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劳模范周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让乡村更美、百姓更富

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她是美丽乡村的践行者,参与实施各类乡村建设项目182个;她是政策的拓荒者,带领团队完成宅基地复垦券交易15万亩;她是重点项目的推动者,牵头实施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服务农业农村的发展……她就是2024年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河南国土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延。
图片
美丽乡村践行者  
 周延的家乡是平顶山市叶县的一个小村庄,因生在农村,她自幼就对乡村充满了热爱,也正是这种情感,工作后,她时刻都在关注着乡村,渴望为乡村发展做出贡献。
近年来,她深入乡村一线,推动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
在原河南国土开发投资中心工作期间,周延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将自然资源政策和金融优势与乡村的资源、资产结合,在全省率先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土地信托等项目182个。
为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周延时刻把责任放在第一位,常年奔波在乡村一线,经常写材料、改报告、算数据至凌晨,周末加班研究政策,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她的带领下,公司实现乡村建设项目总投资近200亿元,总规模超145万亩,在提升乡村建设水平的同时,有力支持了全省重点项目的建设实施。
周延积极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助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2017年以来,周延和同事在新乡市、安阳市、濮阳市、三门峡市、林州市等地实施土地一级开发,累计实现投资13.8亿元,规模8500亩,进一步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
图片
政策创新引领者
卢氏县文峪乡张前沟村王小目家地处伏牛山深处,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搬到县城居住。易地扶贫搬迁帮他圆了梦,他家没出一分钱,就搬到了卢氏县城崭新的现代化小区。
在我省,像王小目这样从贫困山区搬出的人口数量巨大。这些巨额资金从哪里来?2016年,为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河南省在“增减挂钩”政策基础上创新性建立复垦券指标市场化交易体系,搭建全省宅基地复垦券的交易平台、补充耕地指标市场化交易等工作由周延所在的单位承担。接到任务后,单位领导高度重视,优中选优,决定由周延带领团队负责全省宅基地复垦券的交易任务。
“当时,复垦券交易在全国是首例,没有经验可循。复垦券如何使用?怎样交易?房地产企业如何参与?交易价格如何确定?这一系列问题萦绕在我的脑海,不管是吃饭还是睡觉,我都在推敲琢磨交易的各项细节。”周延回忆说,为确保复垦券交易顺利开展,她带领团队深入企业和基层对接土地需求,并召开座谈会,认真倾听企业和基层的意见建议。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12月20日,河南省首批宅基地复垦券拍卖会在郑州市举行,首批6000多亩宅基地复垦券以每亩30万元的熔断价格全部售出,总成交额达18.4亿元,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周延看着桌上发黄的笔记本说:“这几本笔记都是当时征求意见记下来的,到现在在工作中还是很有用处。”
截至目前,周延的团队共完成宅基地复垦券交易15万亩,金额296亿元,“真金白银”支持我省脱贫攻坚,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
全域项目推动者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不仅关系到单位的发展,还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能有一丝一毫松懈。”周延经常这样告诫自己的团队。
2018年,国家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加快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建设,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大行动。周延第一时间带领团队成员认真研究有关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相关政策和部署要求,积极到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寻求政策支持,并与地方政府座谈交流。
为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周延在邓州市率先开展农村土地信托工作,在“流转—整治—再流转”模式上将高标准农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产业园和旱改水项目进行融合,导入农业生产产业链,建设优质高效农产品基地,打造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累计流转土地约28.3万亩,培育现代化水产养殖产业3850亩,新增耕地3000亩,提升产能指标1170万千克,为邓州市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起到了极大示范和带动作用。
此外,周延带领团队深入调查研究,结合黄河中游滩区自然资源优势,探索“土地综合整治+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推进兰考县和长垣市苜蓿草种植项目,成功打造黄河滩区优质牧草产业带,在兰考县流转黄河滩区投资6854万元,引入苜蓿种植产业3万亩。苜蓿产业项目的实施实现了耕地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双目标,有力促使黄河滩区农业、畜牧业和旅游观光的高质量发展。
因工作成绩突出,多年来,周延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企业家、优秀共产党员、双十佳杰出青年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