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手术让我做了一次“福尔摩斯”丨有医说医

作者丨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 刘英俊
刚下手术,接到朋友的电话。
“英俊,有个朋友诊断盆腔肿瘤,几家医院都说手术风险高,你给看看吧!”
“好啊!让他先过来吧,等下还有手术。”刚结束一台手术,我回到病房。
20分钟后,一个中年男家属急匆匆跑了过来,操着浓浓的信阳口音:“您是刘大夫吧?”
“一会儿还有手术,简单说下你母亲的病情。”我快速对患者交代,手术室已经打电话通知我下一台手术马上要开始。
原来,病人2022年发现的结肠癌,2022年2月做了右半结肠切除术。
术中探查时,患者腹腔已经有了散在的腹膜转移,所以病人是IV期结肠癌。术后,病人接受了6个周期的化疗加靶向治疗。
2022年12月,患者复查CT发现,盆腔占位,考虑复发,更换二线化疗方案加靶向治疗。
2023年7月,患者的盆腔肿瘤进一步增大,同时病人在反复的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已经无法耐受高强度的治疗,再次更换治疗方案为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
尽管一再更改治疗方案,依然没有抑制盆腔肿瘤的生长
2023年11月复查CT,盆腔肿瘤继续增大,已经达到近15厘米,但并没有其他部位的远处转移。
能不能通过外科手术干预呢?
对于巨大的盆腔转移,化疗的效果也是非常有限的。巨大的盆腔肿瘤已经造成非常严重的压迫症状,排便、排尿都受影响。
这种情况下,能否切除盆腔肿瘤呢?
考虑到病人年龄大、体质差、病期晚、盆腔肿瘤治疗效果不佳,病人所在医院做了一个多学科会诊,意见是:手术可以做,但风险很高,术中发生大出血的风险超过50%。
超过50%?听到这么高的风险,家属犹豫了。
这么高的风险?我也有点疑惑,把病人刚拍的片子挂起来仔细看看。
外科医生看片子就像侦探寻找证据,仔细看完片子,结合病人的病史,找到了以下线索:
1.病人既往有结肠癌病史,术后出现的盆腔肿瘤,首先想到的就是卵巢种植。
2.除了盆腔肿瘤,其他结肠癌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肝、肺都没有发现转移灶。
3.尽管肿瘤很大,但跟大血管似有间隙。双肾盂不扩张,说明输尿管未受侵,那腹膜后血管受侵的可能性也很小。
图片
有了这三条重要的信息,我自信地告诉家属,手术可以做,切除概率很大,风险也没那么高。
听了我的结论,家属有点不可置信,眼里有些疑惑:你一个年轻大夫,这么高难度的手术,你咋说得这么轻松。
我也看出了家属的顾虑,随即说出我如何得出的结论。
听完分析,不懂医学的家属,也表示十分认可,当即就要过来住院。
一个缜密、完整的医学判断,光靠影像学还是不够的。
病人入院后,我给病人做了详细的体检,腹部触诊可以明显摸到盆腔肿瘤,但肿瘤有轻微的活动度,阴道指诊、肛门指诊,盆腔也是空虚的,进一步印证了我的判断。
2023年11月15日,手术如期进行。
术中情况跟术前判断基本一致,一个小时完成手术,出血50ml,切除了盆腔巨大肿瘤及双侧附件——很难想象这是之前所说的“发生出血风险超50%的手术”。
复查一切良好,但考虑到病人病期晚,又不能耐受高强度的治疗,我建议病人口服化疗药。
一个合格的外科医生,不仅要手巧,做手术游刃有余,还要脑子活,具备“福尔摩斯”的思维。
尽可能不枉开一刀,也不错过任何一个救治病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