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专访|胡歌:《走走停停》是我特别想演的喜剧类型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吴净净
《繁花》里是风光的“小宝总”,到了新片《走走停停》中,胡歌就变身成落魄的“家里蹲”。角色无缝切换,但对于胡歌来说,《走走停停》正是在《繁花》之后的一次精神休整。不再是上海滩商界精英,而是大龄返乡青年,但胡歌演得很开心,因为“这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特别想去演的一个喜剧的类型”。采访时,他也坦言,与电影中的吴迪一样,他自己的经历中也遇到过挺多“所谓的GAP TIME”。
图片
电影《走走停停》聚焦大龄青年吴迪的Gap Time生活。胡歌扮演的吴迪在北京待了多年仍然一事无成,心灰意冷的他决定回老家,谁知老家的生活也没有想象中顺利,本以为一切又陷入一潭死水,然而偶遇高中同学冯柳柳后,他的生活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变的故事……“我觉得他像一个陀螺原地打转!”也许吴迪整个姿态在旁人的眼里看上去有一点滑稽,但胡歌觉得那是吴迪比较独特的生活方式,“他用这样的一种陀螺旋转的方式来缓解生活带给他的压力,他也没有那么急着往前走,他可能一直在原地打转,但是我觉得这个角色他身上最可贵的一点就是他的真实”。
这个人物与胡歌以往的角色很不一样,身上并没有所谓的主角的光环,没有传奇经历,也没有任何过人之处,“他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一个普通的人,这也是为什么我当时特别想来挑战这个角色的原因。”当然,在胡歌看来,如果是在戏里的话,吴迪的“真实”是要加上引号的,“比方当他在面对纪录片的镜头时,也会装一装、演一演,但是用我们片中的一句台词来形容的话就是‘每个人生活中其实都会演’,而‘演’其实也是生活中真实的一部分”。
图片
《走走停停》上映后,片中的剧情转折和笑点也颇受好评,电影传递的松弛感氛围与自洽的心境也感染了不少观众,有观众体味影片的笑泪共鸣“整部影片的风格不浓烈却回味无穷,它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看完让人觉得释怀又治愈”;也有人觉得“一些荒诞的日常幽默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现实的落差与无奈,大多数的普通人的人生就是走走停停吧”。事实上,对于主创们来说,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有哭有笑,或走或停,也是电影《走走停停》所传达的主题,也是生活的真相。在胡歌看来,苦是一种常态,但是如何能够苦中作乐,找到跟自己自洽的一种方式,是吴迪也是电影带给他最多的一个启示。
图片
快问快答:
问:从网友讨论中看到,大家对电影中提及的Gap Time 的话题非常感兴趣,你如何看待“人生间隔期/空白期”?
答:我也是最近才有所了解,但是我后来回忆了一下,其实在我的经历里面遇到过挺多处在所谓GAP TIME的阶段。我之前有在青海的一个公益组织做志愿者,因为那个公益组织比较特殊,它在海拔四五千米的地方,远离城市,为期一个月的志愿者生活,我就遇到了一些处在这个gap期的学生或者上班族。他们是通过这样一段难得的真空期,跳出了原来生活的惯性,换了一个身份,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做一件对他们来说可能是全新的尝试。我觉得,停下来是为了之后能够更好的继续前行,人是需要有这样的一段时间。
问:尽管吴迪是一个中年人,他依然有一种少年气,有网友说依稀看到当年的李逍遥,你会怎么看这种少年气?
答:我其实是演喜剧出道的,我当时刚开始演古装偶像剧仙剑那些都是喜剧啊,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没有喜剧来找我了。就是时隔多年又重新回来演喜剧,我特别特别高兴,尤其是在拍摄现场,我觉得那个喜剧的工作氛围就很不一样。其实走走停停也不是一个特别传统的喜剧,我自己比较喜欢的一类喜剧就是笑着笑着就流泪了,然后哭着哭着又笑了。我当时看那个剧本的时候,我就说“哎呦,这个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一种特别想去演的一个喜剧的类型”。
图片
问:你会如何看待像吴迪这种“脆皮青年”返乡?
答:很难用简单的语言去概括一个中年人的选择吧,我们之前说四十不惑,他能够在北京生活了十年以后,做出这么重大一个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应该不是一个偶然的决定,无论是主动的选择还是无奈的一个选择,我觉得作为一个40多岁中年人来说,他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虽然我们在剧本里看好像是因为女友的离开,再加上室友的离开,他是被逼无奈才选择回去,但是我给吴迪自己做心理建设的时候,我觉得不是一个盲目的决定。
问:片中吴迪说“跟出去闯比起来,朝九晚六,一眼望到头的人生才需要更大的勇气”,你认同吗?
答:如果我们光说戏里这句台词的话,我觉得吴迪当时说的这句话是言不由衷的,因为他在面对采访时要为自己的选择找到一个所谓的理由和借口。而且我觉得,不是说“出去闯”就适合所有人,可能对于某些人来说,他就是适合朝九晚六的生活,所以我觉得所谓最大的勇气,用片中另外一句台词来形容应该是:当你看到了生活的本质和真相以后,你依然热爱生活。
图片
问:电影中,老吴家的日常温馨又搞笑,被网友称为是“内心松弛、行事狂野”的一家人,你喜欢这样的相处方式吗?
