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出4人,却有270名平民丧命,相关人士急呼:以色列人命更贵?

援引外媒的消息称,“以色列国防军发起了自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人质解救行动。经过一系列的空袭和激烈的突击作战后,成功将4名人质从加沙中部的努塞拉特(Nuseirat)从哈马斯武装分子手中救出。”而这4名人质,正是在去年10月7日“哈马斯”武装分子对以色列南部的突袭中被劫持走的受害者。
图片
以色列官方发布的4名人质照片,分别是分别为25岁的诺亚·阿伽马尼(Noa Argamani)、21岁的阿尔莫格·梅尔·简(Almog Meir Jan)、27岁的安德烈·科兹洛夫(Andrey Kozlov)和40岁的什洛米·齐夫(Shlomi Ziv)
此次行动后,以色列领导人内塔尼亚胡曾在作战室内表示,“决不会向恐怖主义投降”,“在完成使命(即完全消灭‘哈马斯’分子)并将所有活着的人质带回家之前决不会放弃”。身为国防部长的加兰特也在社交媒体上宣称,“此次突袭行动是他从军47年以来最英勇、非凡的行动”“士兵们在加沙最复杂的环境中遭到猛烈射击,展现出巨大勇气”之类的褒扬,由此可见,此次行动的成功对以色列的鼓舞是多么巨大。
以军成功救回被俘人质,能让这些离散家庭重聚,对平民而言确实值得庆祝,但以军军方似乎忽视了两个严重的问题。
首先是以色列国内的“反对声浪”。截止2024年6月8日,仍然有100多名以色列人质还处于“哈马斯”的控制下,并被藏匿在加沙城的各个角落。尽管以军先前已从北到南地将整个加沙“清扫”了一遍,也并没有肃清境内活动的“哈马斯”武装分子,更没有将人质活着带出加沙。仅仅救出4名人质,不仅没有先前与“哈马斯”签订的交换协议带回来的多,更无法平息以色列国内人质家属的怒火。
图片
特拉维夫的墙上,贴满了希望被劫人质家属的声音。就在4名人质回家的消息传来后,特拉维夫再度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
图片
在以军特战官兵的陪同下,获救人质走下军机
图片
高举接受交换协议,把人质带回家的以色列民众,但现在的内塔尼亚胡似乎对此置若罔闻
图片
英国广播公司根据以色列国防军官方发布的新闻稿所制作的形势图(注意,此地图制作于3月20日,此时的以军尚未发起所谓的“拉法攻势”)
其次是针对巴勒斯坦人。为了救出这4名人质,以军不仅付出了一人阵亡的代价,还不顾平民安危,肆意开火、轰炸。
努塞拉特位于加沙城中部地段,人口稠密,且在巴以冲突爆发后挤入了大量避难的难民。而以军在行动前出于“保密”,并未第一时间疏散难民,进而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
外媒采访努塞拉特的一名45岁居民兼医护人员齐亚德时,得到了这样的说法:“就像是恐怖电影,但这是真正的大屠杀。以色列无人机、战斗机一整夜肆意攻击民宅和试图逃离当地的平民。”、“为救四人,以军士兵开枪打死了几十名无辜平民”。
根据当地医务人员的统计,以军的此次营救行动,总共造成至少270名巴勒斯坦平民死亡、400人受伤。就连当地的阿瓦达清真寺也被视为“可能藏匿有哈马斯武装分子”,遭到以军空袭、轰炸。
“哈马斯”方面,对以色列宣传的这次“胜利”也并不买账。一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称,“开战8个月仅营救出4名人质,这显示失败,而不是成就。”
至于以色列的铁杆盟友——美国方面,则摆出一副“和事老”的态度,其发言人声称要让以色列和“哈马斯”能再度坐上谈判桌,使人质能全部获释的同时,救助那些因战火而受难的加沙平民。
然而,就在上个月,美国总统拜登还信誓旦旦地称“将继续向以色列提供一切物力。”此举,这显然与他先前宣布“暂停对以色列交付所谓的重型炸弹”计划相悖。
这么一比较下来,用大量巴勒斯坦人的性命换来的“血腥”胜利,恐怕任何人都无法接受
图片
同己方“梅卡瓦”主战坦克一起进入加沙城区,扫荡“哈马斯”武装分子的士兵
图片
濒临崩溃边缘的以军自行火炮乘员
图片
遭以色列袭击后丧命的巴勒斯坦人遗体被送进阿克萨烈士医院太平间
而加沙卫生部称,以色列的一系列袭击(自2023年11月起)至今,已经打死了至少36901名名巴勒斯坦人,根本不会区分是不是“哈马斯”武装分子,明显属于无差别攻击。
本次营救行动成功后,曾有外媒将其与1976年的恩德培机场行动做比较。当时,共有103名以色列人质遭巴勒斯坦极端分子绑架,被困在乌干达的恩德培国际机场内。而以军快速制定出“大力神”计划,以突击队的形式长途奔袭达4000公里,在一小时的时间内,以仅阵亡一人的代价救出100名人质,同时还摧毁了11架乌干达军队的飞机。
也正是那次人质解救行动,让以色列声名远扬,赢得了“不惜一切,誓救人质”的美誉。
但加沙的情况却截然不同。面对近在咫尺的弹丸之地,以色列不仅没能人质从“哈马斯”手中救回,反而让大量巴勒斯坦平民在行动中身亡,此举也让一些挺巴勒斯坦活动人士认为,四名以色列人质的生命价值被置于270名加沙民众的生命之上,完全不对等。
图片
尽管已有4名人质被以军救回,特拉维夫街头的民众仍高举着让内塔尼亚胡下台的标语
事实也证明,尽管救回四名人质可能为内塔尼亚胡带来一时的正面反响,但就连以军幕僚也清楚,要想解救出剩余的人质,还需进行更为复杂的外交行动。光靠不断的军事行动,显然只会催生出更多“哈马斯”武装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