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为什么到处都挂土耳其国旗?是土耳其的殖民地吗?

图片
土耳其是中东人口最多、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按照土耳其官方叙述,土耳其人历史上是突厥人的后裔。
全世界突厥语系国家共有6个,分布在西亚、中亚和外高加索。突厥语系人口共有2亿,土耳其人口8500万(土耳其人约占70—75%),是突厥国家中人口最多的一个。因此,土耳其一直以来以”突厥国家的老大哥“自居。
图片
▲突厥语系(绿色)国家分布:包括蓝色右下角的土库曼斯坦
2009年,在土耳其的倡议下,土耳其和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成立了突厥国家组织(土库曼斯坦为观察员国)。
图片
▲突厥语国家的视频会议,第三排中间为组织者土耳其,第二排最右为阿塞拜疆
在众多“突厥国家”里,阿塞拜疆被认为是和土耳其关系最近的一个。在阿塞拜疆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见土耳其和阿塞拜疆的国旗同时挂着。
图片
▲在阿塞拜疆的街头,到处都挂有土耳其国旗
这种“到处悬挂他国国旗”的做法,在世界其他国家地区都是比较罕见的。但土阿双方这样形容两国的关系:“两个国家,一个民族。”
长期以来,两国关系都是相互支持。比如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在纳卡问题的争议。土耳其多次表达了对于阿塞拜疆的支持。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表示:”土耳其坚持两个国家(指土耳其和阿塞拜疆)一家人,继续加强与阿塞拜疆兄弟的合作。”
图片
▲土耳其、阿塞拜疆总统发表舒沙宣言
那么,在众多突厥语国家中,为什么阿塞拜疆和土耳其关系最近?阿塞拜疆和土耳其的这种超越国家间的兄弟关系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同一民族,不同命运
突厥人起源于长城以北的蒙古高原地区。长城以北的自然地理以温带草原为主。历史上长期是游牧民族的地盘。
秦汉时期,匈奴是蒙古高原最强大的一支。公元160年,在东汉的持续打击下,匈奴人撤出了蒙古高原。匈奴的下落一直以来是个谜。
图片
▲长城以北游牧民族:匈奴
匈奴撤出后,蒙古高原地区被多个游牧民族轮番统治。公元6世纪时期,突厥人崛起,成为了中原王朝的主要祸患。
图片
▲突厥民族崛起,在唐朝打击下不断西迁
此时的亚欧大陆西部,主要有两大帝国——波斯萨珊王朝(拜火教)以及东罗马帝国(基督教的分支东正教)。
波斯帝国北方地区靠近里海的地区被称为“阿塞拜疆”,直译过来就是“火的土地”。因为该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因地壳运动的影响,外泄的天然气遇氧燃烧,形成了类似于火焰山一般的火焰。
图片
▲阿塞拜疆地区的天然气燃烧,阿塞拜疆得名火焰
公元8世纪时期,突厥在唐朝的打击下退出蒙古高原,迁徙到中亚地区。此后,突厥民族在唐朝以及兴起于蒙古高原占据西域的回鹘部落的持续打击下,慢慢西迁至亚欧交界处的中亚、乌拉尔山地区。
与此同时,西亚也经历了国家间力量的重组。
公元7世纪时期,麦加的穆罕默德(哈希姆家族)创立了伊斯兰教,以伊斯兰教为纽带,统一了阿拉伯半岛诸部落。此后,阿拉伯人建立了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国。
公元650年,阿拉伯帝国灭亡了波斯萨珊王朝,导致波斯人皈依了伊斯兰教。
图片
▲阿拉伯帝国灭亡波斯
阿拉伯帝国建立之初,帝国和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去世。关于继承人问题,伊斯兰教分离成两派——逊尼派(长老继承)和什叶派(血统论)。
多数阿拉伯人选择了逊尼派,波斯人则选择了什叶派。
图片
▲伊斯兰教分离:波斯人皈依什叶派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和突厥人的西迁几乎同时进行。公元9-10世纪时期,突厥人从中亚迁徙到里海东岸附近。阿拉伯帝国经过多次扩张,土地一度扩展到中亚地区,囊括了突厥人的土地,突厥人成为了阿拉伯帝国的臣民。
受阿拉伯帝国的影响,突厥人亦皈依了伊斯兰教。
公元10世纪时期,突厥人的一支塞尔柱人西迁至高加索南麓,里海西岸定居。
与此同时,阿拉伯帝国因为内部争权夺利,逐渐走向衰落。
