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儿慈会“配捐”诈骗风波:警惕慈善被挂羊头卖狗肉

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
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据民政部网站6月11日消息,针对群众举报和媒体反映的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儿慈会”)有关问题,民政部成立调查组开展了全面调查,并依法依规进行了严肃处理。
中华儿慈会成立于2010年,是具有民间性质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一家顶着“中华”字号的公益组织,竟然被曝出以“配捐”名义骗走近千万来自患儿家庭的救命钱,舆论为之哗然。面对汹汹舆情,儿慈会表示柯某孝不是该会工作人员,只是在该项目河北廊坊地区合作机构中当过短暂的志愿者,儿慈会从未委托柯某孝个人为9958儿童紧急救助项目筹集资金,也并未收到网传的1000万元资金。
一位“志愿者”就能轻松卷走千万救命款,这样的回应实难令人信服。9个月后,民政部的通报终于解答了公众的疑问。通报称,柯某孝曾作为患儿家长接受过儿慈会救助,从2022年11月起参与儿慈会9958儿童大病紧急救助项目廊坊救助站相关工作。2023年6月至8月,柯某孝私自以“儿慈会9958项目”的名义向患儿家长筹集资金,骗取患儿家长钱款近千万元。2023年9月,因涉嫌诈骗,柯某孝被采取强制措施,目前案件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个曾经慈善救助的受益者,居然利用慈善机构来行骗需要救助的受害者,真是无耻之极。此事件暴露出的儿慈会内部管理不规范、9958项目操作违规等问题,更不容等闲视之。据悉,早在2020年,9958项目就曾因“吴花燕事件”陷入舆论风波,涉及募捐疑似超额、100万元捐款去向不清、受助人超龄等问题,被民政部责令改正。儿慈会承诺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各项救助工作,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既然如此,何以又闹出更严重的“柯某孝事件”?
经进一步调查,儿慈会还存在未按规定的业务范围进行活动、未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等违法情形。这些被暴露出来的乱象,又该如何解释?
打着慈善旗号,干不善之事,严惩不贷方能大快人心。民政部重拳出击,彰显了维护慈善事业公益性、纯洁性的坚决态度,赢得了舆论的称赞。但是,要想让慈善事业不被“玷污”,不能止于个案式处理,还需要进一步探究“配捐”诈骗风波背后所存在的诸多深层次问题。
据媒体报道,9958项目的各地方团队是一种“加盟”模式。慈善不是生意,搞“加盟”是不是有悖公益的初心?如果出于现实需要,又该如何完善对地方“加盟”团队的监管?
还有,所谓的“配捐”,本身也涉嫌违规。“配捐”原本是指普通公众为公益项目捐出一笔钱,慈善机构或者企业就“搭配”着也捐出一笔钱,以此来吸引公众参与公益活动。但是,诱导患儿家庭将自己的钱(包括借来的资金)拿出去做为筹款来换取配捐的方式,并不符合法律所定义的慈善捐赠概念。求助者家庭通过参与“配捐”来获得捐款,不仅是违规行为,并且容易被骗。2021年,湖北、广西、北京等地多个白血病患儿家庭反映遭遇慈善“配捐”骗局,自筹的数十万元善款配捐后难以追回。
亡羊补牢,时犹未晚。民政部依法严肃处理儿慈会,不是限制打击,而是为了更好地规范民间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希望其他公益慈善机构能深刻汲取教训,引以为戒,让慈善事业更加透明公开,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