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上影节的开幕片,揭开一段“沉没”82年的历史真相……

“First Film,揭开盛会的第一部影片。八十二载变迁,历史永不沉没。6月14日,真相终见光明。”有影迷在抢到后天上午10时世界首映的《里斯本丸沉没》的票子后,在社交媒体动情地写下这样一句话。
图片
这是一部怎样的纪录电影?又将如何揭开82年前淹没的历史真相?
一段历史,无法忘记
2013年,电影人方励在浙江省东极岛拍摄电影《后会无期》时,从舟山渔民口中听闻“里斯本丸营救事件”,深受震撼,无法释怀。
1941年圣诞,保卫香港的几千名英国士兵在与日军鏖战十七天后被迫投降,成为战俘。1942年九月底,日军将这群英国战俘中的1816人送上货船“里斯本丸”,意图将他们运往日本成为劳工。船在行驶到浙江东极海域附近时被美军潜艇“鲈鱼号”误判为战船,被后者发射的鱼雷击中。在船从被击中到沉没的25个小时里,日军将所有英军战俘封锁在船舱底,并用木条和帆布钉死舱门。英军战俘奋勇自救,破舱逃生。危难之际,浙江舟山渔民冒着生命危险,划着舢板在水中救起了384位奄奄一息的英国战俘。他们提到,中国渔民不仅见证了整个过程,还救助他们于危难,否则将有更多战俘平白无故地死去。尽管如此,仍有828位战俘或被淹死,或被日军射杀,或困于船中未能逃生,他们的遗骸今天仍然沉在东极海域。
图片
图说:采访英军战俘后人
“里斯本丸营救事件”中,中国渔民表现出舍己为人的大爱和英勇无畏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英国、会见伊丽莎白女王时特别提到“里斯本丸沉船”事件,他指出:“中英两国人民在战时结下的情谊永不褪色,成为中英两国关系的宝贵财富。”2022年,“里斯本丸”沉没八十周年之际,习总书记复信“里斯本丸”战俘后人维尼,称这一营救事件是两国人民结下深厚情谊的历史佳话。
感动于中国渔民的壮举,也放不下被遗忘在海底的八百多位英国战俘,方励决心拍摄一部面向全球观众的英文纪录片电影,讲述“里斯本丸”的故事,打捞这段历史,也打捞1800多个被人遗忘的战俘故事。
图片
图说:船体手绘图
七年一剑,交叉叙事
从2013年听说“里斯本丸”,到2016年10月带领团队首次定位沉船位置,得到沉船水下三维形态,绘制声呐图,时间过去了三年,方励的身份从电影制片人回到地球物理学者、海洋技术专家。从2018年2月,首次赴英会见英国军方代表,达成合作协议,到3月首次舟山调研,采访唯一幸存渔民林阿根(94岁),到2023年带领团队拍摄完成《里斯本丸沉没》,时间又过去了五年。走过这七年,方励的身份重新变回了电影人,他是《里斯本丸沉没》的制片人、导演。
七年里,这支团队与近380位战俘家人取得联系,寻访百余座英国城镇,搜集上万张历史照片,面对面采访近120位战俘后人,足迹遍布中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地,并研读了百万余字英文、日文资料。七年后,他们交出了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影片以真实为基底,电影语言为叙事,可以说是一部比电影还好看的真人纪录片——真人纪录片与高品质动画特效相结合,交叉讲述,揭开这段沉没的往事。
图片
图说:采访里斯本丸事件幸存者丹尼斯莫利
在纪录片调查部分:在听舟山渔民讲起“里斯本丸”后,方励利用声呐探测技术独家定位和发现了海底船骸,又因为一个神秘的英国战俘后人的电话而开启了寻访真相之旅。美军为什么会击沉里斯本丸?日军为什么自己全部脱险却不救英军战俘?日军为什么将战俘封死在即将沉没的船舱内?沉船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中国渔民在事件中肯定不仅仅是救助人的角色……摄制组带着疑问,细细调查、环环相扣,找到了美国、日本、英国、中国的核心当事人及其后人,一点点拼出沉船过程全貌,也发现了一个个催人泪下的人性故事。
在动画纪实部分,通过幸存者描绘、生前录音和文献,用电影级的动画完整呈现了里斯本丸从被鱼雷击沉到最终沉没的25小时里发生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瞬间,有血有肉地刻画了这场战争悲剧中每一方的行为和选择,让观众如临其境、感同身受,通过视觉冲击深度理解战争的残酷和荒诞。(新民晚报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