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兴路上|沾化区大高镇“一张渔网”打开强村富民路

“镇”兴路上|沾化区大高镇“一张渔网”打开强村富民路 
大众网记者 纪学敏 郭九涛 郭峰 滨州报道
  簌簌衣巾落枣花,高低渔网挂斜阳。
  初夏时节,农忙之余,
  滨州市沾化区大高镇河东李家村村民家中
  传来不绝于耳的织机声,
  一件件打包好的包裹堆满了院子,
  热火朝天的景象令人欣喜。
图片
  据大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学谦介绍,
  渔网产业是大高镇乡村特色产业,
  全镇现有渔网渔具加工、销售企业200余家,
  大高镇渔具、渔网年销售额超3亿元,
  带动全镇及周边直接从业人员达1.2万余人。
  男女老少有织针,
  家家户户会织网,
  全镇吃的是渔网饭,发的是渔网财,
  渔网产业早已融入到了大高镇经济发展的“大盘子”中。
图片
  大高镇河东李家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李从吉告诉记者,
  村里有一百二十七户居民,
  从事渔网生产加工的就有七十余家。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盈利模式,
  大高镇的渔网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
图片
  大高镇渔网产业的蓬勃兴盛,
  不仅让生产渔网的村民们获益,
  更让在外打工的青年们发现了商机。
  年轻人们瞄准了直播带货这片宝地,
  纷纷返乡创业。
  大高小伙李志国告诉记者,
  2019年,
  了解到大高镇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
  他毅然辞去外地的工作返乡做起了电商,
  从传统电商到直播带货,
  从渔网种类讲到渔网品质再讲到撒网技术,
  好的服务加上好的渔网,
  李志国的直播间场场爆单。
  “家里顾得上,
  时间上比较自由,
  收入比上班强,
  我对现状非常满意,
  希望未来越来越好。”
  李志国说。
图片
  “这几年,外贸的订单越来越多,
  我们销售渔网的渠道也扩宽了。”
  李从吉说。
  对比如今的如火如荼,
  就在前些年,
  由于信息闭塞,
  大高镇生产的渔网虽然质量好、价格低,
  但是知名度不高、销路不畅,
  渔网陷入“卖不动”的窘境。
  为了打响渔网品牌,拓宽销售渠道,
  大高镇党委鼓励渔网厂家参与国内外线下交流,
  打出知名度,打响大高渔网品牌。
  大高镇紧抓乡村振兴战略契机,
  成立渔具专业合作社和渔网协会,
  号召生产渔网的“小作坊”家庭车间和小微企业加入,
  全镇上下从“一根线”拧成了“一股绳”,
  蹚出一条群众受益、集体增收、产业发展的多赢之路。
  李从吉告诉记者:
  “我相信,
  我们渔网的销售渠道会越来越好,
  路会越走越宽。”
图片
  为进一步提升大高镇渔网产业发展质效,
  大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学谦表示,
  大高镇成立了渔网产业发展专班,
  并规划建设大高渔网产业示范基地,
  将进一步整合资源,
  做大做强大高渔网品牌。
  从一张小小的渔网衍生到上亿元规模的大产业,
  从传统销售模式到电商直播,
  从占据国内市场到阔步走向世界,
  从家家户户单打独斗到全镇共创共富,
  大高镇“织出”的强村富民路还在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