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姚班”同学到创新同仁 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代表中国参与计算机科学前沿国际竞争

图片
图说:年轻人们庆祝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3周岁生日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回信,向他致以诚挚问候并提出殷切希望。在上海,有一家充满活力的新型研发机构——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正是由数位来自清华“姚班”的毕业生创办。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里高度评价了姚先生回国任教20年来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两方面所做的贡献,并且表达了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的期许。这让我们在上海创业发展的‘姚班’同学,深为感动,备受鼓舞。”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研究总监杨光博士说。
“听不懂”与“长气质”
图灵奖唯一华人得主姚期智院士2005年回清华创立“姚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以来,一直非常重视本科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坚持亲自为低年级学生授课,面向大一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数学》成了他每年雷打不动的固定教学工作。作为“姚班”的第三届学生,杨光至今记得,在课堂上,姚先生时不时会“即兴发挥”地讲一些对于本科生来说“过于超前”的内容,比如可能会花一堂课的时间讲一讲量子计算——通常来说这应该是面向高年级学生甚至研究生的一门课;还有的时候,姚先生会趁着外国教授到清华访问的机会,邀请他们给本科生讲一讲最新的研究成果。
自然,绝大多数同学是听不懂学不会这些内容的,对此姚先生的态度倒是非常洒脱:“一遍听不懂的话,多听几遍就好了。即使听好几遍还学不会也没关系,至少可以增长气质。”“那时,我们无法领悟姚先生所谓的‘气质’到底是一种怎样玄妙的事物,直到多年后从事交叉学科研究和跨学科交流时,才隐约感觉到这可能是一种融合了眼界、见识、思维方式等多种概念的综合。”
“在‘姚班’的学习经历中,姚先生对学科交叉与前沿创新的执着追求,以及他培养创新人才的独特理念,让我受益匪浅。”1994年出生的李沛伦博士,自清华毕业后就加入了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如今是团队的首席研究员,和几位师兄弟在一起,从“姚班”同学到创新同仁,在勇闯计算科学“无人区”的征途中,大家时常想起姚老师的鼓励。
创办“创新”顶尖会议
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离不开评价机制。姚先生在清华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创办了“理论计算机科学创新研讨会”(ITCS)。该会议目前已经成为理论计算机领域名列前茅的顶级学术会议,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对“创新”的重视。
固然所有的学术论文都必须有足够的创新性,但是审稿人往往也会看重论文背后的工作量和技术深度。如理论计算机领域曾流行一个说法,一篇论文的数学证明长度达到40页以上是投稿顶级会议的及格线,否则就很可能会因为“太容易懂”而被审稿人认为贡献不够大。而ITCS会议创办的目的就是把“创新”作为评价论文价值的首要因素,录用了很多包含新想法、新思想的论文,其中颇有一些开创了后来的新研究方向。
其实对于创新的执着追求一直是姚先生的底色:他在密码学、计算复杂性、量子计算等领域作出了很多开创性的贡献,有些奠定了一个子领域的理论基础,有些提供了通用的分析方法和工具,都是思想上的创新远远多于具体的数学计算和推导。而杨光选择密码学这个方向,正是受到姚先生的影响。现在来看,密码学有区块链、安全计算、隐私计算等许多产业领域的高薪工作岗位,但在他本科毕业的2010年,密码学几乎很难找到除教职以外的工作。
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姚期智院士特别注重给青年科学家创造大空间、大平台。国内很多地方的科研体系是将“大领域”“大问题”自顶向下地拆分,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是这个大的科研方向下的螺丝钉。而姚先生则是给予青年教师自由的科研选题空间。2013年被选拔进入“姚班”的李辰星记得:清华大学交叉信息院一位芯片方向的教授曾经说,如果你有能力、有思路把一项技术做到全球领先,姚先生就会帮助你协调资源支持它实现。“这也是我放弃其他机构更高的经费支持而选择加入姚先生团队的原因!”博士毕业后,她毅然选择来到上海加入树图区块链研究院。
上大舞台干大事业
“人生是为一场大事而来的,愿同学们能用自己的智慧为人类文明探索世界的真谛,用自己的双手为苍生铸就富平的天下,苟利国家、俯仰无愧。”“姚班”的同学们,几乎每人都能背下姚先生的这则赠言。姚先生常对学生们说:“你们能来到清华、来到姚班,无疑都有非常好的天赋,这既是上天的眷顾,也是一份责任。希望你们将来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多做些其他人做不到的事,这样才算没有埋没浪费这份天赋。”
在姚先生的教诲下,“姚班”同学们大多选择了科技创新前沿最具挑战性的方向,践行着“人生为一场大事而来”的信念。据了解,大约一半的“姚班”同学选择走上了学术道路,其中不少人已经拿到顶尖高校的教职;还有一小半选择在新技术领域创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旷视科技、小马智行等独角兽企业。
“我所在的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也是其中之一。”杨光告诉记者,区块链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分布式系统、密码学、数据结构、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交叉融合的产物,同时也是计算机科学与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的前沿技术,已经成为公认的下一代互联网Web3的基础设施。正是因为看到区块链技术的重大意义,一批“姚班”同学组成团队,邀请姚先生担任首席科学家,在上海市政府的关怀下成立了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这一新型研发机构。
“姚班”的毕业生、树图青年科学家马蓉博士,读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姚先生的回信,深受鼓舞。“这封回信不仅是对姚先生过去20年在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取得的成果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我们这一代年轻科研人员的激励。”
“我记得姚老师不断鼓励我们,要对科研开放问题保持好奇心和挑战精神,不要害怕探索计算机科学的前沿领域。”从“姚班”同学到创新同仁,树图研究院院长龙凡带领着同样来自“姚班”的博士们,谨记老师“上大舞台、干大事业”的期许与嘱托,“我们对自己使命的定位就是代表中国参与区块链领域的国际竞争,通过不断突破区块链底层系统和共性关键技术扩大树图区块链的国际影响力,为中国争取区块链技术发展和治理体系的国际话语权。”
师兄弟“比邻而居”
与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同在徐汇西岸“智塔”的上海期智研究院,地理上两家是邻居,前沿研究领域从基础到应用学科交叉、优势互补,就连两家机构青年科技人才也常常“串门”,除了不少是同门师兄弟外,更多的是前沿创新上的好伙伴。
上海期智研究院是姚先生于2020年创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作为研究院院长,姚先生不仅以其卓越的学术水平和前沿的国际视野,为研究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青年科学家们打造了一个世界一流的科研环境,让他们在各自的研究方向做突破性的研究。
楼上楼下,两家新型研发机构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姚先生的回信。“习近平总书记给姚先生的回信充满了对科技工作者的深情厚谊和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大家纷纷表示,在姚先生的带领下,上海期智研究院正朝着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科研机构的目标稳步前进,研究院将继续在推动科技创新、培养高水平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前不久,姚期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我们上海期智研究院也开始在人工智能安全性上成立工作队伍,不但看眼前的需要,而且我们要想到五年、十年后最重要的方向是什么。”
新民晚报记者 马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