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2亿人的《这条小鱼在乎》,出自一群音乐人的「自救」

图片
在荒井十一的价值序列中,音乐永远排在首位,不论是做这样的音乐企划还是参加音综,其核心目标都是探索更多音乐上的可能性。
作者 | 何婧(北京)
「可是宝贝啊,人生又何止这样。我们在世上,是为了感受阳光。」
在抖音上,已经有两亿多人次被这首歌治愈,王OK的这首《这条小鱼在乎》出自荒井十一发起的音乐企划《不完全自救手册》。在综艺《舞台2023》中,荒井十一曾向王OK递出合作邀请,这也是节目结束后俩人的首次合作。这个企划中的另一首歌《漫无》,参与作词、作曲的张羽涵同样出自这个节目。
图片
《不完全自救手册》是荒井十一与合伙人胡楠发起的以「自救」为主题的音乐探讨,邀请了29位音乐人分享自己的自救故事。距离这个系列的上一张企划《不完美自救手册》已经时隔四年,主题从「自洽」到「自救」,这是荒井十一感受到的身边人的变化,也是当下的时代情绪。
出道近20年,荒井十一经历了华语乐坛的迭代和变革,他既多次跟莫文蔚这样的资深歌手合作过,也担任过新声代歌手毛不易《幼鸟指南》的专辑制作人。近几年来,他开始在《谁是宝藏歌手》《乘风破浪第三季》《舞台2023》等综艺中频繁刷脸。
作为行业的深度参与者,荒井十一主导了不完美系列的两张音乐企划,以一个共同话题为切口,吸引不同的歌手和制作人合作,共同完成音乐创作,这也投射了他对当下社会情绪的理解以及对于音乐人们创作状态的洞察。
新声Pro和荒井十一聊了聊这个音乐企划背后的故事,以及荒井十一如何看待自己当下所处的位置和状态。
在对话中,我们感受到,荒井十一的价值序列中,音乐永远排在首位。不论是做这样的音乐企划还是参加音综,其核心目标都是探索更多音乐上的可能性。
1.以音乐为媒,完成千面自救
在接到荒井十一的邀请时,王OK瞬间就想到了这条小鱼在乎的故事,这也是她一直告诉自己的话,「要学会照顾自己、在乎自己」。这首歌于王OK而言,就像是一个自述,即便只是世界的NPC,但在自己的故事里,自己就是主角。只用了一个小时,王OK就写完了这首歌。
陈绮贞在收到康士坦的变化球写的《冰》的demo后,消化了几天,她坐在一个咖啡厅填词的时候,泪流满面停不下来,「把桌上的餐巾纸都用完了,好像身体里有一些凝固太久的疼痛也瓦解成眼泪,成功逃脱了囚禁。」
图片
几乎每个人看到「自救」这个主题的时候,都有一股积压的情绪要喷涌出来,荒井十一团队也是一样,第一次团队会议时,他们没有犹豫就定下了这个主题。
「时代在迅速更迭,不同阶段人们探讨的事情也会不同,我觉得音乐应该是承载着时代的氛围」。这是荒井十一做这张音乐企划的出发点。
这个情绪于歌手而言是这样,于听众更是。基本节奏在天津泡泡岛音乐节设置的自救小屋中,透明玻璃墙上写满了听众们的自救宣言。音乐节结束后,官方微博收到一位甘肃县城的公务员分享,自己在假期终于逃离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一个人到天津的海边音乐节试图自救,恰好偶遇了自救小屋,这一刻,自救完成了闭环。
即便是同一个主题,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条小鱼在乎》像是一种喃喃自语、《冰》是内心的挣扎和无声的呐喊、《另外一个梦想》是对生活的遥想,《漫无》的自救态度则要更豁达,像是从内耗的状态中跳脱出来,更进阶一步的状态。
图片
「分享一个秘密:其实今晚,我活得还可以。不完美的日子,于这城市,会有首歌呵护,你的心事。」《漫无》这首歌是生于1970年的陈珊妮和生于2004的张羽涵共同创作的。在把张羽涵写的demo拿给陈珊妮的时候,荒井十一内心的是忐忑的,他不确定,两个相差三十多岁的人,是否能够在这件事上感到共情,「我也挺意外陈珊妮会喜欢,她听到这个demo,给出的反馈是,诶,这个我可以搞。」
作为制作人,荒井十一在搭配歌手时,更看重歌手跟歌曲之间的火花,「以作品为中心,契合的人就会主动从四面八方走来」,这是他在这张企划中得到的感悟。
2.以提供情绪价值为创作出发点
这种经典歌手和新声代歌手的搭配,在荒井十一的两张企划中都能看到,《不完美》中的蔡健雅和王源、《不完全》中陈珊妮和张羽涵,一方面这取决于歌手之间碰撞出的火花,同时,也是荒井十一的有意为之。
