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东源:全域整治“点土成金”,把新型城镇化“试点”做成“示范”

6月13日,河源市东源县召开新型城镇化试点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动员会,对新型城镇化试点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提出推进碎片化田块归并、建设用地复垦、垦造耕地以及拆旧建新、生态修复、产业导入,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优化和重组等的目标,同步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释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动能。
会前,东源县委、县政府有关负责人为“东源县新型城镇化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东源办事处”“中铁广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东源指挥部办公室”揭牌。
图片
同步推动城镇化试点与土地整治
努力把“试点”做成“示范”
东源是广东省县域面积第二大的县,在今年5月9日召开的广东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上,我省宣读了广东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其中就包括河源市东源县。
在东源县新型城镇化试点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动员会中,东源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大荣指出,东源县将通过在既定规则内的腾挪,推进碎片化田块归并、建设用地复垦、垦造耕地以及拆旧建新、生态修复、产业导入,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优化和重组,逐步实现“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同步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释放出来的建设指标、规模和产生的经济效益,支撑新型城镇化的产业、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实现两者相互支撑、齐头并进的新格局。
为此,东源县将实施两个“聚焦”工作。第一个“聚焦”——聚焦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全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靶向发力,着力做大县域体量。东源将高规格布局工业发展,通过道路的联通、产业配套设施的提质增效,将蝴蝶岭工业园、物流园等园区串联起来,谋划构建大产业平台,实现互融互通。高质量打造沿江商文旅体经济示范带,带动文化、旅游发展,切实把东源县城做旺起来。高层次谋划环万绿湖经济带,形成东源生态优美、独具特色的环湖经济带,进一步厚植县域产业根基,不断增强县城的综合承载力。
二是坚持以城带乡、协调发展,着力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百千万工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工作相结合,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得更美更宜居。要强化产业联农带农机制,持续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东江画廊和诗画田园两条示范带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积极谋划打造灯塔副中心,依托灯塔作为粤东北重要交通枢纽以及周边乡镇的商贸中心和农产品集散地的优势,联动顺天等周边乡镇做好战略规划,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三是坚持高位推动、同向发力,着力健全体制机制。组建一支队伍,在成立东源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继续成立一支精干的队伍。定好一个目标,围绕目标对标节点、倒排工期,压紧压实责任,快速推进各项工作,确保编制出具有示范性、代表性的优秀设计成果等。
第二个“聚焦”——聚焦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稳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县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落实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关键任务,要通过不断盘活资源、整合资源、释放资源,努力将土地资源转变成发展财富。
根据部署,先行开展的东源县顺天镇、义合镇、灯塔镇三个典型镇,要聚焦“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保护修复”,瞄准农文旅优势,加快项目的谋划和推进工作,确保在6月底前选定实施片区、梳理项目清单,在7月启动建设等工作,在12月前初见成效并能够形成示范经验,让其余乡镇有思考、能复制,社会资本想投资、能助力,老百姓想参与、能配合。
央企助力东源“百千万工程”
首批2个项目投资约3400万元
记者从会上获悉,中铁广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中铁广投)此前集结了中铁二局、中铁二院、中国铁工等央企,共同助力东源县高质量发展,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促进美丽乡村振兴作出央企贡献。
截至目前,涉及的第一批第一期项目确定为2个,涉及东源县仙塘镇、灯塔镇,总投资额约3400万元,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仙塘段)道路提升项目正进行施工图及预算审核,灯塔镇圩镇房屋微改造提升项目正进行立项审批。
据介绍,在第一批第一期项目确定后,中铁广投积极对接县委、县政府等单位,谋划后续项目清单及落实前置条件手续办理。同时携同中国铁工配合省有关单位调研梳理东源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型城镇化项目库清单,加强与各方协调合作,多维探索合作方式,共同推进项目清单落地成型。
文、图 | 记者 吴奕镇 通讯员 张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