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难挡小麦跌价!小麦价格何时能反弹?最新购销策略分析

近期,新季小麦收获进程如火如荼,小麦收购价格跌的是昏天黑地,悲观的市场氛围并没有改变。
虽有连番政策利好释放,且政策稳价提市态度明显,但就是挡不住面粉深加工企业降价收购新麦。
新麦小麦跌价的行情,真可谓,愁云笼罩弥漫,惨淡无比,悲伤的使人无法获得片刻喘息机会。
其实,越是艰难时刻,越是黑暗,就越有反弹涨价的盼头,收购价格越低,涨价获利的空间就越大。
为更好掌握市场动态变化,设置最优的购销策略,盈利增润,就要掌握最新新麦产情动态和购销特征。
图片
收获动态
最新农情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已收获小麦面积2.66亿亩,收获进度达到78.58%,湖北、河南和安徽已收获结束。
山东省。截至6月10日,省内已收获的小麦面积4366.7万亩,日收获面积430.3万亩,进度72.1%。
河北省。截至6月10日,省内已收获小麦面积1532.9万亩,播种面积3300万亩,收获进度超过45%。
陕西省。截至6月10日,省内已收获的小麦面积1175.82万亩,日收获小麦面积67.23万亩,收获进度83.2%。
江苏省。截至6月7日,省内已收获小麦面积1924万亩,收获进度54%,烘干粮食数量近300万吨。
根据各地区收购动态,除部分省份小范围有减产,大部分省份的产情状态良好,丰产的预期正变成现实。
图片
购销特征
自中储粮主产区增储消息公布,悲观的市场氛围略有改善,虽有部分面粉深加工企业提高收购价格,但跌势没有根本改变。
政策性储备稳价态度明显。中储粮山东、河南、北京、湖北和江苏分公司已公布第一批增储点,累计增储库点数量达到86。
虽然增储的库点数量增大,但收购价格还是保持至1.25-1.26元/斤的范围,能释放的利好有限,极小数量的储备库随行就市,降价收购。
再从中储粮线上采购交易看,上上周度采购8.5万吨小麦,8成标的成交,上周度小麦采购增量至14万吨,99%的标的成交。
这说明新季小麦的线上采购量有望将逐渐放大,极高的成交率说明跌价行情中,贸易主体的态度悲观,送粮入库意愿强。
深加工企业降价降本。面粉深加工企业终端有货迟缓,且暑期将至,消费支撑承压,提价收购原粮的意愿寡淡。
主产区样本点小麦收购均价1.231元/斤,较5月末跌幅超2分,如无利好,且购销形态不改的情况。
按照这种势头的跌价节奏,跌到1.18元/斤的最低收购价只是时间问题,想要完全避免托市收购,政策端需要更强有力的收购策略支撑。
贸易商收购态度分化。面对初上市的小麦价格底部,贸易商既有积极收购,提价抢粮的,也有维持观望状态,踌躇不决的。
基层贸易主体收购价格1.18-1.21元/斤,因收购价格低迷,相关持粮主体有挺价惜售小麦的情绪,粮源还没有大量进入渠道贸易端。
通过各主体的购销表现看,政策性储备坚定保障基层生产者权益,积极稳定粮价,促进新粮收购;
面粉深加工企业,根据供需市场动态情况灵活调整收购价格,是跌价的主要推动力;基层贸易商收购价格稳定,粮源的跨区域流通性差。
图片
购销策略
国内小麦自去年进入跌价周期,期间偶有反弹,但跌价趋势没改,产量增加,面粉需求不振,贸易主体犹如惊弓之鸟,限制看涨氛围的恢复,新季小麦购销需明确:
首先,底部已至,有序建库。4月起政策性消息频出,临储小麦停拍、中储粮小麦轮换销售暂停、省级储备销售暂停、主产区省份增储。
持续性的利好消息释放,是为遏制麦价进入跌价通道的泥潭不能自拔,损害到农民种植利益,挫伤种植端积极性,更是为避免新季小麦大规模托市收购的启动,增加财政负担。
强烈的政策信号支持下,如不启动托市收购是底线,那1.18元/斤就是新麦价格支撑,目前基层收购价格1.18-1.21元/斤,算是入场建库收储小麦的较佳时机。
其次,基层惜售,增储利好释放。当前的小麦收购价格,大幅低于22和23年同期,如按照该价格销售,就是增产不增收,致使基层的惜售情绪浓烈。
基层种植户浓烈的抗价惜售情绪,能拉长基层和贸易主体博弈的周期,同时能助推基层小麦收购价格的提涨。
再叠加主产区增储小麦利好的释放,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新季小麦流入储备库,深加工企业原粮供应量降低,提价促量的戏码就能重演。
最后,短期弱势震荡,延迟涨价预期。新季小麦丰产的大背景下,再考虑增储利好需要时间完全释放,短期预计新季小麦短期仍保持弱势震荡行情,即使涨价,涨价幅度和空间有限。
因此,涨价的预期要适当延迟,要给疲软不振的小麦更长的恢复期和观望期,过程中关注小麦增储消息、饲用通道打开和终端消费情况。
要提醒的是,新季小麦价格接近底部,机会涌现,相关主体建库时还是要谨慎,宜控制好收购成本,分批建库,弱化风险。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