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何拿下全球近三分之一的造船订单?一文揭秘

今年一季度,我国造船业完工量、手持订单量和新接订单量三大指标同步增长,继续领跑全球。其中,江苏省的新接订单量占到了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的30.1%。
江苏凭借什么拿下全球近三分之一的造船订单?这背后有什么奥秘呢?近日,总台央视记者在江苏进行了调研采访。
一季度江苏新接造船订单量占全球超30%
江苏南通是我国重要的造船基地,记者在这里的船厂看到,每一个船坞都停放着建造中的船舶,造船厂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接到的造船订单已经排到三四年后了,船厂开足马力赶订单。
图片
江苏南通某船厂副总经理 李勇:在车间里面的、在船坞里面建造的,包括在舾装码头进行舾装的船舶,目前加起来大概有十艘,另外还有三四十艘船舶等待建造。
图片
和南通一样,在江苏泰州,5000多米的码头岸线,几十艘新船正在建造,这里年造船生产能力达到600万载重吨,连续多年位居造船行业的全球前十强。
图片
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副总经理 吉宏飞:我们目前手持订单基本已经排到了2028年,今年我们一到四月份就已经承接了45亿美金的新接订单。
图片
记者发现,订单火爆的现象不仅出现在个别船厂,整个江苏省的造船企业今年生意都很红火。最新数据显示,江苏省今年第一季度造船新接订单量达到156艘、1047.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4.6%,占到了世界市场份额的30.1%。
打造“通泰扬”产业集群 形成规模优势
订单火爆、数据大涨,江苏省是凭借什么样的优势交出如此亮眼的成绩单的呢?继续来看记者的调研。
在江苏有一家我国航运业龙头企业,他们在这里有多个修造船厂和船舶配套企业,尽管规模很大,但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在几天前,他们生产海工产品的船厂就遇到了一个难题,最终,在邻居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了这个燃眉之急。
图片
江苏启东某船厂海工与新能源经营部副经理 许嘉:我们近期接了一个海上生产平台FPSO项目,是国外的客户,因为交期特别短,正值我们生产高峰,附近相邻的厂家替我们分担了其中一部分海工船体的建造工作,从而保证了我们项目可以按期交付给客户。
图片
许嘉所说的好邻居,就是江苏省打造的“通泰扬”造船产业集群,这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的船舶海工产业集群。预计到2025年,这里将基本形成世界级的船舶海工生产能力。
图片
总台央视记者 吴天白:在江苏海洋装备研究院,专家给我看了两张图。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南通市、泰州市和扬州市,他们沿着长江分布,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这三个城市的造船能力慢慢变得尤为突出,江苏省也将这里打造成我国第一个造船产业集群——“通泰扬”造船产业集群。
图片
“通泰扬”造船产业集群创建后,江苏涌入了上千家造船厂、修船厂和相关配套企业,造船用到的东西,船厂门口都能找到,造船效率翻了好几倍,产量也在每年攀升。
图片
江苏南通某船企船舶工程副总经理 李勇:比方说我们的甲板机械这样的一些厂家,我们打一个电话,厂家很近马上就过来了,能够进行人员、技术方面的一些交流,进行图纸的确认等等,时间成本很低。因为离得近,受交通方面的影响程度就很低,物流方面的成本也很低。
图片
在江苏省今年第一季度造船完工量86艘中,“通泰扬”造船产业集群完成了65艘;新接订单量156艘中,“通泰扬”占了114艘,超过了70%。
图片
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首席专家 姚震球:因为造船业需要非常好的岸线资源,在“通泰扬”这个区域岸线资源非常好,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打造集群,给他们形成了强大的助力,这个地方现在上升到可以说世界级的造船水平。
政府护航 助力企业解决后顾之忧
在产业集群的带动下,造船厂成本降低,形成了规模优势。但记者在调研中发现,随着造的船越来越多,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解决这些问题仅靠企业自身还不够,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也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通泰扬”造船产业集群的泰州,今年一到五月份,49艘新造船出江试航,同比增长19.51%,其中270米以上超大型试航船舶18艘,达到了同时期最高水平。
