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界语学会之消亡

图片
1928年8月28日《时报》刊登周泽自戕的消息。
近年来,笔者在追踪浙江江山县大革命时期的烈士周泽的事迹时,了解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世界语学会如何由兴盛走向消亡的秘事,牵涉胡愈之、周泽、徐耘阡、索非、巴金、李平心、胡毓秀等诸多沪上历史人物,至今未见有人道及,特发表此文,以资谈助。
创建人胡愈之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推广世界语的主要人物是胡愈之。胡愈之(1896—1986)于1919年发起成立的“上海世界语学会”,是世界语爱好者学习、研究、宣传世界语的群众性团体。学会创办了世界语会刊《绿光》,并举办世界语函授学校,招收世界语学员。
由于胡愈之的人格魅力以及他推广世界语的热情,在他的周围很快集聚了一些热心的世界语学者。胡愈之是个办事与组织能力极强的人。学会举办的讲习班、函授学校搞得热热闹闹的,吸引了不少有志青年加入。如江苏镇江人符恼武(1903—1932)加入学会后,很快发现,这门语言简单易学,普通人一个月就可以实现沟通无障碍。符恼武后来也加入了上海世界语学会,成为学会的执行委员。
1925年学会建立上海世界语图书馆,开设上海世界语书店,给当时学习世界语的各界人士很大的帮助。
从1925年开始,上海世界语学会开办了世界语夜校、星期学校和函授学校,由胡愈之、索非、陈兆瑛、蒋爱真、王鲁彦、郭后觉、孙义植、陆式楷、盛国成、徐耘阡等人任教。
1927年3月,周泽应约驻学会办事。1928年1月,胡愈之流亡法国。
地下党人周泽
1927年3月,刚走出监狱的地下党人周泽,加入上海世界语学会。
周泽(1900—1928),浙江江山人。1922年在杭州的浙江法政专门学校,受进步教授安体诚和于树德等共产党人的影响,参加了中共杭州市委所领导的“五卅运动杭州后援会”的活动。1925年夏,安体诚、于树德因领导杭州的五卅运动被解聘,周泽又参加驱逐校长凌士钧的斗争。周泽等13人被省教育厅开除学籍。由全国学联负责人李硕勋介绍,党组织安排张崇文、黄文容、周泽等四人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继续学习。同样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而转读上海大学的学生有秦邦宪、杨尚昆、何洛、匡亚明等。
1922年10月23日成立的上海大学,是在当时国共合作的大革命背景下,由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合作创办的一所大学,也是中共创办的第一所大学。上海大学的校务工作主要是由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人所主持。周泽于1926年1月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在这里选修了世界语,加入了共产党。胡愈之安排其任上海世界语学会常务委员,常住会内,兼任世界语学会附设之世界语函授学社教员,批改课卷,办理杂务。
1928年5月23日,因赁居世界语学会的江西人李圣悦(即李平心)胡毓秀夫妇,以共产嫌疑而被淞沪警备司令部拘捕,周泽因一同居住,也同时被捕,入龙华监狱。经多方营救,直至7月底,始审明无罪,交保出狱,但因重病在身,直接转红会总医院就医。周泽住院后虽经治疗症状见轻,但终因久羁狱中,兼以病重,于其最后一晚,神经开始错乱,将茶壶击破,取碎片将面部刮破,血流颇多,于1928年8月19日逝世。
“独力支持”的徐耘阡
周泽结识胡愈之,则是由于其朋友、世界语学者徐耘阡的介绍。徐耘阡(1907?—1937),浙江余姚人。曾在开明书店、神州国光社任职。是《民国日报》发表《人权保障宣言》的43位署名者之一,创造社出版部“小伙计”九成员之一。鲁迅发起的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的发起人之一。1926年5月到上海,任世界语函授学校教员。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徐耘阡参加过街垒战斗,1937年病故。
徐耘阡是上海世界语学会开办的世界语夜校、星期学校和函授学校的教员,使用的教材《世界语函授学校课本》(第一册到第八册)也是胡愈之与他合编的。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胡愈之目睹商务印书馆所在地宝山路上革命群众惨遭屠杀,血流遍地的情景,当即起草抗议信,联名郑振铎等6位正直知识分子,在《商报》上公开发表。迫于国内的白色恐怖,1928年1月,胡愈之流亡法国。
1928年,先有1月胡愈之流亡,后有8月周泽牺牲于医院,接连两起重大变故,因为其他教员都是兼职,无人主持日常事务,上海世界语学会便陷入危机,此即一丁《关于鲁迅的随想》中所说,“徐耘阡是个世界语学者,有个时期,他独力支持世界语学会”的由来。(《鲁迅研究动态》,1988年11期)接着徐耘阡因与谢旦如等合办“西门书店”离开学会,由索非勉力支撑,直到另一个世界语主将巴金回国。
索非与巴金
1920年冬天,上海世界语学会创立不久,在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读书的巴金,给胡愈之写了一封信,请教世界语问题。在胡愈之回信的鼓励下,他一边学习,一边撰写文章,为世界语的传播摇旗呐喊。
1927年1月,巴金离开上海前往法国留学。1928年初秋,胡愈之与巴金在巴黎会面并长谈。
1928年12月初,巴金结束了他在法国近两年的留学生活,从法国回到上海。朋友索非介绍巴金到学会去住了十多天。巴金后来租房与索非同住。
此时周泽已牺牲,胡愈之还在法国,在学会管事的人是索非,巴金经索非介绍加入上海世界语学会,并任上海世界语函授教员,以后又当选为上海世界语学会理事和常务理事,任期到1932年。巴金接手的正是周泽的工作。
1932年上海 “一二八” 抗战之后,上海世界语学会的会所宝山路鸿兴坊75号连同世界语书店毁于炮火,会务陷入停顿。随后巴金因专事文学创作等诸多原因而拉开了与世界语的距离,上海世界语学会因巴金于1932年1月合同期满去职而宣告消亡。
吴拯修
责编 刘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