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众筹者配置商业保险不足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健全亟待加速

本报记者 李晖 北京报道
商业医疗众筹行业在中国已经发展十年。调查显示,参与众筹的用户群体正在主动寻求多样、全面的保障方式,这也呼唤多层次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加速健全。
艾瑞咨询日前发布的《2024大病网络众筹用户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十年间,已有超过6亿居民参与过商业医疗筹款项目的资金募集与捐款活动,但作为大病患者的社会救治渠道,医疗众筹不能完全满足用户全面的医疗保障需求。调查显示,仅一成受访用户能够筹到全部目标金额。在经历过众筹的用户中,有七成人选择了给家人购买商业医疗险来规避不确定的健康风险。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发布的《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要在未来五年基本建成高质量的普惠保险发展体系,并强调促进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保险学会副会长郭金龙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医保之外,每个家庭都建议配置健康险。与此同时,在进一步降低保险门槛提升普惠性上,保险公司应结合自身经营基础,创新产品适配性,进一步提升大众参保率和获得感。
仅一成用户能筹集到目标资金
《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大病网络众筹行业累计筹款金额规模为899亿元,2024年预计筹款累计值将达到979亿元。整体来看,医疗众筹确实为部分下沉用户或面临极端医疗需求的个体提供了托底式医疗保障方,但其不能完全满足用户全面的医疗保障需求。
《报告》对全国1000位大病网络众筹筹款用户进行了问卷调研,从筹款用途、目标、结果、保障意识等方面进行研究,调研涉及筹款患者最小年龄小于5岁,最大年龄为84岁,其中57.3%的筹款用户经济状况不佳,家庭年收入低于6万元。
根据《报告》,众筹用户的各类疾病的平均治疗费用为39万元,包括住院治疗、出院后护理、药物治疗等费用。受访者的筹款目标平均为22万元,40%的用户最终能筹到目标金额的一到三成,平均单次筹款金额3.8万元,仅一成用户能够筹集到全部目标资金。近50%的筹款资金来源,依旧是患者的亲朋好友。
市场机构的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佐证了上述调研结果。记者注意到,水滴公司2023年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水滴筹上线以来向超过310万名患者捐赠626亿元。如果进行平均后,每位患者获得的捐赠费用在2万元左右,很难覆盖动辄十万甚至数十万的大病患者医疗费用。
调研显示,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众筹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筹款文章的吸引力。而近年来,在各种众筹负面消息的影响下,大病筹款平台的信任度有所下降,使得众筹金额也随之减少。
“众筹是事后救急,保险是未雨绸缪。”南京大学商学院金融与保险学系副教授孙武军表示。在他看来,过去十年,大病网络众筹作为一种救急方式,为众多用户提供了医疗保障,但众筹具有较大不确定性,长期消耗社交关系并非长久之计。
医疗费用缺口大 仍需提升保险普惠性
2020年发布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的框架: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面对突发疾病,产生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就医需求时,大病网络众筹能够一定程度上补足医保、商保无法覆盖的下沉群体。但基本的医保报销或大病众筹后普遍仍存在较大医疗费用缺口,这也显示商业健康险作为补充方式仍值得大众加强重视。
《报告》数据显示,被调研的众筹用户在医保报销费用后,仍旧存在58%的医疗费用缺口。其中投保了商业保险的众筹用户,医疗费用的缺口会降低到32%。整体来看,商业保险的渗透率不高,仅13%的受访用户表示投保了商业保险。
从原因看,筹款患者未购买商业人身保险的主要考量因素是价格,且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在患病前完全不了解商业保险或对风险预判不足。
普惠保险与此类群体适配性较大。特别是近几年以“惠民保”为代表的普惠保险,开始探索为民众提供覆盖广泛且价格低廉的保险保障。但整体来看,普惠保险发展仍存在服务广度不够、质量不高、创新不足等问题,保险供给与大众保障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记者注意到,针对一些群体“买不到、买不起”保险的问题。上述《指导意见》也对机构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将普惠保险、履行社会责任纳入经营绩效考核,大型保险公司普惠保险考核权重原则上不低于5%等。
但患病和众筹经历明显提升了大众的投保认知。《报告》显示,85%的众筹用户表示后悔没有提前给自己购买商业保险,并在病后开始研究商业健康险的保障条款。其中,超过七成的受访者在病后会主动为家人购买商业健康险,以此规避未来不确定的健康风险。
一些平台侧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趋势。根据蚂蚁保平台数据,2023年投保医疗险的用户同比增长30%。此外,超半数购买了商业医疗险的保民也会为父母、配偶、子女等家庭成员投保,呈现家庭化配置趋势。
蚂蚁保健康险负责人沈晔向记者表示: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用户因为受到网络众筹触动,开始思考自己的医疗保障。数据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群体,对个体风险管理和健康保障越重视。从平台角度,更侧重推出多样化的健康保险产品,无论是低门槛的惠民保,还是高性价比的百万医疗险,甚至是高服务的高端医疗险,用户都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做选择。
《报告》认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对应着不同的价值:托底层中,医疗救助与慈善救助(包括大病网络众筹)在医疗保障体系中扮演着“安全网”的角色,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足够经济能力购买商业保险的弱势群体;基本医疗保险作为这一体系的基石,为所有居民提供基础的医疗保障,确保在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上能够得到必要的经济支持;商业保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在整体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提前规划,为可能的健康风险提供保障。
在郭金龙看来,不同机制共同作用、相得益彰,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完善和人性化的医疗保障机制,为个人和家庭提供全方位的疾病与风险防护。
(编辑:何莎莎 审核:朱紫云 校对:张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