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团队研究发现:冠脉搭桥手术后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减少5年内显著心血管不良事件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日前,《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中心、心脏外科赵强教授团队论著,证实冠状动脉搭桥术后1年内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显著减少术后5年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提示术后早期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提高静脉桥血管通畅率,并且使病人长期获益,为心外搭桥手术病人术后的长期生存和提升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依据。
图片
论文发表链接截图。瑞金医院供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俗称“搭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金标准外科术式,也是最为常见的心血管外科手术,每年我国有超过6万名患者接受该手术。2014-2015年,瑞金医院赵强教授团队联合国内五家心脏外科中心发起了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DACAB研究)。500名冠脉搭桥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了为期1年的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替格瑞洛单药治疗及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研究的1年随访结果发现,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改善术后1年时的静脉桥血管通畅率。2018年,该研究结果受邀于国际顶级心脏病学大会——美国心脏学会(AHA)年会作为最新突破性研究(LBCT)发布,受到全球学者瞩目,最终刊登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改写了2021版美国冠脉血运重建指南相关更新。
为了进一步观察双联抗血小板疗法对患者临床预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赵强教授团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继续对所有500例患者进行了前瞻性延长随访研究(即DACAB-FE研究)。最终结果发现,术后1年内接受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在术后5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梗、脑卒中及冠脉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显著低于接受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的患者(22.6% vs 29.9%,HR=0.65, P=0.04)或接受替格瑞洛单药治疗的患者(22.6% vs 32.9%,HR=0.66,P=0.05)。说明术后早期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不但可以改善静脉桥血管通畅率,而且可以使病人长期获益。
图片
瑞金医院心脏搭桥手术现场。瑞金医院供图
该研究的5年结果在BMJ的发表,系国际上目前规模最大、随访最长且证实了搭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具有临床获益的首个随机对照试验,其研究结果填补了该领域的循证空白,有望二次改写相关国际临床指南,将使用静脉桥血管的冠脉搭桥术后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提升至临床常规推荐。
欧洲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冠脉学组候任主席西格丽德·桑德纳(Sigrid Sandner)教授评述认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获益得益于对术后早期桥血管血栓高危事件的有效预防,进而保护了术后中远期桥血管病变继发的心梗或血运重建事件。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