还没有任何战绩就已经让汉武帝为其特意设立官职,可见汉武帝对他的喜爱。
图片
后来在征战时,霍去病从亲舅舅大将军卫青那得到800骑兵,他便带着这800骑兵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术突袭匈奴主力部队,一战就斩杀匈奴两千余人,他斩杀的这些人中还包括了匈奴伊稚斜单于的叔祖父籍若侯产等高级官员,并且还生擒了伊稚斜单于的叔叔罗姑比,可以说霍去病的军事生涯第一战就直接是大开门红。
本来霍去病就受汉武帝喜爱,还这么能打,汉武帝自然更加喜爱他,在封狼居胥后,汉武帝加封霍去病为冠军侯,以表示他勇冠三军之意,享受两千五百户封邑,同时又拜他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和骠骑将军都是汉武帝为霍去病特设,可以说霍去病这一生的官职和封爵都是汉武帝为他专门而设,可见汉武帝对他的喜爱。
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喜爱甚至到了纵容的地步,在漠北之战后,霍去病擅自杀害了飞将军李广的儿子李敢,汉武帝都加以包庇袒护,没有追究他的责任。
李敢是名将李广之子,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勇将,漠北之战时,李敢是追随霍去病一起出征的部将之一,而李广则是负责追随霍去病的舅舅卫青出征。
图片
当时卫青让李广绕后包抄伊稚斜单于,结果李广由于自大没带向导导致了迷路没能配合卫青完成绕后包抄的包围圈,导致伊稚斜单于逃出了汉军包围圈。事后卫青责问李广为何不带向导而迷路,李广性情刚烈,认为受到卫青的羞辱,于是在卫青大帐前拔剑自刎。
回到长安后,李敢得知李广在卫青帐前自尽很是生气,因此就跑到卫青家把他揍了一顿,卫青对于李广之死感到愧疚,也就没有追究李敢殴打自己的事情。
可是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他得知舅舅被自己部将李敢殴打之后,他就很生气,一直想暗中收拾李敢替卫青报仇。
后来在陪汉武帝狩猎时,霍去病找到机会,暗地里放暗箭射死了李敢,而汉武帝在明知是霍去病射死李敢的情况下,依旧选择了包庇霍去病,对外称李敢是被麋鹿所撞死,由此可见汉武帝对他多么喜爱。
图片
在公元前117年时,年仅24岁的霍去病去世,他的死让汉武帝悲痛万分,汉武帝不仅给予他隆重的葬礼,还给他定谥号为“景桓”,他也是汉武帝一朝唯一享受双字谥号的的朝臣。
在霍去病去世七年后,汉武帝亲临泰山举行封禅祭,在封禅大典当天,汉武帝没有带自己的儿子,没带任何重臣,唯独手拉着霍去病的儿子年仅10岁的霍嬗,亲自登上泰山之巅向天地祷告,可以说汉武帝这一次泰山封禅不仅是炫耀文治武功,还想告慰霍去病在天之灵。
所以就看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偏爱,根本不会追究霍去病在战场上擅自封狼居胥,禅姑衍的事情。
图片
而且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偏爱还一直延续到了他的异母弟霍光身上,即便在汉武帝晚年因“巫蛊之祸”与卫子夫、卫青家族撕破脸之后,但是汉武帝依旧很喜爱霍光,算是把霍光当成了霍去病的替身培养,汉武帝还在临终时让霍光当了大将军,并把幼子汉昭帝刘弗陵托付给了霍光。
因此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喜爱和信任是发自肺腑,他们君臣之间不会因为霍去病封狼居胥,禅姑衍的事情而产生猜疑。
自古以来但凡有武将能像霍去病这样做到“封狼居胥,禅姑衍,登临瀚海”的功绩,大多不会善终,虽然霍去病英年早逝,但他立下不世之功,还不受皇帝猜忌,这是后世千百年来多少武将渴望的局面。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文/小岛知风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