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海牧渔,看湛江如何建设“蓝色粮仓”

近日
央视《新闻调查》聚焦湛江耕海牧渔
湛江的养殖业是怎么发展的?
跟着农业君一探究竟!
从小渔排到重力式网箱
从湛江雷州半岛西侧的流沙港乘快艇出海,沿途可以看到星罗棋布的各类养殖浮排。继续往深处开,可以看到一个个巨大的圆形塑料浮圈下挂着渔网。大约从2000年开始,湛江当地的渔民就开始尝试使用这种重力式深水网箱进行海水养殖。
图片
如果说鱼排是人类向海求索的初代尝试,那么重力式网箱则是第二代海洋养殖装置。相对于近岸的传统鱼排,重力式网箱的结构更稳固、材料更先进,可以在离岸较远的近海区域进行养殖。一个周长九十米的重力式网箱,通常就能养七万至十万斤鱼。
图片
湛江较早走向深远海养殖
湛江拥有2.0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和1195.26公里的海岸线,是广东省海域最辽阔、海岸线最长、滩涂面积最广的海洋大市。湛江市的海水养殖产业,也一直走在广东省前列。
图片
2023年
湛江水产养殖面积约117.5万亩
渔业总产量约128.5万吨
渔业产值约290.2亿元
产量和产值连续二十多年居广东省首位
湛江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莫植贵表示,湛江自然条件优越,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常年的平均温度是23.5度。海水盐度是千分之五到千分之三十左右,非常适合鱼类的生长,是一个天然的渔场。在海水养殖这方面也发展得比较早。
图片
目前
在湛江附近的海域
共有3500多个重力式网箱
在进行海水养殖
湛江也是全国使用重力式网箱
进行海水养殖数量最多的城市
养殖走向深远海之困
海上养殖一直以来
都是个看天吃饭的行当
相对于近海养殖
深远海养殖受自然环境中的
不可控因素影响更大
图片
近年来,我国深远海养殖装备产业正在加快形成和发展,也开始建造大型养殖工船大型深海网箱和深海养殖综合平台,装备的技术水平也逐步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目前,挪威在发展深远海养殖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主要发展的是养殖工船和大型深水网箱技术。
但是跟挪威等国不同,我国沿海海域的自然环境更复杂更多样。每年频繁来袭的台风,对我国沿海地区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建设海洋牧场发展深远海养殖的道路上,我国必须拿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
图片
走向深远海的尝试
建设海上牧场,构建蓝色粮仓,要保障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和谐统一。不仅需要运用新的技术和装备来支撑海水养殖走向深远海,同时也意味着海水养殖方式的转型升级。其中,湛江湾实验室是粤西地区首个获批设立的省实验室和区域重大创新平台,聚焦海洋科技的攻关以及深远海养殖平台建设体系的搭建,推动深远海养殖产业转型升级。2022年3月,湛江雷州半岛首个深远海大型养殖平台海威1号正式下水。
图片
海威1号,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与实际的产业需求结合,是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研发的湛江市第一个半潜桁式养殖平台,箱型结构和桁架式结构的混合体,属于装备型的海洋牧场。其1立方水体养20公斤鱼,相当于6个重力式网箱。
图片
海威1号通过钢性框架与柔性网衣有限弹性过渡的方法,来避免网衣摩擦产生破网、鱼群擦伤等事故。有了海威1号,养殖效率大幅提升,它的成功让人看到了希望。2023年6月,海威2号正式下水。
相对于海威1号,海威2号体量更大也走得更深更远。离岸距离有13海里,养殖水体达到3万立方,相当于两个海威1号的大小,十二个重力式网箱的养殖体量。台风来袭时,整体网箱可以下降到水面以下躲避台风的侵袭,同时也可以实现在特定的水层进行养殖。
图片
在深远海养什么鱼?
如何保障现代化海洋牧场有优质的种苗可用,是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头等大事。而深远海养殖品种的种质保存和选育研究的能力,则决定了深远海养殖最终能走多远走多深。
图片
2002年
国家863计划项目
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
在湛江成立
该基地在建设之初领到的任务
就是突破两条虾和两条鱼的育种
和营养饲料的研发
图片
在湛江
无论是科研院所还是企业
目前都在重点围绕深远海适养品种
尤其是鱼类
莫植贵表示,湛江做了一个水产种业发展规划,指导科研单位先立项,把这些水产种鱼来研发。比如硇洲族大黄鱼,我们直接支持湛江湾实验室成立了硇洲族大黄鱼研究院,包括章红鱼,我们也支持湛江湾实验室成立了一个高体魳研究院。首先是通过科研单位对种苗、种鱼进行研发,同时再对接企业,如果研发成功了,企业可以去养殖。
章红鱼人工繁殖的突破
广东海洋大学教授朱春华在调研时发现,章红鱼与深远海养殖模式的契合度很高。它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市场潜力大,但是当时章红鱼的养殖全部依赖捕捞野生苗,而野生苗养殖存活率仅有50%左右。
图片
2019年
朱春华教授推动湛江湾实验室立项
“深远海饲养鱼类绿色养殖技术
创新与示范”课题
把章红鱼列为五种目标鱼类之一
但是一开始项目进展并不顺利
为此
朱教授和他的团队在海上基地
一边摸索一边做实验
慢慢地探索出规律和条件
图片
2020年6月
章红鱼首次突破人工繁殖成功
并培育1.2万尾幼鱼
朱教授和他的团队累计培育出
20多万尾品质优良的章红鱼种苗
实现了章红鱼规模化苗种
培育章红鱼人工繁殖的突破
满足了章红鱼养殖对优质人工苗种需求
同时打破了人工养殖长期依赖野生苗种的瓶颈
图片
养鱼越来越智慧化
深远海养殖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的智慧渔业转型升级,体现在各个环节,最终要实现的是全程机械化生产和智能化管控。以“海威”系列为代表,湛江的海洋牧场正陆续进行数字化升级换代。
图片
目前,湛江湾实验室已经为湛江近海区域的110个网箱、海威1号、海威2号等养殖装备上安装了智能化设备,除了可以实时监控养殖设备中的鱼类的状态,还能采集到气象、水质、流速、声波等多类数据。比如,在这些深远海养殖装备上安装的气象站采集的数据,将为气象指数的开发以及深远海养殖的险种开发提供依据。
图片
无人投料技术是养殖企业和科研机构正在加紧研发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湛江湾实验室和养殖企业正在共同研发无人投料船。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服务在湛江的三千多个重力式深水网箱,通过远程操控能够自主航行、自主避控、自主靠离网箱和自主投喂,最终达到减少人力成本以及养殖过程。
图片
湛江渔业养殖未来可期
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湛江正在加快
海产品高值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
聚焦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图片
2023年9月,湛江出台了
《湛江市支持现代化海洋牧场
高质量发展十五条措施》
针对种业、装备、养殖等
多个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
制定措施发力布局
养殖、加工、物流、销售全产业链
图片
莫植贵表示,湛江现在正在建设湛江国际水产城。这里面更多的是要把冷链物流加强和提升,特别是冷链。冷链建起来之后,养殖加工销售整个环节都可以扩大规模。
湛江这个蓝色粮仓非常大,发展的空间广阔、潜力非常大。所以湛江海洋牧场发展以后,可以说是成为湛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来源:湛江发布、央视《新闻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