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傲防务展示欧洲首个高超音速导弹拦截弹模型,竞争者实力强劲

据armyrecognition网站2024年6月5日报道,在2024年德国柏林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上,德国代傲防务展出了IRIS-T HYDEF(高超音速防御)拦截弹最终系统模型,并宣称整个系统能够探测和拦截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高机动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当然这款导弹想要发展成熟,还需要相当大的努力。
图片
目前高超音速导弹技术已经逐渐成熟,所谓的高超音速导弹即以对地打击为主要任务,主要在大气层内飞行,最大速度超过5马赫(6000千米/小时)、可实施大幅度机动的导弹。现在中国、俄罗斯甚至朝鲜都先后拿出了实用化的高超音速导弹型号,比如俄罗斯的锆石导弹,还有朝鲜的火星-12B和火星-16B,这使得防御这种导弹的打击也成为了重中之重。
图片
图片
图片
HYDEF(HY personic DEFence)拦截器计划是为了响应2021年欧洲国防基金(EDF)关于“大气层内拦截器”主题的“防御高速空中威胁”类别的号召而启动的,致力于开发用于防空的大气层内拦截器概念。该计划总金额1.1亿欧元,其中1亿欧元由欧盟欧洲防务基金(EDF)共同资助,另外1000万欧元由比利时、德国、挪威、波兰和西班牙五个参与国资助。2023年10月31日,欧洲采购机构OCCAR与SMS(作为项目协调员)签署了合同,代傲防务公司是研发主力,成为欧洲首个针对高超音速威胁的防御项目。HYDEF联盟由来自七个不同欧洲国家的14家公司组成,商定的期限为36个月,该研究应在2026年4月之前完成,第一阶段主要研发概念。
图片
图片
IRIS-T HYDEF反导导弹采用了两级导弹加助推器的设计,以便在2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内高度早期拦截弹道导弹和速度接近20马赫(6 千米/秒)的高超音速导弹威胁,为了减少开发成本和时间,新助推器是在现有的助推器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扩大直径制造的,外部是4片X型布局的带延伸边条的尾翼,内部是电子设备、固体火箭发动机与可进行推力矢量控制的喷口,增加了助推高度和速度。拦截弹第一级弹体外侧加装4片X型布局的延长边条翼+尾舵,内部则依次是中段制导的电子设备、双/多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与可进行推力矢量控制的喷口、与助推器的连接部分,可以将导弹加速到最大速度,最后与拦截段分离。
图片
图片
IRIS-T HYDEF反导导弹第二级则是整个计划的最重要部分之一。该拦截段顶部是导引头整流罩,下面是IR/RF多模导引头、上层电子设备(轨道控制系统、姿态控制系统)与侧面天线,雷达和多光谱红外导引头组件是新开发的,适应20千米高度以上的大气层条件,工作在不同的范围内,能够可靠地检测不同大气条件、速度和距离范围内的目标。该导弹应该采用三轴稳定姿态控制系统和轨道控制系统,通过尾部推进发动机输出的矢量推力对拦截器产生姿态控制力矩,十字形安装在质心中部的4台轨控发动机输出的矢量推力进行轨道控制,在进近阶段和拦截期间采用多个推力脉冲实施轨道和姿态控制,使得拦截导弹能够在与目标碰撞的路线上进行机动直接命中来袭目标,用释放的动能摧毁目标。代傲防务还宣称IRIS-THYDEF导弹和要拦截的导弹之间的极端相对速度大大缩短了可用的反应时间,以至于人类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参与拦截过程,因此会引入人工智能(AI)支持,使操作员能够做出更快、更安全的决策,从而在对抗高超音速威胁时实现足够高的可靠性。
图片
图片
由于IRIS-T HYDEF(IRIS-T高超音速防御)导弹的射程将明显大于现有系统,因此需要补充性的天基侦察和跟踪传感器才能成功对抗高超音速威胁。由于平台自身传感器的射程较短,IRIS-T HYDEF导弹发射时会执行所谓的“A射B导”。防御导弹是根据另一个空中、海上、陆地或天基平台的目标跟踪数据发射的。这意味着当高超音速威胁仍在平台自身跟踪传感器的范围之外时,就可以启动拦截过程。在战斗过程中,外部平台首先引导反导导弹,直到要拦截的目标被导弹的导引头检测到。这对轨道数据的可靠性、延迟和精度提出了巨大的要求。这也导致对整个高超音速导弹防御(HyMD)系统的网络安全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片
作为EDFEU HYDEF项目的一部分,IRIS-T-HYDEF导弹概念将与欧洲合作伙伴一起进一步推进,以便在联合联盟中建立欧洲防御高超音速威胁的体系。但关键问题是代傲公司选的这帮队友都没有实际的反导导弹研发经验,在竞争对手方面,欧洲导弹制造商MBDA公司提出了MBDA的Hydis天鹰座导弹,以色列箭-3反导系统和后来展出的SKYSONIC(天空音速)反导拦截弹也是有力竞争者。因此代傲公司要想获得大单,还得继续努力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