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选莫迪意外“跌跟头”,对华难以再打“强硬牌”

刚刚结束的印度大选,莫迪出乎意料地跌了个大跟头。这可能会导致一个明显后果,就是莫迪政府今后再对上中国会硬气不起来了。
历时六周的印度议会大选终于出了结果,选前信誓旦旦宣称将迎来“大胜”的现任总理莫迪却发现情况突变,他所在的印度人民党及其竞选联盟完全没达到预期目标,反而比2019年大选在席位上大幅减少。
图片
(印度大选的结果出炉,印人党及其政党联盟虽然获胜,但结果远不如预期)
印度是一个联邦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其职责是象征性的,实权由总理掌握,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向总统提出人选,再由总统任命。按照印度议会大选的规则,任何政党或者政党联盟只要能够赢得议会共545个席位中的273个席位以上,就可以组建政府。
在选举前,现任总理莫迪及其所属的印度人民党信心满满、志在必得,宣称要拿到至少400个席位,而印人党媒体公布的民意调查结果也显示印人党的支持率高达70%。然而大选的结果却直接打脸:由印度人民党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缩写为NDA)仅获得了295个席位,其中印人党仅获得240个席位。
反对党联盟“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缩写为INDIA)共获得231个席位,其中最大的反对党印度国大党共获得99个席位。虽然执政党印人党主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获得过半数席位,获得了大选的胜利,莫迪连任无忧,但是他们控制的席位数量并未超过议会的三分之二,这意味着莫迪的下个任期将会在议会中受到反对党联盟的强力挑战,所有的政策都可能被反对党联盟制约。
图片
(与印人党关系密切的印度阿达尼集团旗舰公司股价下跌 10%)
这样的选举结果对于莫迪及其印人党来说,无疑是摔了个大跟头。要知道印人党在五年前的上一届议会选举中获得了303个席位,这次比上次少了63个席位,可以说是出乎意料的大败。对于我们来说,印度这次选举的一个明显的后果,就是莫迪政府今后面对中国就不能像以前完全掌控政府和议会时那样肆无忌惮地“硬气”了。此外,莫迪虽然还可能出任总理,但必然受到“结盟政党”的牵制,下届政府中的很多实权职位都可能要让给盟友政党,莫迪再要推行任何政策,都可能处处受到掣肘。
图片
(印度这次大选被视为印人党领袖莫迪和国大党领袖拉胡尔.甘地的对决)
那么,莫迪领导的印人党及其竞选联盟为何这次会“大意失荆州”呢?莫迪在竞选时“装神弄鬼”、煽动印度教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攻击以穆斯林为代表的少数族裔、利用国家公器为自己脸上贴金、鼓吹自己执政十年的政绩,为何都没效果?这表明印度民众对于本国经济、民生、稳定等方面的感受远不像莫迪政府吹嘘的那样好,反而是心怀怨气。印度选民对莫迪和印人党的支持率显著下降,根本不像印人党控制的媒体吹嘘得那么高。
图片
(莫迪的支持率虽然比较高,但远不如他吹嘘得那么高)
印度股市在大选结果披露后,印度股市SENSEX 指数下跌了3%,NIFTY 指数下跌了3%,与印人党关系密切的印度阿达尼集团旗舰公司股价下跌 10%,为2023年3月以来的最大跌幅。这个结果反应的是印度经济界对于印度经济改革预期的破灭:莫迪政府在反对派势均力敌的议会、盟友分权、地方掣肘的情况下,改革难度可想而知,西方媒体鼓吹多年的“经济红利”变得虚无缥缈。
而莫迪强硬推行的民粹主义政策,更是有赖于之前对政府和议会的完全掌控,表现在印度的对华政策上,就是莫迪政府必须始终以强硬面目示人,但凡莫迪有一点同中国的和解之意,就会被印人党的支持者大肆批评为“对华软弱”。
长期以来,印度莫迪政府非常善于”吹牛“,所发布的经济数字水分很大,就如同这次莫迪竞选之前对选举结果的宣传那样。然而这次大选的结果戳破了莫迪及其印人党的虚假宣传,那么,印度经济的神话什么时候被戳破?印度虽然近些年来经济有所发展,但绝不像印人党和西方媒体吹嘘得那么强,取代中国更是痴心妄想。不久前印度媒体称印度政府正考虑放宽对中国投资的限制,这也反映出印度经济增长恐怕不如人意,所以莫迪政府才不得不将眼光转向全球经济引擎——中国。所以,印度大选以及其国内实际状况,将迫使莫迪政府今后的对华方针恐怕也无法维持不切实际的“强硬”了,只能“软硬结合”。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