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打造“军事申根区”,或将事与愿违

近日,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北约正加强其东翼军事部署,旨在有效威慑俄罗斯。另据媒体报道,北约领导层正就在“军事申根区”框架内建立横跨欧洲的军事走廊展开谈判,相关结果可能在今年7月北约峰会举行之前宣布。
所谓“军事申根区”,就是效仿欧盟在民事领域的“申根区”打造的一个北约军事力量能够“自由流动”的区域。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官方文件是2017年欧盟的“军事机动性行动计划”。同年,北约出台“军事申根区”倡议,旨在简化和标准化跨境军事运输程序,解决北约在欧洲开展军事行动的物理障碍、法律障碍以及行政监管障碍。这样,当出现危机时,北约能够更加高效快捷地将军队和武器装备部署到对抗前沿。
虽然西方媒体在报道相关新闻时,多是指责俄罗斯针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让欧美不得不加快建设这一特殊机制,但也有分析在梳理历史后指出,“军事申根区”的建设与北约不断东扩有关。冷战结束后,北约经历多轮东扩,东翼边界不断延伸,一线部队部署、弹药和物资补给等任务变得更加复杂。欧洲各国标准不一的边境管控措施以及基础设施不适配战时需求等现实问题,对北约的军事机动形成了严重掣肘。为此,美国借助俄乌冲突在北约内部渲染俄罗斯威胁论,强调快速部署和调动部队的能力不仅是效率问题,而且是有效防御和威慑的关键组成部分。
这种情况下,关于建立“军事申根区”的问题在欧洲再次得到重视。今年1月下旬,德国、荷兰和波兰签署一项协议,在三国之间建立一条军事运输走廊,以提升整个欧洲的军事机动性。德国国防部国务秘书穆勒表示,这条走廊使欧洲走上了通往真正“军事申根区”的道路。今年3月开始,作为北约主导者的美国加速推动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加入“军事申根区”,以便于美军进驻这些“环北极国家”,部署防空系统,建设军事设施。
北约推进“军事申根区”建设的种种举措,背后凸显的是当前欧洲安全局势的复杂动向。随着俄乌冲突的延宕,欧洲各国的安全焦虑空前加深,防务建设的主动性明显上升,欧洲“再军事化”脚步不断加速。在此环境氛围下,打造“军事申根区”的呼声越来越高。同时,美国对欧洲这一分担防务责任的举措也乐见其成,支持北约把建设“军事申根区”作为升级对俄威慑的重要手段。
尽管欧洲国家想通过建立“军事申根区”缓解安全焦虑,但很可能事与愿违。一方面,“军事申根区”的形成,将拉高欧洲与俄罗斯对抗的紧张程度,进而加剧本已紧张的地区乃至全球安全局势。俄罗斯已明确表示,如果“军事申根区”成为现实,俄方将“作出适当回应”。另一方面,简化或取消外国军队调动的审批手续,必将导致外国军队能以更大的自由度进出国境,损害欧洲国家的主权安全。届时,诸如外国军队进出的规模、离开的期限等问题,都将成为难以控制的因素。一旦未来爆发冲突乃至战争,这种开放通道的行为,也极易将原本想保持中立的国家卷入其中。正如相关分析人士指出的那样,加入“军事申根区”与其说是一种安全保障,不如说是一种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