公元11世纪时期,塞尔柱人推翻了阿拉伯帝国在外高加索的统治,建立了地跨东至兴都库什山脉,西至小亚细亚半岛东部的塞尔柱帝国。西亚呈现了塞尔柱和阿拉伯对峙的局面。
图片
▲塞尔柱帝国
塞尔柱帝国占领伊朗高原北部,是阿塞拜疆地区突厥化的开始。
居住在阿塞拜疆地区的突厥人以阿塞拜疆作为自己的族名。
随着塞尔柱帝国的扩张,部分塞尔柱人迁徙到小亚细亚半岛的东部。居住在小亚细亚半岛的塞尔柱突厥人就是今天的土耳其人的前身。塞尔柱人迁到小亚细亚半岛后,逐渐与东罗马帝国接壤。塞尔柱人不断袭击东罗马德国,蚕食东罗马的领土,实现领土扩大。
公元1195年,塞尔柱帝国来自中亚的突厥人国家花剌子模灭亡。与此同时,蒙古高原地区崛起了新的民族——蒙古人。
公元13世纪时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此后,蒙古帝国开启了向西扩张的进程,征服了中亚草原,占领了突厥人的土地。
蒙古人西迁到中亚后和当地的突厥人通婚。与突厥人通婚的蒙古人逐步突厥化,形成了中亚的突厥语民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和土库曼族。
哈萨克族和乌兹别克族的蒙古化程度最深。哈萨克斯坦把蒙古帝国的缔造者成吉思汗作为本国象征。乌兹别克斯坦将蒙古人帖木儿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
图片
▲乌兹别克斯坦街头的帖木儿雕像
此后,蒙古帝国一路向西扩张,占领了东欧平原、两河流域。公元1258年,阿拉伯帝国被蒙古帝国所灭。
随着阿拉伯帝国的覆灭,伊斯兰世界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
蒙古帝国占领阿拉伯帝国的领土时间并不长。随着蒙古帝国的退出,曾被灭国的塞尔柱突厥人逐渐发展壮大。
13世纪时期,塞尔柱人的一支在伊朗高原北方建立短暂政权,首府为里海西岸的巴库。这是阿塞拜疆国家的前身。
西迁到小亚细亚半岛的塞尔柱突厥人,即土耳其人,建立了罗姆苏丹国。
图片
▲罗姆苏丹国
土耳其人和阿塞拜疆人都是突厥人的塞尔柱部落后裔。土耳其语和阿塞拜疆语同属于突厥语系的乌古斯语支。
随着蒙古帝国的西征,乌兹别克人和哈萨克人既有蒙古人特征,也有突厥人特征。土库曼人虽然最大程度保留了突厥人的特征,但多多少少也被蒙古化。
距离蒙古帝国统治中心最远的两个突厥民族土耳其人和阿塞拜疆人是当中为数不多的没有被蒙古化的突厥民族。
虽然土耳其人和阿塞拜疆人没有被蒙古化,当两个民族却在后来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公元13世纪,塞尔柱突厥的首领奥斯曼一世在小亚细亚半岛建立政权,即奥斯曼帝国。
图片
▲奥斯曼一世
此后,奥斯曼家族的子嗣经历了一系列军事改革,建立起强大的军队,为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奥斯曼帝国开启了向欧洲、非洲和亚洲扩张的步伐。
1453年,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灭亡了东罗马帝国,占领其首都君士坦丁堡作为其首都,即伊斯坦布尔。
图片
▲奥斯曼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
随后,奥斯曼帝国一路北上,占领几乎整个巴尔干半岛。让基督教的大本营——欧洲为之震惊。
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也在向北非、西亚扩张势力,占领两河流域地区。
就在奥斯曼帝国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帝国之时,其东部的波斯人逐渐完成了民族统一,完成复国。
公元16世纪,波斯人在萨菲王朝的带领下,逐渐统一了伊朗高原。建立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波斯第三帝国。这是波斯被阿拉伯帝国灭亡后,时隔800年再次成立的帝国。
图片
▲波斯萨菲王朝创立者
里海沿岸长期以来是波斯人的势力范围,所以波斯复国后很快就把北部高原和里海纳入自己的版图。
波斯帝国统治时期,土耳其人和阿塞拜疆人这对同属于突厥塞尔柱部落的后裔开始出现分化。
波斯帝国境内,波斯人是第一大民族,占据约60%的比重。阿塞拜疆人则占据30%的比重,是波斯帝国的第二大民族。阿塞拜疆人受波斯的影响,多数皈依了伊斯兰教什叶派。
土耳其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多数信仰逊尼派。
土耳其语和阿塞拜疆语同属于突厥语系的乌古斯语支。
图片
▲土耳其语(红)、阿塞拜疆语(绿)和土库曼语(橙)同出于乌古斯语支
