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己的“铠甲”,解放军625E防空系统,在合成旅中有什么用?

【军武次位面】作者:金色轰炸机
近日,央视军事在《砺剑-陆地神盾》节目中,介绍了一款名为625E的近程防空系统陆军装备。据介绍,625E又名625型弹炮合一近程防空系统,它已经在2021年率先列装西藏军区部队,并在2022年的第十四届珠海航展上对外首次公开展示。
图片
▲625E,图片来源:网络
与625E功能类似且最著名的国外陆军装备,恐怕就是俄罗斯的“铠甲”(Панцирь-С1,北约代号SA-22“灰狗”)弹炮合一系统了。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俄罗斯“铠甲”从1994年开始研发,1995年原型车就参加了莫斯科航展。但后续的研发几经波折,一度资金断裂。直到2006年,阿联酋决心注资7.34亿美元,这才让项目得以重新恢复供血。2012年,“铠甲”研发完成通过了国家测试,顺利服役俄罗斯陆军。
图片
▲“铠甲”系统,图片来源:网络
俄罗斯“铠甲”系统的主武器为双联装2A38M型30毫米速射高炮以及12枚9M335型近程防空导弹。高性能的雷达可以发现和跟踪20个目标,可以在距离20公里和高度15公里范围内,为野战部队提供伴随防空。俄罗斯之所以要设计“铠甲”,有两个根本动因。一是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大量俄制武器被摧毁,这一点暴露出了当时伊拉克军队的现有苏/俄式装备,均无法有效应对北约直升机、A10雷电攻击机的重大缺陷。俄罗斯据此认为海外市场中尚且缺乏这一武器,是一个抢占市场的好时机。
图片
▲S-400防空导弹,图片来源:网络
其次是俄罗斯认为,S400防空导弹系统价格昂贵,且无法有效应对低空飞行的各类巡航导弹,无人机、直升机、固定翼飞机。当时正在服役的“通古斯卡”系统虽然也是弹炮合一系统,但是还是上世纪70年代设计制造的,性能已经跟不上了。因此,俄罗斯野战部队显然也需要一款性能更为先进的“补漏型”进程防空武器装备。从设计上来说,“铠甲”弹炮合一系统由高炮、地空导弹、搜索雷达、跟踪雷达、光电系统、火控系统等组成,所有设备可安装在“卡玛斯”6560型8×8卡车底盘,或者白俄罗斯MZKT-7930型卡车上。另外,GM-352履带式底盘也可以成为“铠甲”的载具。
图片
▲“铠甲”,图片来源:网络
“铠甲”系统有非常多的变体,比如S1、S1M、M/EM、S2/S2E、SM 、SA等等,涵盖了多种使用场景。不过,中国没从俄罗斯引进过这套系统。许多分析人士甚至一度以为,解放军并不需要同类产品。因为照当时的情况来看,解放军远程防空导弹系统有S-400、“红旗”22,中程防空导弹系统有“红旗”16,近程防空导弹系统有“红旗”7B、“红旗”17,PGZ09式双三五高炮,体系比较齐全。所以看上去相比于弹炮合一,中国好像更青睐于在防空系统上采取“弹是弹,炮是炮”的思路。不过625E的出现显然是打破了这个说法。那么中国为什么发展625E,在合成旅中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图片
▲625E,图片来源:网络
625E的设计思路和“铠甲”基本一致,同样是结合了防空高射炮以及近程防空导弹,有搜索、跟踪雷达以及光电跟踪系统。625E工作的流程大体是,搜索雷达发现目标后会给出坐标信息,然后火控计算机会切换到跟踪雷达、光电跟踪系统,进行目标的持续追踪。625E有一套跟踪稳定器,可以实现对6管25毫米炮和8枚近程防空导弹发射筒的稳定,使操作手更容易完成对目标的跟踪和打击。625E已经完全实现了无人目标追踪,不需要操作员手动瞄准,不管是6管25毫米炮还是导弹全部由火控计算机控制。不管是定点射击还是行进间射击的精度,都已经大幅度得到提升。
图片
▲625E,图片来源:网络
625E在解放军的合成旅中有什么作用呢?很明显,尽管解放军拥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多层次的防空导弹系统武器装备,但是对于进入到了20公里范围以内的来袭飞机、导弹、无人机,我们仍然需要一套性能先进的近程防空导弹系统来应对。在现代战场上,各种低小慢的无人机泛滥成灾。和俄罗斯的弹炮合一系统设计有一定区别的是,“铠甲”系统的高炮在这套系统中,只是扮演了一个辅助性的角色,M335型近程防空导弹才是这套武器系统的核心。双联装30毫米炮存在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弥补导弹发射后1.5公里范围内的拦截盲区,只在极端个别的情况下才有平射的需求。毕竟在当时的战场环境下,利用一树之高发动袭击的无人机,或者贴近地面飞行的巡航导弹,才是战场上的绝对主力。
图片
▲在乌克兰被摧毁的“铠甲”S1,图片来源:网络
但是今时早已不同往日,如今便携式防空导弹早已在各国军队当中普及,武装无人机的威胁已被大大削弱,甚至不得不因此远离战场,避免被击落。而战场上各类成本低廉,飘忽不定的无人机,反而成为了杀伤对方人员和高价值武器装备的主力。在乌克兰战场上,也不乏“铠甲”S1被摧毁的例子,这恰恰暴露出了俄罗斯武器装备的设计思路尚且停留在冷战时期的特点。事实已经证明,在弹炮合一系统上过于依赖防空导弹的设计已经是扑错方向了。在625E身上,就很明显能看到我们在削减近程防空导弹数量的同时,提高了火炮的作用。
图片
▲625E,图片来源:网络
一是625E使用的6管30毫米炮弹药种类很丰富。为了打击无人机,弹药本身可以编程,单发打击距离和毁伤效果提高不少。二是625E没有安装传统高炮,而是安装了转管炮。转管炮、转膛炮都是提高火炮射速的技术手段。这一点和“铠甲”S1通过联装火炮增加整体射速的方式有所区别。第三,625E的6管高炮,不仅能用来打击拦截无人机,也能平射打击地面目标。类型除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之外,也包括了一些防护能力较低的装甲车辆。625E如今率先装备的是西藏军区的部队,据公开资料显示,西藏军区内有山地摩托化合成部队、高机动车辆机械化合成部队、履带式装甲合成部队。625E的任务,显然就是跟随这些部队进行机动作战,为行进间的部队提供野战伴随防空,为部队的突击作战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