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产业园、游黄浦江,美国青年代表走进上海看机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媛媛 记者 魏其濛)“这是我第一次来上海,小红书的总部就在这里!”6月8日,美国大学生汉娜·罗斯来到上海,参加由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上海市青年联合会等单位主办的“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旗舰活动。和她同行的还有13位美国青年代表。访民生、品文化、感特色、看发展、观科技、聊未来……3天的行程中,他们走访了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上海中心大厦、长三角绿洲智谷·赵巷园区、朱家角水乡、黄浦江、“大零号湾”等地。
图片
“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旗舰活动参访团在上海合影。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媛媛/摄
19岁的罗斯是金融系学生,也是自媒体博主。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和视频平台B站上,她发布关于自己日常学习、生活的视频,还向大家介绍美国俚语,有数万名粉丝关注。
做自媒体博主是罗斯的第一次“创业”尝试。读高中时,她就开始“玩转”中国自媒体平台。“疫情期间,我身边的每个人都在刷手机。小红书和B站就像是我倾诉的平台。”为了更好地和中国粉丝互动,她坚持在视频里说中文。慢慢的,她的中文越来越好,粉丝越来越多,也开始得到合作机会。“在小红书上,会有公司给我发信息,我可以选择参加活动、与公司合作。”罗斯说,她选择读金融专业,正是因为在小红书上当“网红”、接广告的这段经历。
罗斯对小红书有着别样的感情。她想看看,是什么样的城市孕育了小红书这样的平台?6月9日,她随参访团参观了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了解上海30多年来的变化以及未来发展规划。“上海发展得太快了!难怪这里有这么多互联网公司和高科技企业。”罗斯感慨道。
6月10日晚,她随团夜游黄浦江,看到了“东方明珠”和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厦。华灯初上,霓虹闪烁,罗斯被这里的夜景深深吸引。“真的太美了!上海是这么繁华美丽的大都市。”
图片
汉娜·罗斯(右二)随参访团在上海参加“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旗舰活动。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摄
自媒体“创业”经历让罗斯对社交媒体有了更深的思考。她发现,在美国,多数人过去不太关心其他国家的事,但现在很多年轻人改变了想法。他们意识到,只有多交流,才能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这是社交网络带来的改变。在社交网络上,不管你是谁、你要说什么,都能被听见。年轻人和社交网络可以推进不同国家间的交流。”
图片
汉娜·罗斯(左二)随参访团游览黄浦江。主办方供图
乔纳森·金斯堡是美国一家教育咨询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他在2011年就来过中国。“那时的大环境非常好,大家都鼓励年轻人去中国学习和交流。”他曾在中国的律师事务所实习,还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担任过英语新闻播音员。
在中国工作的几年让金斯堡感受到了真实的中国,也让他意识到中美交流的重要性。后来,他成为中美友好城市协会的执行董事。“除了国家层面的交流,中美现在还有很多城市间、青年间的交流。我很高兴能参与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他说。
图片
乔纳森·金斯堡(前排左五)随参访团参观长三角绿洲智谷·赵巷园区。主办方供图
3天的上海之行让金斯堡看到了这座城市的科技发展与无限机遇。6月10 日,他随参访团来到长三角绿洲智谷·赵巷园区,这是青浦区特色产业园区,也是长三角数字干线上充满活力的创新枢纽节点。在这里,他了解了中国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这项计划很棒,执行得也很好。中国有这样的执行能力,真的非常厉害。”金斯堡说。
6月11日,他随团考察了“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了解中国的青年创新创业环境和创业利好政策。几位中国创业者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让金斯堡很受鼓舞。“希望以后我能有机会听到更多中国创业者的故事。”他表示,很多外企在“大零号湾”生根、发展,这里已成为一个“很成熟的孵化器”。
图片
乔纳森·金斯堡在“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参观。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媛媛/摄
金斯堡的教育咨询公司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帮助学生申请学校、接受SAT培训、获得实习机会、制定职业规划。“我们的用户大多在美国,也有20%的用户是中国学生。”金斯堡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他鼓励所认识的美国青年来中国学习和工作,也希望有更多中国青年去美国读书和发展。
在他看来,上海经济发展迅速、高科技产业发达、英语人士沟通障碍不大,让这里成为外国人创业的一片“沃土”。此次上海之行让他看到了机遇,他希望自己的公司未来能在这里生根、发芽,为中美交流贡献一份力量。
据悉,“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发起并组织实施。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