图片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企业也遇到了一些幸福的“烦恼”。江面宽度有限,交付的船舶只能排队出海,大大提高了码头的占用率,影响了建造进度。但不久前,海事处帮助船企找到了解决这个“烦恼”的办法。
图片
江苏省泰州靖江海事处处长 郝蕴罡:整个长江江苏段可以说是我们世界上最繁忙的内河水域,最窄的地方主航道是260米,可以看到大船顶天立地,小船铺天盖地。前不久两艘大型的船舶同时出江、统一编队,这样对于企业来说减少了成本,提升了效率。
图片
不仅仅是海事部门,在江苏,针对造船业,政府出台了多项服务政策,成立专班小组为船企解决遇到的难题。
图片
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副总经理 吉宏飞:在别的地方,船厂之间暴露的问题从来没有碰到过,我们需要请示,需要研究。但是我们有产业集群以后,他们说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上次刚刚帮别的船厂处理过,很快找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图片
政府的大力支持让企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一个个困难的攻克也让船企更有信心,下定决心在“通泰扬”造船产业集群投资发展,激发了江苏造船新活力。
图片
江苏省靖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朱慧:今年,本地两家在世界上排名前列的造船企业都在着手扩大产能,打造百亿级项目,靖江市的各级党委政府着力为重大项目保驾护航,成立推进专班,做好项目落地工作,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校企联合 生“才”有道
企业发展好,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同样离不开创新和人才。在“通泰扬”造船产业集群的扬州,记者就发现了这里的生“才”之道。
在扬州的招商工业南京金陵船厂码头,一艘高技术新能源船正在进行交付前的最后准备工作。
图片
招商工业南京金陵船厂副总经理 徐炼:我身后的这艘船,配备了双燃料系统,可以以LNG作为燃料去推动船的航行。同时这个船还配备了太阳能光伏储能系统,在港口模式下可以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港口零排放,是新一代环境友好型的船舶代表。
徐炼告诉记者,船厂要发展不仅要抓住现在的订单,还要提前布局未来产品。那如何能快速提升船厂的技术能力,打开新思路呢?徐炼想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吸收新鲜“血液”。
图片
招商工业南京金陵船厂副总经理 徐炼:从今年开始,我们接收的应届毕业生将超过200人,他们在学校参与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一些好的思路和理念也可以带到企业来,帮助企业解决一些技术、生产管理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新鲜的“血液”注入以后,主要对船厂的活力、创新力有了比较大的提升。
图片
与船厂一江之隔,就是造船人才辈出的江苏科技大学,这里每年有大量船舶领域专业的毕业生带着新技术走进“通泰扬”乃至全国造船主流船企。很多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经投身于船舶领域最新技术的研发。在船海学院,一项关于智能无人驾驶船舶的实验正在进行。
图片
江苏科技大学船海学院 李永正:目前在做的就是无人艇的无人驾驶寻迹,以及船舶智能化的相关实验,我们现在已经初步实现了在长江和指控中心的短距离操控。现在正在开发嵌入式手柄操作,在连云港中心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手柄,操控湖上的一条船。
图片
记者发现,像这样的实验项目在江苏科技大学中有几十个,不仅有自主创新,还有与企业合作的新技术。不停地输入新鲜“血液”,也成了“通泰扬”造船产业集群不断占领高端市场的基石。
图片
江苏科技大学船海学院 李永正:学校实际上跟企业的合作还是比较紧密的,我们很多的项目来源于企业,企业也愿意找我们学校去帮他们解决工作时的问题。我觉得学校产学研体现得还是比较透彻的,学校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参与过航母、“雪龙”号、“蛟龙”号等很多知名的项目。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付雪松 李宁 吴天白 唐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