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决定一个孩子命运的,从来不是大道理,而是这8个小习惯

作者:主创团·小番茄
一男孩考上重点大学后,在父母给他举办的庆功宴上,他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他上小学开始,每天爸爸都让他抽出一个小时来读书,不限制读书的内容,只要自己喜欢就可以。
一开始他特别高兴,每天晚上都认真阅读,时间久了课业越来越重,他开始厌倦了读书,觉得是在浪费时间。
后来在爸爸的鼓励下,他还是坚持了下来,有时候是名人传记,有时候是感兴趣的小说,实在不知道该读什么了,就读最近的报纸和杂志。
慢慢地,他发现自己的写作水平越来越好,典故金句用得也是得心应手,理解能力也得到老师的夸奖。
而这些,都得益于爸爸让他养成每天读书一小时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习惯。
知识、财富都是不断积累的过程,没有谁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
很多时候,决定孩子命运的,从来不是大道理,而是一些小习惯。
今天,和大家分享8个好习惯,请带孩子早日养成。
图片
阅读的习惯
李雪琴曾经有个“塑料袋”理论:
不少人经常会在家里攒一些外卖、买菜的塑料袋。
那些塑料袋看似无用,但总有一天,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派上用场。
阅读就是这样一个积少成多、厚积薄发的过程。
董宇辉就曾自曝:
他的父亲很喜欢在家里看书,哪怕是《苹果树的种植技巧》、《母猪的产后护理》这样的书,父亲也读得津津有味。
走亲戚的时候,父亲还会特意向他们要一些订阅的杂志和报纸,带回家给董宇辉看。
就这样,他从小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也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
阅读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它能改变孩子的气质,智慧孩子的头脑,拓宽孩子的眼界,让孩子精神富足、内心丰盈。
阅读的时候,脑海里一点一滴输送进不同的知识,认知就不会再局限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学习也会轻松许多。
图片
图片
早睡早起的习惯
见过不少孩子,因为沉迷打游戏,经常彻夜抱着手机玩。
晚上不睡觉早上起不来,白天浑浑噩噩的,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
这样懒洋洋的状态,很难适应紧张、快节奏的校园生活,学业自然也是一团糟。
而早睡早起,就是治愈懒散的最佳良药。
之前看到过一个学霸作息时间表,早上五点半起床洗漱,跑完步后,立刻进入一天的学习安排。
图片
晚上10点多就进入睡眠,补充好能量后,以积极的状态迎接新的一天。
你会发现,那些自律、优秀的学霸,无一不是早睡早起、作息规律。
它看似是一件小事,却能让孩子精神焕发一整天,有更多的时间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想要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父母要注意以下3点:
1,‍‍全家人都要早早睡觉,‍‍而且父母不要玩手机‍‍看电脑,‍‍做个好榜样。
2,睡前不批评孩子,让孩子愉快地入睡;
3,睡前不让孩子做太激烈的活动,可以看看书、听听音乐等。
图片
坚持的习惯
网上曾有一段爆火的视频:
一个三岁的小女孩一边嚎啕大哭,一边精准地回球。
图片
网友们纷纷表示:“真是又心疼又励志。”
面对媒体的采访,小女孩的父亲解释说:
“学兵乓球是孩子自己的意愿,但孩子毕竟是孩子,累了、倦了、受批评了……都会想到退缩,我认为作为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并且陪伴孩子去坚持。”
的确如此。
孩子毕竟是孩子,难免意志力薄弱,想要孩子学会坚持,身上有一股韧劲,父母就要适当逼孩子一把。
学习是枯燥的,只有学会坚持的孩子才能收获智慧的果实;
练字是乏味的,只有学会坚持的孩子才能迎来赞赏的目光;
弹琴是痛苦的,只有学会坚持的孩子才能收获雷鸣般的掌声。
优秀的父母,都懂得狠心管教,对孩子少一分溺爱放纵,孩子就能多一分坚持与恒心。
图片
规划时间的习惯
知乎上有个热帖:“学霸的作息是怎样的,为什么都不会困?”