阿塞拜疆语是突厥语的一支,但受波斯文化的影响,加入了很多波斯语词汇。阿塞拜疆人逐渐被“波斯化”。
土耳其语则保留了更多的突厥语的特征。
图片
▲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的火焰塔,就是阿塞拜疆波斯化的标志
奥斯曼帝国也把目标放在外高加索地区。奥斯曼帝国希望统一突厥部落,即阿塞拜疆地区,实现土耳其人和阿塞拜疆人的统一。以此达到称霸西亚的目的。
这就意味着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两个伊斯兰帝国必有一战。
从公元17到18世纪,奥斯曼帝国和波斯进行了多个世纪的斗争,始终未能占领外高加索南部的突厥人聚居区,即阿塞拜疆。
1639年,奥斯曼帝国和波斯签署了《祖哈布条约》。奥斯曼帝国和波斯的范围大致划分在阿勒山和底格里斯河之间。
伊朗高原北方的阿塞拜疆人被波斯第三帝国统治。
图片
▲波斯人占领了阿塞拜疆地区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波斯和奥斯曼帝国相继陷入衰落。波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都遭遇北方俄国入侵。
俄国自17世纪一直在寻找出海口和天然的地理屏障。里海、黑海和高加索地区就是俄国扩张的目标。
俄国为了夺取进出印度洋的海岸线,不断发动对波斯的俄波战争。沙俄于1828年和波斯签订《土克曼恰伊条约》,将波斯北部、高加索以南地区割让给俄国,包括阿塞拜疆地区北部以及东亚美尼亚地区。
图片
▲俄国通过俄波战争,占领北阿塞拜疆
条约签订使得阿塞拜疆人遭遇分离。南部的阿塞拜疆人归于波斯,北方的阿塞拜疆人归于俄国统治。
土耳其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一样命途多舛。
俄国为了夺取黑海、地中海的温暖港口,从1676到1878年的200年里,俄国发动了10次对奥斯曼帝国的俄土战争。
1774年,俄国在第六次俄土战争中强迫奥斯曼帝国割让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地区和刻赤海峡的控制权,如愿打开了通往黑海的出海口。
图片
▲俄国通过俄土战争,占领黑海
在俄国支持下,巴尔干的诸多基督教民族相继独立。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领土面临清零的危险。
俄国的野心不止于此,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扼守地中海进出黑海的唯一通道土耳其海峡,俄国希望肢解奥斯曼帝国,占领土耳其海峡,获得地中海进出黑海的海岸线。
英法等列强不希望土耳其海峡沦入到俄国人手里。因此,极力阻挠俄国占领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在英法等国的联合干预下,俄国侵占奥斯曼帝国首都始终未能成行。
与阿塞拜疆人被异族统治不同,土耳其人建立了自己的帝国奥斯曼帝国。即便遭遇列强入侵,奥斯曼帝国依然可以利用列强矛盾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保住土耳其人的基本盘。
图片
▲1913年,奥斯曼帝国保留了土耳其人区域
二、短暂的交往
俄国200年内发动十次俄土战争使得俄国和奥斯曼帝国关系十分紧张。
俄国是一个东正教(基督教分支)国家,阿塞拜疆人多数信仰伊斯兰教,是外高加索地区的伊斯兰教民族。
为了打压阿塞拜疆人,俄国扶持同样信仰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打压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塞拜疆人。阿塞拜疆人和俄国的矛盾十分尖锐。
奥斯曼帝国也是民族(土耳其人和其它少数民族)、宗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关系复杂的国家。欧洲地区相继独立后,土耳其对于境内的(西)亚美尼亚人、库尔德人的迫害加深。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和德国、奥匈因为巴尔干半岛问题,矛盾重重。这使得欧洲逐渐走向了战争的边缘。
1914年一战爆发,奥斯曼帝国加入了德国主导的同盟国阵营,对俄国所在的协约国阵营作战。
图片
▲一战军事集团
奥斯曼和俄国陷入了战争困境。
从1915到1917年,陷入战争困境的奥斯曼帝国对于境内的亚美尼亚人进行种族灭绝。大约150万亚美尼亚人惨遭土耳其人杀害。
