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钱发论文?骗人的!周口警方侦破重大电诈案件,追缴赃款1000余万元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玉坤 实习生 魏欣
图片
因为着急发论文,周口市的贾某添加了一个自称能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的微信好友。然而,对方在收取2.9万余元的费用后,左等右等就是不见论文发表。多次交涉无果后,贾某于2024年4月19日,到周口市公安局川汇区分局报案。
接到案情报告后,川汇区副区长、公安局长朱成刚高度重视,要求分局反诈中心等部门密切合作,坚决打击该违法犯罪链条,迅速捣毁电诈窝点。6月初,川汇区公安分局政委白峰,副局长房亚勇带队奔赴山东莱州,一举捣毁位于写字楼内的3个电诈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39人,追缴涉案赃款1000余万元。
着急发论文评职称,男子被骗2万多元
图片
今年1月18日,贾某写好论文后,与对方联系。对方称,能够帮助其发表文章,不过需要先审核。而贾某把论文发过去后,对方称审核过关了,但是需要缴纳版面费。
考虑晋升职称的迫切需要,贾某给对方提供的银行账号汇入2.93万元。“对方一直让等待,当时我想着论文4月份发表出来就行,最初也没有起疑心。”贾某说,然而,随着发表论文的约定日期越来越近,对方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他有些着急了。
“按理说,提前应该给我发采稿通知单了,可是我问那个人,对方不提供。到了4月份,还是没动静,论文不见发表,对方也不退钱。”贾某说,无奈之下,他选择了到周口市公安局川汇区分局报警。
接到报案后,川汇区公安分局反诈中心进行了立案侦查。
初步摸排,发现背后隐藏网络电信诈骗链条
图片
史亚飞是川汇区公安分局反诈中心负责人,“2024.04.19贾某被诈骗案”立案后,他一改往日“自上而下”梳理案情的研判思路,而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顺着贾某回款的资金流一路追踪。最终,史亚飞发现贾某的2万余元汇入了海南省某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既然是公司账户,那么背后极有可能是一个违法犯罪链条,通俗地说,可能藏着一个或者几个电诈团伙。”6月11日,史亚飞接受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采访时说,果不其然,通过循线追踪、深入调查,发现海南某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只是一个收款公司,其实际控制人经常在山东莱州活动。
图片
发现这一情况后,川汇区公安分局反诈中心教导员崔成龙带领民警奔赴山东莱州,通过持续半个月的蹲点侦查,发现该窝点主要有3处,均隐藏在山东莱州的写字楼内。其中,元通大厦7楼、12楼,均有犯罪嫌疑人窝点,另外一处在莱州市文化东街的银资大厦4楼。
民警通过侦查发现,这些人员每天跟正常上班的员工并无两样,早上8点,陆续有年轻人到上述3个窝点内“上班”。而且,每天还开晨会、唱歌,搞得跟正规公司一样。
办案民警介绍,该窝点分为几个层级,其中,商某、赵某立夫妇是主要控制人,他们“招兵买马”下设财务部、主管组、采编部等,分工明确对受害人进行诈骗。
彻底摸清该电诈团伙的情况和活动轨迹后,川汇区公安分局决定收网抓捕。
迅速行动,3个电诈团伙被一举捣毁
图片
6月1日,川汇区公安分局政委白峰,副局长房亚勇亲自带队,组织47名民辅警直奔山东莱州,对犯罪嫌疑人实施抓捕。
经过与当地公安结合,收网时机选择在6月3日。当天上午,专案组抓捕民警分成多个小组,分批进入3个电诈窝点。上午10时许,随着抓捕总指挥白峰一声令下,40多名民辅警迅速到达指定位置,精准、及时控制了犯罪嫌疑人,当场查获作案电脑100多台、手机200多部,其中,诈骗团伙头目商某、赵某立夫妇当场落网。随后,办案民警在商某夫妇家中收货涉案现金100多万元、金条几十根。
图片
添加受害人微信后,再有经过话术培训的专人“忽悠”对方,可以帮助其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收取1万至5万元不等的费用。成功收款后,开始冷淡对方,甚至将受害人拉黑,如果有人报警或者“闹事纠缠”,他们会选择退还部分费用息事宁人,但大多数是不退的。
“这个诈骗团伙并没有真正帮别人代写、代发论文的能力,招聘的员工都是中专生、大专生,自身理论水平就有限,而且商某本人也没有与权威期刊的联系渠道,他们做这个事的目的就是诈骗。”川汇区公安分局反诈中心负责人史亚飞说。
目前,39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拘,案件正在深挖侦办中。
(本报道策划:于扬,文图系大河报•豫视频原创新闻作品,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孟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