北大学霸刘嘉森的作息表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图片
他把一天分成了三个阶段:
早晨,按时起床,吃完早餐,立即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学习中。
中午,适当午休和运动。
晚上,间歇式工作,并做好睡前总结。
正是凭借明确的时间管理,他的整个高中过得游刃有余,最后考到全省第二名的成绩。
其实,学霸与常人的差别就在于精力分配与时间规划。
想要培养出一个做事有计划、生活有目标的孩子,父母不妨这样做:
让孩子列“每日必做事清单”来规划时间,完成一件事,就在清单上划勾注明;
有些任务和目标可以以周、月为单位,一旦完成一项重要任务可以对孩子予以奖励。
教孩子做好规划,就是教孩子珍惜时间、管理时间、善用时间。
图片
运动的习惯
柏拉图曾说:“运动是人类走出平庸迈向强大、突破自我的管道。”
据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统计的全国63名高考状元中,有34位平常喜欢运动;2017年调查的42名状元中,24人爱好运动。
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爱运动的孩子,成绩往往更优秀。
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学专家杨霞发现,很多孩子之所以专注力不行,做事拖拉磨蹭,出现情绪问题,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运动不足。
所以她平日里最重视的,就是带儿子运动。
小时候,儿子容易分心,协调性差,于是她从4岁起便坚持带着儿子爬山。
正是因为常年保持运动习惯,她的儿子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最终成为了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
无论多忙,家长不要忘了每天给孩子留下半小时的挥汗时间。
爱运动的孩子,身体韧劲十足,内心能量十足,才是真正地赢在起跑线上。
图片
图片
劳逸结合的习惯
你有没有发现,那些所谓的学霸从来都不是只刷题、死读书的“书呆子”,他们都有着丰富的兴趣爱好。
浙江学霸叶一鸣,高考总分716分,从小多才多艺,小学就是学校合唱团的钢琴伴奏。
哪怕学习再忙,也不忘自己的音乐爱好。
被牛津大学录取的成都女孩张恒一,初入高中时成绩并不拔尖。
而且她既要准备高考,又要申请出国留学,整个高一高二压力都很大。
但她在拼搏之余,还参与了各种社团活动,导演话剧、唱歌、弹吉他等……
也正是这些课外的爱好和活动,舒缓了她的压力,也激发了她的自信心。
孩子的世界不应该只有学习,父母平日可以多培养一些孩子的爱好,帮孩子养成劳逸结合的习惯。
这可以帮助孩子在紧张地学习之后,通过爱好减轻压力、放松身心,培养宝贵的松弛感。
图片
图片
多做家务的习惯
哈佛大学曾耗费78年时间,做过一项名为“格兰特研究”的实验。
结果发现,成年后有成就且幸福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从小就会做看似琐碎的家务。
朱棣文出生于“美国史上最牛华人家族”。
他的两个兄弟,一个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一个是知名律师所的律师,而他自己不仅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还曾担任美国能源部长。
提起朱妈妈的育儿秘籍,有一点很重要——让孩子做家务。
童年时期,像是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清理庭院、菜市场买菜、去河边提水……朱棣文不知做了多少。
也恰恰是这些劳动,让他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远超同龄人。
孩子经常做家务,不仅动手能力能强,也更容易养成专注、自律的好习惯。
做家务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伴随孩子一生的财富。
图片
图片
感恩的习惯
最后,要培养孩子经常感恩的习惯。
很多孩子从小在蜜罐里长大,他们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每天习惯了享受的生活。
他们很难去爱身边的人,也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要努力学习。
如果一个孩子不懂感恩,那么成绩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
但这种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培养和发展的。
父母可以带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地方看一看,让他切实感受到父母上班的辛苦;
每天对家人说一句感谢的话,睡觉前和孩子一起总结一天中幸福美好的事;
在家人生日时,可以鼓励孩子送上祝福和礼物表达感激之情。
要让孩子明白生活的真相,懂得心疼父母的付出,知道自己的价值是什么,每天努力的意义是什么。
学会感恩,学会珍惜,让孩子养成感恩的习惯,一辈子都受用不尽。
图片
图片
乔布斯说:“在生命的最初30年里,你养成了习惯;在生命的后30年中,习惯决定了你。”
教育的路上,习惯是核心。
父母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养成好孩子的基石。
没有一个优秀的孩子是横空出世的,都是长期辛苦付出、日积月累努力的结果。
父母承担起督促的责任,懂得适时逼孩子一把,才能让好习惯成就孩子美好的未来。
点个“在看”,祝我们的孩子都能尽情挥洒汗水,开出绚烂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