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0年,移植运动会重回中国器官移植发源地,354名器官移植康复者在汉参赛致敬捐献者

极目新闻记者 赵雪纯
通讯员 童萱
摄影记者 王永胜
“暴走妈妈”陈玉蓉捐肝15年后,带着儿子一同作为志愿者,为患友运动员们加油;52岁的王伟骑行1300多公里,从甘肃甘谷县来到武汉,报名参加移植运动会;67岁的凌汉生一次不落地参加了每一届运动会,今年又站在团体项目的赛场上……6月12日,来自湖北、江苏、甘肃、新疆等21个省市区的354名器官移植康复者齐聚武汉,参加第八届中国移植运动会,他们希望让器官捐献者的家属们看到,大家重生后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
图片
运动会开幕式
全国354名器官移植患者在汉比赛
12日上午,在同济医学院体育馆,一场特殊的运动会正式开赛。来自全国21个省市区的354位运动员在赛场上竞争激烈。很难看出,他们都是曾经接受过器官移植的患者。
67岁的凌汉生报名参加了两人三足和拔河比赛。2000年,他因为尿毒症在同济医院接受了肾移植手术,但术后出现了严重的排斥反应,住院一个多月才回家。凌汉生说,他年轻时喜欢运动,为了让自己尽快恢复状态,他按照专家的建议,出院后开始慢慢恢复运动,先从慢跑锻炼开始,再游泳提升体能。
2004年,听说同济医院的专家发起举办了第一届移植运动会,他便积极响应,拿下了当年的游泳比赛冠军,此后的每一届运动会他都不曾落下。从青年组到老年组,67岁的凌汉生作为运动员依旧很兴奋,也难掩感激之情。“我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捐献的逝者,可以说,大家都是带着两个人的生命活着。”凌汉生说,他希望通过运动会的方式,让更多的捐献者家属看到充满活力的他们,给捐献者家属一些安慰。因为是他们的大爱无疆,给了众多器官衰竭患者新生的希望。
运动会开幕式现场,一位骑行通过主席台的运动员引起观众的热烈掌声,他叫王伟,今年52岁。为了参加此次运动会,他历时8天、跨越1300公里,从甘肃甘谷县骑行来到武汉,报名参加了乒乓球项目。2008年,王伟因严重肝硬化接受了肝移植手术。“我还能活着就无比幸运,所以每一天都是最美的。”王伟说,住院期间的病痛让他感触良多,还有太多的人还在等待救命的供体,他便想以现身说法来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器官捐献的队伍中。
“器官移植康复患者通过训练,是可以和健康人一样生活的。”王伟表示,他以前从不运动,但在术后半年开始爬山、慢跑,最终发现了骑行的乐趣。此后,他在长途骑行时,会到全国各地宣传器官捐献,而骑行参加移植运动会也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路上,面对不了解的人,他会把器官捐献和移植当作医学常识来科普。他也会和陌生人展开讨论。他说:“我想让大家知道有这么一群人,因为捐献者而重生。”
图片
凌汉生
图片
王伟(左一)骑行千里来汉
怀感恩之心,他们享受重生后的每一天
在运动会报到处,“暴走妈妈”陈玉蓉和她的儿子叶海斌成为焦点。现场,两人作为志愿者,引导各个队伍签到并发放宣传单。
2009年,当时已55岁的陈玉蓉,在211天内每天暴走10公里,成功减重20斤,并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医院外科系主任陈孝平团队的帮助下捐肝救子。2009年,楚天都市报独家报道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暴走妈妈”陈玉蓉因此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如今,70岁的陈玉蓉神采奕奕,她笑着说,“孙女今年刚参加完高考,我算是正式退休了。”目前,儿子叶海斌身体也不错,陈玉蓉也能安享晚年,“安静地享受生活,是最幸福的事情。”
“听说今年的运动会在同济医院举办,我第一时间给自己和儿子报名当志愿者,来现场为运动员服务。”陈玉蓉说,她和儿子常怀感恩之心,希望能多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回馈社会。
9岁男孩小穆(化名)来自新疆库车,他是此次运动会中年龄最小的运动员。2023年初,他和新疆喀什的“老乡”、10岁男孩小海(化名)分别接受了亲属间肝移植,经过恢复,目前两人都已返校开始正常的学习生活。听手术专家说有移植运动会,家长第一时间帮他们报名,他们一起来武汉参加两人三足等团体项目。
“武汉是我们去过的最远的城市,这次来看了黄鹤楼和长江大桥。”小穆和小海的家长说,这一年多来,孩子恢复得很好,趁着运动会也带他们来武汉看看,“现场看到器官移植康复者恢复得这么好,当家长的也对两个孩子的未来更加有信心。”
据了解,“中国器官捐献日”主题宣传活动已连续举办8年,而我国的移植运动会已有20年。今年5月1日,《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正式施行,旨在建立更加高效、透明、公平的器官捐献移植体系。
图片
“暴走妈妈”陈玉蓉(左一)与儿子一起担任志愿者
移植运动会重回中国器官移植的发源地
“武汉是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源地。”原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第四、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实教授介绍,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相继建立了包括肝、肾、胰腺、胰肾、心脏、心肺、小肠、肾上腺、胰岛移植等各种动物的移植手术模型,揭开了我国器官移植的序幕;20世纪70年代,中国器官移植之父、同济医院夏穗生教授用130只大型动物的实验,打开了中国器官移植的大门;从1977年中国器官移植的开始,到2010年提倡公民器官捐献,我国的器官移植经历了移植技术成熟、亲属捐献兴起和公民死亡后器官捐献三次浪潮。
截至目前,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累计超过678万人,实现人体遗体器官捐献5.3万例,捐献器官超过16万个。截至2024年1月,湖北省累计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27.3万余人,累计实现人体器官捐献4247例,成功挽救了1.3万余名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生命。“但目前我国的每百万人口的器官捐献率为4.58%,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陈实教授呼吁,希望建立更完善的患者术后随访系统,尽量延长移植患者器官功能的维持时间。
“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同济医院在中国器官移植发展浪潮中,始终处于领跑地位。”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陈知水介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创造了诸多生命奇迹,如联合移植(胰肾、肝肾、多器官联合)、跨血型肾移植、高致敏患者肾移植和多次移植。其中,胰肾联合移植和肝肾联合移植患者有功能的存活均超过20年,单次移植存活时间最长的肾移植受者为38年,2000年以来肾移植受者1年、5年、10年存活率分别为98.2%、91.1% 和74.2%。这标志着中国器官移植事业无论是数量与技术,都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此届中国移植运动会重回诞生地,寓意着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将由此再出发、再发展。”同济医院党委书记唐洲平表示,作为中国器官移捐献与移植事业的推动者、参与者、见证者,同济医院将不断呼吁全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的发展,帮助移植受者重新树立生活的勇气与信心,助力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再创新的更大的辉煌。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