图片
▲奥斯曼帝国屠杀亚美尼亚人
俄国因为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国内矛盾日趋尖锐。尤其是外高加索地区,更是矛盾的焦点。
外高加索和俄国的矛盾主要包括宗教矛盾(伊斯兰教和东正教)和民族矛盾(俄国和外高加索民族)。北阿塞拜疆人一直希望脱离俄国独立。
与之相比,波斯人和阿塞拜疆人(波斯境内)信仰相同。波斯长期实行宗教优先政策,阿塞拜疆人常常可以担任波斯官员的要职。因此,波斯境内的阿塞拜疆人独立意愿不如北方的强烈。
长期陷入战争泥潭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然而,资产阶级政权不顾民众退出战争的要求,依然坚持参加一战。
这引起了俄国民众的不满。1917年11月,陷入战争泥潭的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图片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为了稳固国内政局的需要,承认了外高加索三国独立。
阿塞拜疆是外高三国中唯一的伊斯兰教国家和突厥人国家。
图片
▲《布列斯特和约》,苏俄承认外高三国独立
阿塞拜疆和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土耳其人是一个民族。阿塞拜疆独立有利于奥斯曼帝国重新控制外高加索地区。因此,奥斯曼帝国迅速承认了阿塞拜疆的独立,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这是奥斯曼帝国和阿塞拜疆第一次建立外交关系。
奥斯曼帝国虽然第一时间承认了阿塞拜疆的独立。但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已经是强弩之末。1918年11月,一战结束。奥斯曼帝国成为战败国。
战败的奥斯曼帝国于1920年被迫与协约国签署了《色佛尔条约》。奥斯曼帝国丧失大约80%的领土,而且土耳其人的基本盘也要丢失。
图片
▲《色佛尔条约》,土耳其人丧失基本盘
这对于土耳其人来说是奇耻大辱。1921年,土耳其爆发了救国运动,重新占据了大批土耳其人的基本盘,《色佛尔条约》成一纸空文。
1922年,苏俄(苏联)重新控制了外高加索三国,帮助三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即外高加索苏维埃共和国。
然而,即将成立的苏联面临着西方势力干涉的危险。西方列强出于扶持土耳其对抗苏联的需要,于1923年与土耳其签署了《洛桑条约》取代《色佛尔条约》。
图片
▲《洛桑条约》
土耳其人和阿塞拜疆人同属于突厥人的后裔。外高加索苏维埃的民族,阿塞拜疆人占据多数。因此,土耳其极有可能利用阿塞拜疆人和亚美尼亚人的矛盾,干涉外高加索事务,威胁苏联南部边境。
作为新生政权的苏维埃 要想稳固南部边陲,必须要处理好同土耳其的关系。亚美尼亚人是土耳其的宿敌,阿塞拜疆人和土耳其人都是突厥语民族。亚美尼亚人信仰基督教,虽然过去有俄国(同样信仰基督教)的照料,此时他们因为人口较少,又与土耳其人关系不好,成为了政治牺牲品。
1923年,苏维埃当局把原本按照民族自决原则划给亚美尼亚的纳卡地区(亚美尼亚人占75%)划给了阿塞拜疆。
图片
▲苏联对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划分,将亚美尼亚人聚居的纳卡划归阿塞拜疆
这一划分引起了亚美尼亚人的强烈不满,它为苏联解体后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三、土阿关系
随着80年代中后期苏联经济增长缓慢。经过几代领导人的改革,都没能改变苏联经济不景气的现状,引发了社会危机。
一些原本被压制的民族矛盾被点燃并酿成了军事冲突,尤其在纳卡归属问题上。此时的苏联已经无力处理这里的矛盾。土耳其积极插手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个成员国内部事务,鼎力支持阿塞拜疆人占据纳卡地区。
图片
▲纳卡的争议
1991年,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脱离苏联独立。第一个以阿塞拜疆人为主体的国家出现在世界上。阿塞拜疆独立后,土耳其是第一个与阿塞拜疆建交的国家。
阿塞拜疆族人口最多的国家却是南方的伊朗。伊朗境内有1500万阿塞拜疆族,比阿塞拜疆全国人口都多。
图片
▲阿塞拜疆人分布,伊朗最多
然而,伊朗自1979年成立伊斯兰革命政权以来,宗教领袖是国家元首。伊朗的哈梅内伊等阿塞拜疆族占据着政坛的重要位置。
