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返乡打造自然“王国”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吴鑫矾 邬振 长沙报道
连日来,位于长沙县黄花镇银龙村的小顽国亲子乐园迎来了一批批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孩子们通过绿色种植、创意手工、荒野求生等互动课程,在实践中感受自然之美。
“跳出‘农门’又回乡,源于一份乡愁,更想在这里开创一片新天地。”“80后”的雷宏出生于农村,从英国留学回国后来到城市创业,最终选择回归乡野成为一名“新农人”,将传统农家乐打造成孩子们亲近自然的“王国”。十年来,不仅实现项目的稳定发展,还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和集体经济增收,仅2023年就为村集体经济带来营收达250万元。
图片
如今,小顽国亲子乐园正着力打造从幼童到老人全覆盖的综合型园区。王志伟 摄
农家乐变身自然“王国”
6月11日,走进小顽国亲子乐园,只见众多研学的学生在顽皮大草坪上做着各种互动活动,在沙地上畅玩无动力设施,体验高低起伏的自行车越野赛道。这里还有亲子DIY项目和亲子民宿,在节假日也吸引了不少家庭组团游玩。
“我是土生土长的银龙村人,2006年从英国留学回来后开始创业。2014年,我经常看到想要玩耍却找不到合适场地的小朋友,便萌生了一个念头——为孩子们打造一处释放天性的乐园。”雷宏说。
雷宏的想法得到了哥哥的支持。当时,他们恰好在银龙村经营一家传统农家乐,有着现成的场地和管理经验。
说干就干,从外面考察学习回来后,雷宏瞄准亲子旅游市场,从乡亲手里流转了500亩土地,创办了湖南小顽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顽国”),准备打造一个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亲子体验农场。
台子搭起来了,下一步就是注入灵魂。
图片
小顽国亲子乐园负责人雷宏。王志伟 摄
2016年,雷宏偶然间接触到了自然教育理念。详细了解后,他发现自然教育与他的许多想法不谋而合。于是,雷宏特意从丹麦请来两位自然教育领域的专业老师开展培训会,举办自然教育论坛,打响了小顽国这一品牌,也为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孩子们打造“寓教于乐 乐在其中”的自然“王国”。
他说,今年小顽国已累计投资超100万元,在园区新增了十个项目玩法,尝试承接从室内到室外的各类活动。如今,小顽国正着力打造从幼童到老人全覆盖的综合型园区。
抱团发展打响区域品牌
银龙村有一定的文旅基础,有小顽国、朴愿、新江生态园这三家企业,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
“过去,3家企业缺少系统性谋划,单打独斗形不成合力。而从长远来看,银龙村的农文旅发展是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雷宏说,乡村文旅面临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必须避免千篇一律、恶性竞争,才能真正将游客“流量”变为“留量”。
2021年,银龙村集体联合3家企业成立了长沙市银龙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探索“村集体+骨干文旅企业+地方农户”的“1+3+N”融合发展模式,雷宏说,“‘1’就是一个村集体,‘3’就是我们三家企业,‘N’就是N个农户,我们抱团发展。”
开启“抱团”模式后,三家企业入园人数从2020年的9.8万人次增至2021年的23.8万人次,2022年更是增长到26.9万人次。2023年,小顽国全年收入超过700万元。
如今,来银龙村的游客可以先前往小顽国亲子乐园做益智手工、玩丛林卡丁车,再到朴愿有机农耕科普园当一回小农夫,晚上住进依山傍水的新江生态园,度过欢乐亲子时光,等到离村时捎带上土鸡、小菜等农特产品,银龙村的农文旅已成为叫得响的品牌。
将创业路走成“共富路”
业态丰富的旅游经济,既鼓起了老百姓“钱袋子”,也做大了银龙村“蛋糕”。
银龙村的何娭毑就住小顽国附近,闲暇时,她经常挑担红薯到小顽国门口贩卖,和她一样的还有附近10余名农户。酷暑炎热、寒冬凛冽……雷宏将这一切看在了眼里。
于是,雷宏与家住小顽国门口的村民达成协议,打造农户集市这一平台,凡是附近的村民前往贩卖农产品的均可免费进驻售卖。从此,何娭毑和农户们贩卖自家农产品也有了固定的摊位和遮风避雨的“港湾”。加上在小顽国打点零工,何娭毑一年可增收3至4万元。
“每年我们都会向村民收购各种时蔬、家禽等新鲜食材,帮助村民销售各类农副产品。”雷宏说,“作为一名新农人,不仅要发展好一方产业,更要带动周边农户一同致富。在小顽国,90%的员工都是本地村民,旺季每天的用工量可以超100人次。”
“我们都是银龙村本地的居民,银龙村的文旅企业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工作岗位,离家又近,工作生活一举两得。”采访中,不少小顽国亲子乐园的工作人员都对银龙村农文旅发展给周边群众带来的好处点赞。
据了解,得益于“1+3+N”的抱团发展模式,银龙村在短短的三年的时间,年游客人次增长到了30万,村集体(年度)收益也达到了2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