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上博看“古波斯的荣耀”,重温两大文明古国的丝绸之路交流史

  新民晚报讯(记者 乐梦融)“古波斯的荣耀——伊朗文物精华展”昨天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启幕,来自伊朗和中国文博机构的285件精美文物,包含建筑、雕塑、钱币、陶瓷、玻璃、金属、书法、绘画、织物等多个品类,映照两大文明古国通过丝绸之路交流的历史。
  本次展览的文物来自伊朗国家博物馆、戈尔甘考古博物馆、拉什特博物馆、波斯波利斯遗址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博院(博物馆),通过“高原曙光”“辉煌时代”“信仰艺术”三个单元,阐释古代伊朗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
图片
图说:展览现场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下同)
  公元前3000年始,生活在伊朗高原上的人们就开启了文明的进程。“波斯蓝”的展厅里,展出了伊朗恢宏的古建筑照片,以及精美闪耀的金银器、釉色陶器和玻璃器,构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一件金色酒具格外引人瞩目,造型前端是一只狮子,前腿后部生出一对扬起的双翼,护住后身演变的杯子,杯子上端有一圈莲花图案。这件有翼狮金来通杯,铸造于公元前500年的阿契美尼德王朝,目前为伊朗国家博物馆所藏。“来通”是指下部留口的角形酒杯,公元前2000年开始就已出现的来通,推测是人类最早用动物角制杯饮酒的习惯。
图片
图说:有翼狮金来通杯
  在伊朗文化中,公羊是巴赫拉姆神灵的动物化身之一,常常作为胜利和成功标志。萨珊王朝晚期(公元6—7世纪)的“公羊头像灰泥板饰”保留了公羊头和颈部的浮雕,公羊的角硕大弯曲,上面有折线花纹,颈部的宽饰带象征王权。
图片
图说:公羊头像灰泥板饰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中伊两国所传承下来的古老互动始于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的开辟,古丝路西端的伊朗和古代中国一样,都是推动丝路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驱动力。借由丝绸之路的网络,古文明间交换货物、交流思想、交融文化,极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体现出“人类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的壮丽画面。此次展览掀开了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舍定位为“世界文明馆”的新篇章。以此展览为始,上海博物馆未来将推出更多与世界古代文明相关的主题展览,让上海博物馆成为世界文明百花园的展示平台。
图片
图说:展览现场
  上一次伊朗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的合作要追溯到2012年的“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大展”。这一次,伊方借展文物规模更大、内容更为丰富,伊朗文化遗产、旅游和手工业部部长赛耶德·埃扎图拉·扎尔加米说,本次展览是促进团结与和平的一次无私献礼,讲述伊朗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文明的同时也印证了中伊交往的悠久历史,相信展览能够开启两国文化交流、对话的新篇章。展览今天起在上博人民广场馆免费开放,展出至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