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日报全媒体策划——天辽地宁说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各族人民世代相传、被视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其相关的实物、场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非遗的形成与人在何时、何地、如何生活相关,是考察人、地、时间信息的文化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从四五十万年前有人类活动至今,辽宁作为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一应俱全的大省,在天辽地宁之间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这当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因类目丰富、多样而备受世人关注。目前我省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上千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294项,其中包括国家级项目76项。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讲好辽宁故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辽宁山川秀美、河流纵横、海洋疆域辽阔,多元的自然环境与深厚的历史底蕴交织,孕育了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从辽西的古战场传说到辽东的满族刺绣,从辽南的海城喇叭戏到辽北的东北二人转,每一项非遗都是辽宁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记录了辽宁人的生活变迁,并在新时代发展中,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展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辽宁的每一项非遗都承载着千百年来人民的智慧与情感,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沉淀、发酵,最终凝结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文化画卷,带有历史的温情和未来的气息,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辽宁日报全媒体策划《天辽地宁说非遗》,以“群山毓秀”“碧海潮音”“长河澜兴”“丰草辽原”四大板块34块整版,对充满浓郁乡土气息、源远流长、多元多样的辽宁非遗项目进行全景式描绘和记录。
《天辽地宁说非遗》特刊推出第一板块“群山毓秀”8块整版,敬请关注。
↓点击图片阅读详细报道↓
T01
天辽地宁说非遗|群山毓秀·厚重如山
图片
T02
天辽地宁说非遗|群山毓秀·一把剪一张纸 山的故事能讲一辈子
图片
T03
天辽地宁说非遗|群山毓秀·质润色绿声清 本溪松花石砚会说话
图片
T04
天辽地宁说非遗|群山毓秀·盘中餐杯中酒 山林人家的舌尖记忆
图片
T05
天辽地宁说非遗|群山毓秀·盘火炕编花筐 老手艺来自山居智慧
图片
T06
天辽地宁说非遗|群山毓秀·塑泥像绘新颜 千山工笔重彩越千年
图片
T07
天辽地宁说非遗|群山毓秀·磨璞石凿重器 岫玉雕琢需步步精心
图片
T08
天辽地宁说非遗|群山毓秀·五彩线手底针 绣出热辣滚烫东北风
图片
图片
总策划:丁宗皓
总监制:田学礼
监制:胡欣 柏岩英
执行:于林姝
责任编辑:周仲全 丁春凌 李海卉 傅淞巍
视觉设计:隋文锋
主笔:杨竞 郭平 朱忠鹤 刘臣君 吴丹 谭硕 刘海搏
检校:孙广 高峰 冯赤 吴丹宁 赵琢 冰晶 马松波 史凤斌 张勇
辽宁日报社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出品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来源:辽宁日报·辽望客户端