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不褪色,再上调解岗的他成功调解不下千例,秘诀是什么?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滕一韬 通讯员 黄蓉
清爽的穿着,笔挺的身形,虽年近古稀却仍然精神矍铄。这是徐志芳给人的第一印象。
2017年从双浦派出所的辅警岗位退休,徐志芳却并没有“歇息”,而是成为了一名人民调解员又埋头干了起来。再上调解岗,徐志芳一干就是七年。这些年,经他手调解成功的案例不下千起。
“我喜欢穿得精神一点,这样工作起来带劲,老百姓看到也会更信任,有利于调解纠纷。”徐志芳笑着说道。
而为了让调解少一些“火药”,多一些“柔情”,徐志芳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经验方法,不光收获了“西湖区一级调解员”和“先锋党员”等荣誉称号,更实实在在地为基层民警减压减负,在派出所主防警务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片
徐志芳(中间)正在做调解工作。受访者供图
调解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更要有锲而不舍的耐心
说起徐志芳的调解工作,社区民警老葛连连夸赞。
年前,老葛负责的辖区内发生了一起交通亡人事故,双方家属对于赔偿金额所持意见相差悬殊,争执不下。徐志芳多次做工作都没有明显进展。一筹莫展之际,他在一次闲聊中了解到死者儿子与自己的外甥关系不错,于是他紧紧抓住这个关键突破口,将其约到外甥家中商谈,最终促成了这场纠纷的化解。
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让徐志芳在复杂敏感的案件中总能找到突破口,正如他所说的“调解员要善于‘捕风捉音’,风是空穴来风,音是言外之音,听风辨音方能成功”。曾在派出所辅警岗位工作了27年,多年的基层经历,也让徐志芳在处理起老百姓的事情时愈发游刃有余。
不久前,为了拆迁分房,辖区内居民小郑与父亲老郑闹得大打出手不可开交,更多次报警。徐志芳接手调解后多次跟老郑、小郑联系,细细厘清楚双方矛盾症结。
在第一次调解中,父子两方情绪大爆发,除分房矛盾之外又吐出了婚姻、继承等一堆不满,事情原比想象中更加复杂。
图片
小郑父子调解成功。受访者供图
事后,徐志芳再次与矛盾双方当事人背对背交流,整理好所有问题,列明全部财产清单,做足调解功课。
这之后,徐志芳专门抽出一天时间,把把郑某全家老少全部齐齐请到调解室,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将所有财产一一划分、将矛盾冲突说清讲明,全家表态签字,最终让这对父子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
看着按着10个红手印的协议书,徐志芳心里半个月以来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而这却只是他日常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没有惊心动魄,有的只是耐心服务下的润物无声。
调解工作并非蛮干
也要懂得借势借力
作为土生土长的双浦人,徐志芳更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人头熟、地头熟”的优势,除了勤于探索、总结方法,他还善于借助多方力量化解疑难案件。
年初,辖区老沙村兄弟俩因鱼塘、宅基地的事情纠纷不断,互相指责,言辞激烈。
弄清矛盾渊源后,徐志芳考虑到兄弟两人积怨已久,于是找到了村里有威望的长辈、村社治保主任和社区民警一起上门调解。调解团一边平和双方的情绪,讲亲情,一边站在中立者的角度,讲道理,引导双方做出适度的让步……
看到外人为了自家事情磨破了嘴皮子,兄弟俩也大受触动。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两家人达成了一致的调解意见。
图片
徐志芳细细厘清各种问题。受访者供图
“调解工作也是讲情谊的工作,谁用心,为谁好,大家都看在眼里。”徐志芳说,正如他对公安工作的感情,“27+7”年,徐志芳将自己人生的一半岁月都奉献给了双浦派出所,“我对所里有实实在在的真感情在,所以能够力所能及为所里减负,我心里很愿意也很高兴做这个事儿。”
“只要所里需要我,只要我还干得动,这个调解员我就会一直干下去。”说到这里,徐志芳的眼里满是对这份工作的自豪和热爱。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