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乃硕:构建立体化工作体系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图片
2023年7月,郭乃硕率调研组在产粮大县梨树县调研
编者按:全国政协常委、吉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吉林省委会主委郭乃硕连续多年在全国两会提出建议,呼吁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今年6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6月12日,《人民政协报》第3版刊登了郭乃硕在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提交的大会书面发言,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全国政协常委、吉林省政协副主席郭乃硕:构建立体化工作体系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力量。近年来,我国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安全基础越发巩固,但客观上依然存在种粮农民利益保障体系不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为此,建议:
一、构建“提服务、强保障、保价格”立体化工作体系,将农民种粮政策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解决“谁来种”的问题。“提服务”,就是要发挥好政策优势,打好“提前量”。提前谋划落实农耕服务保障,早部署、早落实,因地制宜、因类施策,为种粮大户、散户农民等不同主体提供健全的农业服务体系。“强保障”,就是要建立健全农资价格管理体系。参照粮食预测价格制定化肥等农资材料限价政策,优化种植成本控制。以推动传统农业向农业现代化有序推进为目标,加大农技指导服务力度,推动“新农民群体”建设。“保价格”,就是要进一步强化价格支持措施。积极结合国际国内粮食价格、不同地区粮食品质等因素,完善最低收购价、目标价格等价格保护制度。着重解决好补贴谁来拿的问题,提高补贴政策指向性和精准性,形成“多种粮多受益”“谁种谁得”的政策导向。
二、构建“扩奖补、定风向、建机制”立体化工作体系,将粮食主产区补偿体现在各个方面,解决“在哪种”的问题。“扩奖补”,就是将补偿体现在财政上。加大粮食主产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将国家财政补偿制度与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土地利用率、耕地指标等因素挂钩,完善对产粮大县的补贴奖励制度,细化分级奖励标准。同时,建立国家农建资金库,加大粮食主产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定风向”,就是将补偿落实到考核上。完善粮食安全责任考核评价体系,优化粮食主产区干部考核制度,进一步建立“粮食主产区,任用看粮食”的干部任用体系。“建机制”,就是将补偿推进在制度中。建立产销区定量配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双向调节补偿机制,推动建立供需结合、供销合作的新型粮食产销一体化局面。同时,将主产区粮食“增量”与主销区粮食“缺口”统一标准,进行数字化、市场化交易,实现合作共赢、利益共享。
三、构建“立法规、解难题、严检查”立体化工作体系,将粮食生产保障细化到每个环节,解决“放心种”的问题。“立法规”,就是要实现关键环节法制保障。健全完善实施细则,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法制保障。“解难题”,就是要破解关键主体实际难题。推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成立专项议事协调机构,畅通问题反映渠道,将问题解决在田间地头,建立“国家宏观指导、省级通盘考虑、市县自我研判”的推动体系,助力粮食主产区“一地一策”精准解决问题。“严检查”,就是要推动关键政策有力落实。推动建立粮食安全巡视巡察制度,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督导责任制。有效推动国家粮食安全政策落实,激发农民和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热情,为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赋能。
图片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6月12日   第 03 版)
来源:吉林民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