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编悲情故事打造的网红医生,怎堪科普大任?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多名网红医生在自媒体上发布视频或文章,讲述了其在下班后为患者加号看病的经过。但这些医生讲述的故事情节过于雷同,有摆拍造假的可能性。记者检索后发现,至少有20名网红医生都发布过此类雷同故事情节:患者从远方来,不会预约也不会挂号。一名在网上发布过此类故事的医生承认,这些内容系其宣传团队“添油加醋”所致,拍摄时他只是照着稿子念一遍。
图片
从外省远道而来的母女,不会网上预约挂号,她们蜷缩在医院的候诊区,十分可怜。被医生看到后,医生“违规”为当事患者挂号,并且直接开了处方,解决了弱势母女的医疗需求。这样温馨的邂逅,感动无数医生粉丝。可有谁能想到:这一切不是真实,而是医生为打造网红形象而配合MCN机构演绎的剧本?
在记者采访下,当事医生承认曾经有那么一档子事——“违规”帮可怜的患者挂号,只不过被MCN机构添油加醋地“讲故事”,失真了。是不是真有那样的事?外人也不知道。即便是有,也不能如此演绎吧?
即便职能部门早就叫停了医生直播带货,但流量依然是医生的致富密码。所以,医生配合MCN机构打造网红的迫切心情就不难理解了。不过,如果医生在打造网红的路上无底线地博流量,既违背了公序良俗,也与法律法规相悖,则不是明智选择。现实中,就有网红医生编造剧本,误导公众信以为真,以此博取流量。当然,他们也因此而被平台惩戒,有的甚至要承担法律责任。
医生作为医疗科普的主力军,短视频平台为医生科普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医生在短视频科普时获取一定的收益,本无可厚非。但是,倘若一些医生“嘴上是科普,背后是生意”,钻到钱眼里一心做网红,又怎堪科普大任?甚至,他们不是在做科普,而是在违规钻营。从这个角度看,那些批量编造、传播同质化、虚假内容的MCN机构,就该用法律视角审视,包括涉嫌虚假宣传的医生。
添油加醋,编造虚假故事,打造人设,博取流量.......早已臭了街的“悲情‘果农’”故事,现在又在个别想做网红的医生身上上演。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虚假故事伤害公众的感情,被大家谴责,乃至灰溜溜地离开网络。提升全民健康素养,需要广大医疗人员贡献力量,我们鼓励医疗人员向网红进发,创造优质的健康科普内容,成为公众喜欢的医疗网红。但是,网红之路需要医生诚心地走,而不是挖空心思地演绎“温馨故事”。
我们期待卫生部门、短视频平台和网信部门同心协力,共同治理违规的“网红医生”,抵制虚假故事演绎,维护医疗科普的纯洁氛围。(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黄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