答:看上去是非典型,但是我觉得他们的这个家庭又特别的传统,就是特别符合中国式的家庭。表面上爸爸是老大,但其实做主的是妈妈,同时父子之间的这种相处就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疏离感,妈妈在整个家庭里面就起到了一个特别重要的作用,就是连接各个家庭人物之间一个情感的纽带和桥梁。所以在电影的后期也看到,当妈妈突然离世的时候,最先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吴迪不知道跟爸爸该怎么相处了。当这个家庭最重要的一个角色突然缺失的时候,这个家庭关系就发生了改变。
问:你觉得一家人最好的相处方式是什么样子?
答:我觉得没有所谓的最好的,因为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各有各的适合的相处方式。当然最理想的就是彼此之间的情感都是真挚的,我觉得形式不重要,情感最重要。
问:这次与饰演一家人的岳红老师、周野芒老师、金靖一起合作,有什么特别感受?
答:我要表达一下对岳红老师的仰慕,她给这个角色加了好多分,她自己的理解包括她在创作上的一些设计,让这个妈妈的层次变得特别丰富,比我想象中的母亲还要像母亲;野芒老师生活中就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人,在这一次表演过程中他用一种克制的方式在演绎,其实也特别的符合这个人物,因为爸爸最后的“包袱”也是三年以后我收到了冯柳柳给我发了一段视频,那时父亲说了一段心里话,他内心其实是特别认可儿子的,虽然他生前从来没有表露过。而且他内心也有创作的梦想,他喜欢写点东西,曾经也想过当一个作家,但是进了单位以后写的最多都是报告。其实他们这一代人的确很不容易,不像我们这一代还有选择的权利;妹妹这个人物一定是让观众最印象深刻的,金靖在生活中也很搞笑,她是我们的搞笑担当。
图片
问:吴迪偶遇老同学冯柳柳之后,很快就答应了她的拍摄请求,在你看来,这两个人之间有爱情的成分吗?
答:我们在围读剧本的时候,我当时就是灵感乍现加了一句词,我说“你还记得我生日”。其实跟爱情无关,我觉得就是因为吴迪一直以来都不受人待见,就没有人真正在意过他,但是在那个瞬间他没有想到,这个十几年没有见的老同学,居然还能记得他的生日是哪是哪个月,他无比地感动,这个老同学是在乎他的,所以他就欣然的接受了。
我觉得可能没有所谓真正的爱情,或者说是大家传统理解中的爱情,或许有一些默契,这种默契是来自于他们同样生长在这片土地上,他们曾经做过同学,然后又算是半个同行,所以就是在平时生活的相处中和工作中也有共同的话题。
图片
问:这次也是和高圆圆第一次合作电影,还带有一些喜剧的成分,感受如何?
答:电影里我们一家四口平时像“妖魔鬼怪”,冯柳柳到我们家来拍纪录片,像是终于来了个正常人。当旁边的角色都在闹腾的时候,你要保持一份冷静和镇定,这个其实挺难演的,也挺考验演员的。我也在偷学怎么演出像圆圆老师这种效果。
问:电影里有很多情节都体现了在外漂泊的人以及驻守老家的人,两种选择所带来的矛盾心态,我们也常说“吾心安处是吾乡”,你会如何看这两种人生和心态?
答:我个人理解故乡不是跟着心走的,那是不可替代的。你生在这个地方长在这个地方,那么这个地方水土空气会植入在你的骨髓里。“吾心安处是吾乡”我觉得可能是对于漂泊人的一种精神上的安慰,但是我的理解是,对于每个人来说故乡只有一个。我觉得吴迪受妈妈的影响是最大的,妈妈是特别智慧的,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去化解生活中的这些艰难,所以你说对于吴迪来说他的心会在哪呢?肯定还是在他出生的地方,在这个家里,因为他整个能量来源是从这开始的。
图片
问:你怎么理解《走走停停》这个片名,觉得它表达了一种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其实没有那么的二元对立,不是说“走”或者“停”,我觉得就是一个“快”和“慢”。如果吴迪没有选择回家,他跟他父母父亲的关系可能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如果他没有选择回家,可能他永远都没有机会去完成一部作品;如果他没有选择回家,他可能都没有机会在妈妈的有生之年看到他如此绽放快乐的那一面……我们通常就是为了生活为了生存没得选择。但我觉得这是两码事情,每个人在精神层面还是需要有一个gap,一个是身体上生理上的gap,一个是精神上的gap。当你能够真的把视金钱为粪土的时候,那么到底是金还是屎都不重要。
问:影片作为一部生活流的轻喜剧,也探讨了一些较为严肃的话题,比如年轻人实现自我价值、老年人与儿女相处等问题,你觉得这部电影可以给大家传递些什么?
答:在这个片子里可能看到很多所谓的二元对立的东西,是继续走,不停的走,还是停下来,是走的快一点还是走的慢一点。我觉得,还是要找到跟自己自洽的方式。我在这个电影里面感受更多的是,我们首先认识到生活的苦,苦是可能是一种常态,但如何能够苦中作乐?我觉得是这个家和吴迪带给我最大的启示。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