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钢丝绳 “拧”出新天地

原标题:一股钢丝绳 “拧”出新天地
科技日报记者 王禹涵
在陕西咸阳装备制造产业园,坐落着一家已有65年发展历史的老牌钢丝绳企业——咸阳宝石钢管钢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咸阳宝石)。近日,咸阳宝石传来好消息,其入选工信部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国家级“绿色工厂”什么样?“老央企”如何向新而生,逆势增长?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咸阳宝石,探寻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打造绿色工厂
从咸阳宝石的办公大楼向外眺望,偌大的厂区干净整洁。目之所及,厂区绿树成荫,鲜花摇曳,物料码放整齐。在厂房和停车场屋顶上,一排排湛蓝的太阳能光伏板“向阳而生”,生产着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绿色工厂”风景背后,是一次次技术升级和工艺改进。
咸阳宝石生产质量安全部主管芮伟向记者介绍,2023年,公司投入6000多万元建设12.5兆瓦厂房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产生清洁电量1267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煤39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1万吨。这一光伏发电项目不仅节能环保,在运营中还搭载了“天枢一号”综合智慧能源管控与服务平台,通过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管控等技术,实现了全厂区能源供给系统协同运行。
作为传统产业,咸阳宝石在发展中面临能源消耗限制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2018年,公司仅处置危废物品的费用就高达800万元。如今,公司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优化产品工艺设计,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逐年降低。“2023年以来,公司共投入1800万元加大废气、废水治理力度,实现了废酸再生利用、废水循环使用、余热回收利用。”咸阳宝石总工程师闫保国介绍。
2018年,咸阳宝石投入3000万元引进世界领先的酸再生流化床工艺设备,进行酸雾治理改造,废酸回收率高达99%,不仅能实现零污染排放,保守估计每年还可为企业节约400万元资金。
“从大水漫灌到高压喷淋,原来3道水洗虽变为6—8道水洗,但因阶梯式用水法让水物尽其用,水的消耗量却大幅降低。”截至2023年底,污水排放量降低了43%,闫保国边说边向记者演示着水在酸洗环节中的使用过程。
技术改进不仅有助于节能环保、节省生产成本,还省时省力,让“绿色工厂”高效运转。“曾经我们需要每半小时去查看温度、人工配比酸液、手动加酸。如今自动化产线安装了传感器,实现了自动测温、自动配比加酸、自动检验和自动化采集数据。”芮伟表示。
2022年,咸阳宝石实现了产量10万吨、产值10亿元的“双十跨越”,步入了绿色发展快车道。2023年,咸阳宝石被列入“省级健康企业建设示范单位”名单。
服务绿色事业
“‘绿色工厂’不仅意味着制造过程是绿色的,还意味着我们的产品也是绿色的,可用于支持和服务绿色事业。”从一线车间技术员成长为总工程师,在咸阳宝石奋斗了30年的闫保国深有感触。
今年4月,由咸阳宝石生产的单根重量超过100吨的超长、超重海洋浮吊变幅提升镀锌压实股钢丝绳下线,助力国内知名大型海洋装备实现国产化替代。5月,由咸阳宝石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直径2英寸、长度2300米的首套镀锌压实股高强度钻井钢丝绳下线,标志着咸阳宝石钻井钢丝绳产品在油气田钻采市场实现了全覆盖。
“这就好比给绳子穿上一层防护外衣。”闫保国打了个比方,咸阳宝石生产的钢丝绳采取独有的包塑技术,应用在沙漠、海洋、矿山等不同条件下的油田场景,不甩油、不外溢,实现了环境友好。
挺进海洋、掘进深地。伴随着我国大范围开展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咸阳宝石的钢丝绳产品“拧”出了一片新天地。
今年3月,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深地塔科1井钻探深度突破1万米,刷新了亚洲最深直井纪录。从鸣笛开钻到掘进万米深地,钻探难度不断提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就要把钢丝绳做得更细、更轻、更强。“绳径从52毫米到48毫米,钢丝绳细了、做功能力却更强。”闫保国说。钢丝绳的技术升级使整体钻井装备随之开启了小型化、轻型化升级,装备本身的钢材消耗和能源消耗也由此大幅降低。记者了解到,咸阳宝石生产的一批新的钢丝绳即将启程奔赴15000米的深井钻探新战场,服务国家级重点项目。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