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这个村的“中医阁”不简单!打通中医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南平市建阳区依托区中医专科联盟建设,不断深化中医药传承工作,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筑牢村卫生所中医药服务“网底”,通过在村卫生所建设“中医阁”,将“县—乡—村”中医服务成功串联,进一步延伸了辖区中医药服务范围,打通了中医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有效缓解了偏远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中医传承让村医不再是“草台班子”
一大早,莒口镇茶布村卫生所中医阁前便排起了长队,适逢圩日,也是区级中医专家周辉亮巡诊的日子。早在几年前,在“中医阁”还未建成的时候,茶布村作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对口帮扶卫生所,周辉亮便与卫生所村医周泉春结下了中医传承的不解之缘。
图片
△建阳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周辉亮为茶布村乡村医师周泉春进行技术指导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近年来中医专科联盟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也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医理念的具象表达,通过师承方式,培养有志扎根基层的中医药临床人才,建立对口指导联系,定期指导交流工作等,让传统乡村医生更好接触到规范化的中医疗法,提高了基层中医理疗服务水平。”建阳中医院党支部书记、主任中医师周辉亮介绍道。
“我本身有学习过草药,19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蛇伤膏方,在周书记的指导和区中医院不定期的组织学习培训下,目前我们村有在开展拔罐、刮痧等基本中医理疗服务。”茶布村村医周泉春介绍道。
通过区级4+N全民健康网格化中医专家到基层指导,以及区里每年定期对乡村医师中医适宜技术开展培训和标准化、规范化的“中医阁”建设,让基层乡村医师更加熟练地掌握中医适宜技术,充分发挥名医的示范引领作用和传帮带作用,进一步激发了基层中医服务的活力,让老百姓在身边也能看上“名中医”,全力带动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
有了“中医阁” 基层也能“治未病”
“我是2007年在龙岩卫校脱产学习了三年,主要方向是中医,并取得了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证。”面前这位满面笑容的女村医是麻沙镇溪头村的梁杰,多年来她的中医理疗服务小有名气,辐射周边村镇1000多人。但凡谁家老人有个腰酸背痛、防寒暑热,都会到她的理疗室坐坐。
“我们南方人容易有风湿、老寒腿,或者一些年纪大的老人有中风后遗症,通过中医理疗能够很好地缓解他们的不适。马上入夏了,最近来预约理疗的人越来越多了。”梁杰说道。
图片
△溪头村乡村医生梁杰为患者提供理疗服务
“中医阁”的建设,让基层中医诊疗场所更加整洁规范,诊疗仪器更加先进,走进去也更加亮堂了,让传统“老中医”焕发出新面貌,彻底告别了过去大家对乡里街头“中医服务场所杂乱昏暗甚至卫生情况堪忧”的老印象。“中医阁”投入使用以来,溪头村卫生所的患者也比以往多了许多。
“家门口”中医馆 服务百姓“零距离”
漳墩镇地处偏远,山村患者开车进城往往需要近两小时,当地“畲族”聚居,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
70岁的老吴长期便秘伴恶心、腹胀、腹痛,被多家医院诊断为机械性不完全肠梗阻,常年依赖开塞露等药物。经朋友介绍,他到漳墩镇上乾村卫生所就诊,在村医黄建成多次的中医饮片(汤剂)调理和跟踪随访下,病情痊愈,再无复发
图片
△漳墩镇沙堤村卫生所中医阁理疗设施
乡村医生黄建成是土生土长的上乾村人,从青年时期的“赤脚医生”开始便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一干就是三十几年,他在2011年、2017年分别取得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资格。“中医阁的建设大大改善了我们的看诊环境,区里对我们这些有中医适宜技术的乡村医生很关照,定期组织培训、深造、跟班学习等,进一步提升了我们的执业水平,让问诊更加规范化,让偏远地区的乡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更优质的中医治疗,不用再为了看病翻山越岭。”
目前,全区乡镇(街道)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已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完成村卫生所中医阁建设14家,成为南平市率先完成“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2025年10%目标的县市区。目前,村卫生所基本配备了拔罐、艾条和刮痧板等中医诊疗设备,能提供推拿、拔罐、刮痧、炙疗等4类6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服务。
来源:福建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