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桐乡市:丰盈城镇绿色,提亮发展成色,开启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新篇章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徐文罡 通讯员 杨莎
6月12日下午,全省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工作交流会在温州平阳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高质量推进美丽城镇建设的有关决策部署,围绕全省美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开展交流。
会上,桐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黄明华以《丰盈城镇绿色,提亮发展成色,桐乡执此“青绿”开启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新篇章》为题作交流发言。
图片
桐乡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河网密布,清溪绕城,绿意盎然,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花地面、文化之邦”,拥有“菊乡、古镇、市场、名人”四张金名片。近年来,在省美丽城镇办和市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桐乡已全面完成新时代美丽城镇创建工作,逐步形成了以“世界名镇”乌镇、“时尚小镇”濮院、“融杭重镇”崇福、“工业强镇”洲泉等中心镇为龙头,其他小城镇各具特色、联动发展的生动格局,获评省、嘉兴市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优秀县市,2017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以及2020年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现场会分别在乌镇镇与濮院镇成功举办。
当前,桐乡锚定“先行示范”的目标要求,紧扣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永久举办地等鲜明的桐乡标识,正提速推进新一轮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工作,以“五个现代化”为牵引,以绿色为基、以民心为核,在加“数”护绿中,打造美丽城镇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的“桐乡路径”。截至目前,桐乡市累计建成绿道212.12公里,全市建成公园绿地118个,总面积332.16公顷,逐步打造了多元包容、全龄友好、富有亲和力的绿色城镇共享空间。
坚持全域绿化,统筹运营管理
一是下好绿化建设“一盘棋”。过去,桐乡绿地布局系统性不足,存在服务盲区,公园绿地作为历史文化载体和展现桐乡特色的作用尚未凸显。近年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规划引领,依据桐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经过广泛调研,先后编制完成《桐乡市生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桐乡市城市生态修复规划》《桐乡市海绵城市规划》等,根据区位和产业优势,形成了科学分工、合理布局、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区域绿化协调发展新格局,逐步建立了规划建设、运维管理和提升改造的良性机制。二是聚焦养护管理增效能。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改革养护管理机制,成立桐城委、桐城集团,主导城市绿化建设,实行“建管分离”体制,深化市区绿化养护一把剪刀,做到“成熟一块,移交一块”。制订出台城市绿线、古树名木保护、绿化项目建设和管理、园林植物常见虫害防治等制度和措施,实行“绿色图章”审批制度,加强古树名木和后备资源保护,所有古树名木一一造册,古树名木保护率达100%。三是植入运营前置“新理念”。以群众需求为基础,全面统筹前期调研、规划设计、功能定位、品牌建设、营销推广等全链条工作,结合周边环境配套,突出户外运动、社群社交、儿童乐园等各类主题侧重,探索功能复合多元的“公园+”路径。如凤凰湖湿地公园充分考虑群众对公园开放共享的需求,多次开展环湖健身跑、文明集市、梧桐树下凤凰湖音乐节等主题活动,让居民在家门口实现“草坪自由”。
坚持精品建设,提升绿地品质
一是打造一园一品“金名片”。我市因地形地貌原因,在园林景观建设方面没有先天优势,因此自2014年起就确定了“小而精、惠而实”的建设原则,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打造精致实用的街心公园。以“因地制宜,一园一品”为设计原则,聚焦“康、宜、文、绿”特色,综合考虑公园绿地与周边的城镇肌理吻合程度,在植物配置上讲究“主次分明,草木皆趣,春花秋叶,夏绿冬景”,并融入人文元素,相继打造了以百年古楸树为中心的逢吉园、以紫藤为主题的蕴华园、以落叶树种为主题的待秋园等一大批具有辨识度的口袋公园。二是擦亮串珠成链“新底色”。我市绿道建设属于后起之秀,前期在“量”上存在短板,那就在“靓”上以短补长,为此在建设前就明确了突出亮化提升和增加服务功能这两点。如“两河一湖”北港河段景观绿道路面宽度仅在2米左右,但它将沿岸的滨河广场、健身设施、城市驿站串联起来,增设了供市民休息的长椅,不论是沿岸景观、公共设施还是绿化带,都有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精致感。依托实施“项链工程”,各镇街道以“两河一湖”建设为样板,根据实地需求进行绿道规划。如濮院镇实施幽湖公园、毓子港绿地等绿化项目,成功打造濮院大道、滨河大道等10余条“林荫路”,串联起了具有桐乡特色的生态长廊。三是突出人文冠名“新思路”。我市将“风雅桐乡”有机融入口袋公园建设当中,通过成立口袋公园命名委员会,采用桐乡历代名人的名、字、号,完成命名和图册修编,如“文柏园”“之振园”“敏学园”等,既能让广大市民更好地了解桐乡历代名人,也能增添桐乡人文景观。同时专门设计制作了以中式印章原型为概念的口袋公园名称及简介石碑,以及专属LOGO,形成了能驻足、能阅读、能示范的桐乡新场景。
坚持绿色发展,助力共富共美
一是开启数字赋能“新赛道”。开发桐乡市智慧园林云平台,经过对桐乡市绿化静态测量数据的排摸整合、内业处理,初步建立园林绿化空间信息数据库,整合勾画“园林绿化一张图”,实现建成区绿地现状信息查询、口袋公园查询、海绵城市概况等功能,提高了城市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建立养护监管闭环机制、标段管理标准制定和考核评价、涉绿一件事快速审批等平台应用,畅通了部门间数据信息交换共享渠道。二是探索绿化废物“新生态”。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积极探索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模式。前期通过绿化修剪运输补助等形式,引导全市绿化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置。通过建立全市清运机制及智慧监管平台,加快推进濮院镇固废转运综合体打造,优化再生资源产业化布局,助推再生产品市场培育,切实提高了废物的资源化、无害化水平。目前,桐乡市已培育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企业3家,每年共可消化处理20万吨园林绿化废弃物、大件木质垃圾等。三是做好绿色富民“大文章”。桐乡现代化农业特色突出,基本形成了粮食、杭白菊、蔬菜、水果、畜禽、蚕桑、水产、花卉等八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格局。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41.2亿元、农业增加值26.4亿元。共富大棚、共富鱼塘、共富羊棚等一系列共富载体在桐乡遍地开花。我市还率先探索以镇域为单位的农村创业平台建设,形成“一镇一平台一方案”孵化体系,现已建成了一大批优秀农创载体。如崇福农创园作为全国农创先行区,建成了年产400万株蝴蝶兰基地和年产50万盆绣球花基地,年繁草花突破1000万株,成为浙北地区重要的鲜花生产优势区,成功获评全国首批“星创天地”,目前设施大棚面积845亩,引育高档花卉、精致盆栽等创业主体51个,园区产值超1.5亿元。
下一步,桐乡将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围绕绿色发展,持续深化“千万工程”,聚力“两个先行”,力求圆满完成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阶段性任务,为小城镇建设提供更多桐乡经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