阿塞拜疆则是一个世俗国家。
图片
▲阿塞拜疆女排运动员可以不带头巾,伊朗不行
当时的伊朗因为伊斯兰革命遭到西方各国的敌视。如果冒然吞并阿塞拜疆只会使得自己更加孤立。可以说,南北阿塞拜疆已经分离近200年,文化生活差异巨大,统一已经不可能。
独立后的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因为纳卡问题,爆发第一次纳卡战争。亚美尼亚凭借着苏联时期的武器优势,占据了战场优势。阿塞拜疆则得到了土耳其鼎力支持。土耳其支持阿塞拜疆,是因为两个国家同属于突厥民族。
图片
▲第一次纳卡战争
此外,亚美尼亚和土耳其因为亚美尼亚大屠杀问题关系不佳。亚美尼亚历史上一直是俄国扶持对抗周边伊斯兰教民族的工具。
直到今天,亚美尼亚境内依然有俄罗斯驻军。这使得土耳其如坐针毡。
这更加坚定土耳其支持阿塞拜疆的念头。
图片
▲土耳其和亚美尼亚心结:亚美尼亚大屠杀(土耳其不承认)
第一次纳卡战争直到1994年5月才在俄罗斯等外国势力的调停下实现暂时的停火。短暂的停火并未改变亚阿之间的对立关系。
土耳其多次对阿塞拜疆拥有纳卡的主权表示支持,并给予阿塞拜疆尽可能的军事援助。
纳卡战争后,阿塞拜疆已经失去了对纳卡地区的控制,纳卡当地的亚美尼亚人成立“纳卡共和国”。阿塞拜疆已经无力打通从本土到纳希切万的直线通道。
图片
▲从阿塞拜疆飞地到阿塞拜疆本土,需要经过伊朗
纳希切万与阿塞拜疆本土相互分离状况,严重损害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大部分纳希切万的居民被迫外谋生。主要前往的国家就是语言、文化相通的土耳其。
大批来自阿塞拜疆纳希切万居民涌入,并适应了土耳其的生活。此后,越来越多的阿塞拜疆人愿意外出打工的首选就是土耳其。
阿塞拜疆人学习的外语,也是与他们文化相同的土耳其语。
图片
▲阿塞拜疆人和土耳其的国旗,十分相似
苏联时期,除了阿塞拜疆之外,其它突厥语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经济上都需要苏联中央的拨款。
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经济发展出现危机。土耳其则助力各突厥国家发展经济,同时亦鼓励统一的突厥国家联盟。
阿塞拜疆是和土耳其关系最近的两个突厥语国家,自然是土耳其首先争取的对象。
2009年10月,土耳其和阿塞拜疆牵头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签署《纳克希万协议》成立突厥议会,总部设在伊斯坦布尔。
图片
▲突厥国家组织的旗帜,星月为土耳其、阿塞拜疆共同所有
2020年,两国政府签署协议,简化两国国民往来,日后两国国民凭国民身份证即可入境对方国家。
2020年9月,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之间因为纳卡问题再次爆发战争。亚美尼亚与俄罗斯没有陆路联系,阿塞拜疆则得到了土耳其的鼎力支持。
图片
▲第二次纳卡战争,土耳其军队直接下场帮助阿塞拜疆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更是直言:“土耳其坚持两个国家一家人,坚定支持阿塞拜疆兄弟夺回自己的主权。“战争中,土耳其多次给予阿塞拜疆军事援助。在阿塞拜疆和土耳其的联合打击下,阿塞拜疆获得了对纳卡的绝对控制。
2020年12月10日,阿塞拜疆在首都巴库举行有3000多名官兵、150台技术装备参加的“胜利阅兵”,庆祝夺回纳卡地区。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以及土耳其的军队也应邀参加。
图片
▲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的阅兵仪式,土耳其参加
土耳其在2023年冬天遭遇地震,第一时间有四个国家给予援助,其中就有阿塞拜疆(其余三个为中日俄)。
2024年5月,土耳其和阿塞拜疆签署了新的贸易协议,这一新的贸易协议涉及能源等重要领域。
图片
▲阿塞拜疆和土耳其总统重申两国关系
如今,在阿塞拜疆的街头,到处可以看到阿塞拜疆和土耳其两国的国旗同时悬挂。
图片
▲土耳其和阿塞拜疆国旗,经常同时出现在阿塞拜疆的街头
这一切的的一切,都是土耳其和阿塞拜疆虽然是两个国家,且属于不同的伊斯兰教阵营。但同属于未被蒙古化的突厥民族的历史联系、共同的敌人亚美尼亚让两个民族在国际舞台上走在一起。
“两个国家,同一民族”就是对两国关系最佳写照。
图片
▲土耳其国旗出现在阿塞拜疆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