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破美国就业市场虚假繁荣?近一半在线招聘信息都是假的!

图片
图片
美国在线招聘网站上“幽灵”职位的占比高达43%,科技公司通常被视为发布此类岗位的主要用户。
一项研究表明,美国公司正在利用虚假的在线招聘信息来营造增长的形象,保持现有员工的积极性,并培养一批无意招聘的潜在未来候选人。
这类公司近期无意填补的职位通常被称为“幽灵”职位 ,占多个行业在线招聘职位的43%
Clarify Capital对1000多名招聘经理进行的调查显示,除了虚假的增长指标和生产力驱动因素外,三分之一的专业人士声称他们利用发布“幽灵”职位的招聘来安抚过度劳累的员工。
这种现象让求职者和招聘方都感到沮丧。据求职网站Indeed称,求职者在线提交申请后,平均需要八周时间才能收到录用通知。这一过程通常包括简历修改、冗长的申请和多轮面试。这意味着求职者是在浪费时间来试图被那些实际上并不招聘求职者的公司聘用。
因此,根据人力资源公司Insight Global的调查, 55%的美国人表示自己对求职“彻底筋疲力尽”,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许多招聘专业人士表示,“幽灵”职位的发布会损害那些真正试图招募新人才的公司。37%的受访招聘经理表示,他们之所以发布“幽灵”职位,是为了为未来的职位空缺建立一个预先合格的候选人库,但一些人认为,这样做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Lock Search Group总经理Ben Lamarche表示: “虚假招聘信息肯定会给那些想要合法招聘的公司带来麻烦。这些虚假招聘信息不仅扰乱了招聘环境,使求职者更难找到并申请真正的职位空缺,还会导致求职者感到沮丧和不信任。”
Lamarche在一家招聘和咨询机构工作,亲眼目睹了虚假招聘信息的兴起。他的一位前招聘经理朋友承认,他发布“幽灵”职位是为了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提高自己的绩效指标。Lamarche指出,招聘者似乎并不关心候选人的素质,他只是在寻找联系方式。
他还见过这样的情况:拥有完美匹配技能的专业应聘者却收到的是招聘经理的沉默,最终发现每隔几周同样的职位招聘广告会重复发布。
BeamJobs首席执行官Stephen Greet表示,科技公司、招聘专员和人事代理机构是最大的虚假招聘者。
他说,“科技公司经常被认为是发布‘幽灵’职位的主要用户。鉴于行业发展速度之快,保持一批随时待命的潜在候选人是关键。这样,如果有新项目出现或有人离职,他们已经有合格的人选可以考虑。”
“生产力剧场”
虚假招聘信息趋势并不局限于拥有广泛专业知识的求职者。Lamarche回忆起一位拥有特定技能的同事也陷入了这种陷阱。
Lamarche说,“该公司安排了一次面试,但之后就消失了,一年多后招聘启事仍然在发布。这些虚假招聘启事可能用于内部目的,例如让人力资源部门忙个不停或避免承担歧视责任。”
一些证据支持这一说法。2023年,Visier对1000名美国全职员工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近一半的人每周花费超过10个小时试图让自己看起来忙碌,而不是高效工作。Visier将此称为“生产力剧场”。
该研究和分析小组将“生产力剧场”归类为员工优先考虑绩效工作而不是生产性任务的情况。Visier断言,优先考虑绩效工作的目的是“营造出忙于生产产品和价值的假象,而不是为有意义的业务成果做出贡献。”
对于招聘专业人员来说,花在这种事情上的时间会迅速增加。一项预估显示,公司招聘一名员工需要四周时间,大约30个小时。对于高级职位来说,这个数字要高得多,需要6到8周的时间,大约40个小时。
一位人力资源顾问Conor Hughes表示:“在我为各个人力资源部门提供咨询工作期间,我听到招聘经理亲口承认,他们在职位被填补后仍继续发布招聘信息。这只是为了让人们觉得这些公司在不断招聘和发展。”
Hughes还指出,虚假招聘信息并不局限于大型求职网站。最近,一位招聘经理向他坦白,他们在公司招聘网站上发布了相同的职位空缺近八个月,却没有计划面试任何人。他说:“对一些人来说,伪造绩效和误导性的商业活动形象似乎比支持合法的求职者更重要。
他认为,由于虚假招聘信息过多,导致真实招聘机会数量被夸大,求职者在花费大量时间寻找无用信息后,难免会灰心丧气。“随着信任度动摇,这几乎肯定会延长搜索周期.......繁忙的人力资源团队还面临着浪费宝贵资源的风险,他们要筛选那些被不代表真正需求的招聘信息所吸引的不合格申请人。”
BeamJob的Greet也指出,“从公司的角度来看,发布实际上不需要的职位可能会带来问题,因为太多的求职者可能并不适合他们所投递的职位。这可能会让雇主更难找到真正符合他们要求的候选人,还可能会损害公司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