在这两张企划中,荒井十一做了两个探索,一个是制作人中心制,由他作为发起人,去邀请不同的歌手合作,这是更偏向音乐维度的讨论。
这是荒井十一在做第一张《不完美》时吸取的教训,彼时由于侧重歌手团队的搭建,导致没有给制作人留够调整的空间,因此《不完全》这个企划的起点是从demo开始的,在收到契合主题的demo后,再去匹配歌手,甚至有些歌是先有的曲,才有的词。
另一个则是前后辈的交流和碰撞。尽管陈珊妮和蔡健雅都是成熟的唱作人,但在这种新老合作的模式中,更多词曲的创作空间都交给了张羽涵和王源这些新声代歌手。
新老创作者在音乐创作上的变化,也是荒井十一最近常跟朋友讨论的一个问题。音乐制作工艺的进步滋养出了Josh Fudge、王OK这样的「卧室音乐人」,相较于上一代的录音棚模式,这代音乐人只需要一台电脑、一个声卡就能作出一首歌。
图片
这类作品在传播上也很少遵循传统那套在音乐平台上发布歌曲后,找乐评人做宣发的模式,甚至可以简单到抱着一把吉他弹唱,录个视频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王OK的《这条小鱼在乎》就是这么火起来的。
这首歌在抖音上的爆火,对荒井十一团队来说,既在计划之中也在意料之外。在做《不完全》时,「自救」这个洞察的确是当下的社会情绪,在制作阶段也会考虑到不同的人群需要什么样的歌曲,试图为大家提供「情绪价值」。但对于传播效果,他们其实没有做预设,短视频也并非传播重点,或者说,企划应有的价值不应被传播而裹挟。
图片
不论是在泡泡岛音乐节设置的自救小屋,还是在十余位艺人在《凑近点看》《不把天聊si》《金汤力电台》《说得好听》这样的播客节目中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探讨,所有的传播形态最终的目标激发大家共同去探讨「自救」这个时代话题。
3.价值取向与市场的平衡
围绕着艺术创作,始终伴随着一个问题,「创作者应该表达自己还是表达时代?」
歌手发专辑往往是出于个人表达,吸引到能够感同身受的听众,而制作人作为歌手与听众的媒介,对于听众需求的洞察往往更敏感,荒井十一这样的身份,去做这样一个符合当下时代情绪的音乐企划,无疑能切中更加广阔的听众。
「我们一直在做一个实验——我们的表达和对于音乐的要求跟市场之间的平衡,不同的内容的平衡角度会不一样。」
2020年开始,荒井十一从幕后走向台前,也是面向市场做更多的探索,这几年他先后参加了《谁是宝藏歌手》《乘风破浪第三季》《舞台2023》等音综的录制,也逐渐在大众心中建立了认知。
图片
在当下,音综依然是歌曲最重要的出口,老歌在音综翻红,新歌在音综打歌。但过去几年,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感受,音综市场的「老人味儿」太重了,鲜少有新鲜的面孔和声音。诚然,出于市场的考虑,这样的保守牌不论是招商还是收视都更稳妥,但对于行业来说,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在参加《谁是宝藏歌手》之前,荒井十一跟他的团队也很纠结,但当看到节目主要聚焦的是那些有实力的无名歌手,这正跟基本节奏的价值取向相契合。「我们对于新人带来的新的表达、新的尝试,一直保有好奇心,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叙事。」
于行业而言,作为资深制作人的荒井十一一直试图帮助「那些值得被听见的声音」,《不完全》的ice paper、王OK和张羽涵都是荒井十一在这些音综中结识的音乐人。遗憾的是,市场给这些新声代的机会依然没有变多。但短视频传播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一种平权,它给每个人都提供了被看见到机会。
于个人而言,荒井十一他自救仍未完成,他的内心依然市场感到矛盾,做音乐本应该是件单纯的事,而做一个音乐企划却需要考虑和平衡很多,两者是相悖的。
在这次的企划中,他试图给自己找了一个自救的出口。
图片
他跟唱作人许钧、混音师/录音师克昶一起组成的新乐队「三只狗」,并在企划中一起创作了《FU》。脱离社会身份,回归玩音乐时最原本的乐趣,「想叫就叫,想撒野就撒野,我们也不知道这个乐队的走向,更不需要承担起表达什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