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张丽萍:手捻银针守“医”心

  把脉问诊、开具处方、为患者抓中药、扎银针,多少群众在她的精心诊疗下解除了病痛。她的卫生室外,总是排起长长的求诊患者,这位乡村医生就是张丽萍。
  小雨初晴的芦川村,空气清新。“我们六个是永仁县猛虎乡的,结伴来找张医生看病。张医生的针灸技术非常高,瞧好了好些病人,我们是慕名而来。”卫生室外,前来看病的患者很多。
图片
  今年44岁张丽萍,18岁就跟父亲张开壹(大姚县彝族医药名医)学习彝族医药,从事彝族医药的识别、采集、加工、应用。在父亲身边看诊学习,采集、加工、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中药学》基础。2000年7月,从楚雄州卫生学校毕业后又到云南省昆明医学院临床专业学习。2010年12月,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
  父亲的传授、专业的培训、自己潜心的钻研,使张丽萍的医技渐长,特别是在中彝医疗、中医针灸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她酷爱针灸,将传统针法结合临床实践运用,总结出一套自己行之有效的针灸技术。慢慢地,慕名前来找她看病、寻医问药的省内外的患者越来越多。
  2018年,张丽萍成为楚雄州第五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学)代表性传承人。当选为大姚县第十六、十七、十八届人大代表。至2024年,张丽萍已担任人大代表13年,被县人大表彰为“好代表”。
  张丽萍深知,中医博大精深,学无止境,要当好基层群众健康的“守护神”,必须要有过硬的医疗技术、有医生的仁心仁术。这个信念,她铭记于心,外化于行。
  张丽萍说,“乡村医生也要专业、也要勤学。”2016年,张丽萍在北京参加了曾任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副所长蔡德亨教授的“蔡氏头排针”治疗培训,在增长针灸技艺的同时,让她进一步看到了针灸这一中华医疗瑰宝的神奇魅力。此后,她积极参加中医学术研讨、比赛,曾获北京善医行第一届中医知识竞赛中获“中医技术能手奖”,也让她传承中医的信心更足了。
图片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17年,张丽萍在参加县人代会代表讨论时,一名代表突然喊头疼得厉害。紧急情况下,她立即拿出随身携带银针为其施针。5颗银针捻下去,这名代表就说头不疼了。这个场景,被当时在大姚县挂点的北京中医药大学领导看到了。随后,她被选派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进修,接受更加系统的针灸技术学习培训,使她对针灸理论知识的掌握、实际操作技术运用又更上一层楼。
  乳腺小叶增生患者李学凤,通过张丽萍的中医热敷法,5厘米的增生全部康复。殷福慧,一名患脑瘫的三岁半小女孩,家人为其治病,多方求医不见好转。张丽萍用针灸治疗,现已会走路了。患者李家顺,三叉神经痛多年、顽固性失眠,张丽萍为其施针后,五年没有复发......“妙手仁术除病痛,德高艺精解患忧”“一根银针治百病,医德高尚暖人心”……村卫生室里,一面面锦旗,无声地诉说着患者对张丽萍的感激之情。
  作县人大代表,张丽萍努力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积极反映群众意见、呼声,坚持为社会治理建言献策。她提出的“解决爱心水窖资金补助问题”“实施芦川石桥到三关机耕路硬化建议”“在芦川村委会石桥公路旁建公交站台或停车场的建议”等多个建议,得到了承办部门的办理和落实,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群众都把她当作自己的“代言人”。
  在乡村医生这个岗位上,张丽萍成为了群众健康的“守门人”。在人大代表这个舞台上,她演绎着自己精彩的人生。
  云南网通讯员 张从华 赵志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